登泰山观日出读后心得【精选推荐】

时间:2022-06-07 12:35:02 读后感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泰山观日出读后心得【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登泰山观日出读后心得【精选推荐】

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的跋涉痕迹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轨迹,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关登泰山观日出读后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登泰山观日出读后心得1#

天色略显昏暗, 放眼望去, 寂寥晨星下面是一片静止的山势般起伏的云海, 在茫茫的夜色下, 象极了远处同样黑魆魆的山峰.在最近两个的山峰之间,一棵泰山松威严地站立着,在透着寒意的山岚中间一动不动.大山默默地耸立着, 甚至听不到鸟叫, 这个时候的泰山属于静谧, 属于安详. 东方的启明星静静地挂在那里,远处的观日峰仿佛泰山探出的点金指, 和那造型美观的的八角亭组成了一副绝佳的构图.  天色慢慢亮了起来,几乎跟视线平齐的帷幔似的云彩淡淡地镶上了一道美丽的金边.云海也渐渐地层次分明起来, 甚至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距离较近的云彩开始不安分地翻滚和流动。

而稍远的地方, 云海还是与大山融为一体地默默地耸立着.很快, 这种的翻滚和流动就由近及远地影响到了那些山峰一样的云海, 他们先是慢慢变矮,慢慢变得起伏不再柔和, 终于在一段时间之后被慢慢拉平.这个时候的云海更加象如水月色下的平静的大海,只是没有波涛翻滚所产生的哗哗的波浪声.  天色越来越亮,云海逐渐变得洁白, 和它们投下的阴影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对比. 天边帷幔的金边也越来越颜色生动, 慢慢就变成了金黄色.山岚仍然寂静无声地吹拂着,不过这次却已经带来了氤氲的雾气, 黑烟一样从头顶越过, 然后慢慢地遮住云海, 启明星也为之黯淡.黑雾并没有散去, 山岚甚至和人们赌气般的从四面聚起了更多的雾气,速度极快的从人们的头顶和脚下,四面八方地来遮住观日点.但是很快地, 黑雾就逐渐散去, 云海和帷幔又慢慢展现到眼前.在日出之前的一段时间里面,黑雾和云海此消彼长地战斗着, 人们的心境也忽而变好, 忽而失望.当人们已经熟悉了这种变化, 心态逐渐变得平和的时候, 黑雾终于开始变淡, 轻烟一样散去。

天色慢慢地亮了起来, 天地相接的地方, 春水一样一湾一下子变成了迷人的鲜红.帷幔不再鲜明,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亮红色.太阳慢慢地就探出了自己红色的面孔, 小小桔子一样,一点点地往上跳跃着.过了约有两分钟,一个圆圆的、红彤彤的太阳跳了出来,顿时,大地一片艳红。

#登泰山观日出读后心得2#

今年春天,妈妈、舅舅带着我和哥哥去登泰山,看日出。

一路上我发现树木都抽出了嫩芽儿,小草也探出了脑袋,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

我们到了泰山脚下,我兴高采烈的下了汽车。从远处看泰山很高,从近处看,泰山很大。我们开始向山头进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们都已经筋疲力尽。我跟大家说:“大伙儿打起精神来,只要坚持就能胜利。要相信我们自己有无限可能的。”大家听了我的话,又都精神抖擞的爬起来,继续前进。我们发现一座小庙,上面的标示牌上写着,距离山顶还有二十二千米。我们大伙互相勉励,终于在天黑前赶到了山顶。我们找了一家旅馆住下来。到了夜间一点多钟,妈妈把我们叫醒,说起来看日出。

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我们目不转睛的望着东方,只见朝霞映红了半边天。过了好一阵子,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我们高兴得又蹦又跳,嘴里不住地欢呼:“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妈妈说:“儿子,你用双手托住太阳,妈妈给你照张像。”“咔嚓”一声,相机按动快门,雄伟壮观的情景永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我站在泰山顶上,向远处眺望,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登泰山观日出读后心得3#

凌晨四点多,我独自一人跑到了益寿山上观日出,由于不喜欢让大人随着,我独自来的,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打着看日出的名义来到了山上,但是,我实际是来锻炼的。

由于不到五点,天昏沉沉的,仿佛要塌下来砸死我似的,山上人也少,我不免有些害怕了,我甚至有些后悔来到益寿山了!但是,很快,天边亮起了一道银光,我被吸引住了!

天边的这道银光忽闪忽闪的,我并没有在意,但仍然关注着它,很快,它并没有令我失看,我更出神地看着它了,我明白,太阳正从东方升起,这道银光尽管忽闪忽闪,确实闪一次,就变得更亮一次,假如不留意的话很难发现太阳在升高,太阳如大病初愈,缓缓地,缓缓地,只露出了一点亮边,这个亮边不断扩大,山上也渐渐地亮了起来,我完全被吸引住了,就连我来山上是为了锻炼都忘记了,仿佛这世间只有我和太阳,我凝看着太阳,太阳也似乎愿意让我看,更是使劲地升了,太阳如一个刚出门的新媳妇,羞答答地露出大半个脸来,接着,太阳使劲闪了一下,猛地跳了出来,挂在了天空上,它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胀的通红的脸庞,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铁水,喷薄而出,金光刺眼……

太阳早已升上往了,可我却呆呆地看着天边,不知为什么,就这样看着,看着。

#登泰山观日出读后心得4#

今天又是一个星期六。为了看日出,我起了个大早,登上屋后高高的山坡远望。

先前的天色还是黑压压的,过了一会,慢慢变淡了,亮度不大,面积也很小,远方的景物朦朦胧胧,好像罩着一层灰色的面纱。不大一会儿,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起初是浅红色的,杂眼间,浅红色变成了深红色。天际好像镶上了一道金边。大地上的一切也渐渐清晰了。天边的红下慢慢扩大,页来页亮,我知道太阳将要从东边升起来,便目不转睛的望着那里。

果然,山头上露出了一个红色的点,红点渐渐变得,形成了一个半圆的火球,活像一个涨红的娃娃脸,它好像正冲着我说‘朋友,你早‘我高兴地笑了起来,拍拍小手,好像是遇道一位久违的知音一样欣喜。

太阳还在使劲向上爬。此时我发现它的光更亮了,更‘得意’了。

终于,太阳露出了大半个笑脸,泛滥了天边。我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的带泥土的口气。升高了,更高了,火红火红的太阳挂在空中,放出耀眼的光芒。顿时,我感觉日出之美不仅在于它瑰丽奇特。更在于它让人感觉奋发向上,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太阳红彤彤的,像是一个大红苹果,一切都淋浴在朝霞之中。此时,脚下的山头也都披上了朝霞编织的彩衣,美极了。

#登泰山观日出读后心得5#

其中,“登泰山”部分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观日出”部分详细介绍了日出的美丽与壮观景象。

这两部分中,作者多处采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以清晰的思路将美景的特点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对于这样写景的文章,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应该没多大的困难,但文中多处出现的比喻句却引起了我的注意。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语文学习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写作技巧的积累。

在认真钻研了教材后,我进行了适当的处理,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在了“登山”部分,教学目标为:(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2)学习“登泰山”的内容,知道作者是通过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换来描述景物的,体会泰山的雄伟壮丽;(3)读读、品品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比喻的;学习比喻句的写作技巧。

一、听写训练,情导入  课前2分钟,我让学生进行了一次听写练习:“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之一。

”这样既迅速地调整了学生的情绪,让他们能及时进入学习状态,又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听、写的练习,可谓一举多得。

待学生准备就绪,我开始用多媒体出示多幅美丽壮观的泰山风景图,并用包含激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泰山巍峨雄伟,峻拔壮观,历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人宗师,都对它仰慕备至。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传为佳话,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成千古绝唱。

而泰山日出这一美丽壮观的奇景,又为它添上了绚丽的一笔,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为之前往。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去那儿走一走,看一看。

”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被那一幅幅绮丽的画面所吸引,学习热情顿时高涨。

二、细细品读,比较体会  在初步感知了游记的写作特点和理清文章的结构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比喻句。

细看“登山”部分的内容,4句比喻句恰好全都是登山途中的景物描写。

为了让学生细细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比喻的,教学时,我按照“找一找——品一品——比一比”的顺序逐步展开。

第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作者在登山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他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同时要求学生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在仔细读文后,就很快找出:“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这四句重点句。

在指导学生朗读后便进入了第二个教学环节。

我让学生看着数张泰山雄伟壮丽、云雾缭绕的图片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由于这些句子并不难,加上平时对比喻句的练习训练接触较多,学生们的答案精彩纷呈:“泰山真雄伟啊,在山脚下往上看,它就像一堵顶天而立的墙”;“泰山真高哇,我从‘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知道了它几乎就要跟天一样高了”;“泰山真陡啊,抬头望去,山路就像一张直落而下的瀑布”;“泰山山势有的像马鞍俯卧,有的像驼峰耸立,作者抓住了它们的特点,写出了山势的高低不平”;“泰山的云雾千变万化,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让人陶醉其中”……看着学生认真答题时的表情,听着他们精妙的答案,我心中异常高兴:学生观察得真仔细

“接着,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能不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来比比这些句子

”说着,我便出示了练习,教学进入第三个环节。

比较句子:(要求学生分别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

”  “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  学生思考了一会儿便举起了手:“相同点是它们都是写山的”;“它们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不同点是第一句作者把泰山比喻成高大的顶天而立的墙,而第二句是把泰山山势比作马鞍俯卧和驼峰耸立”。

我点头加以肯定。

没有人举手了,我追问:“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教室里静了一会儿,于是我提示道:“同样是描写山的,为什么作者能把泰山做不同的比喻呢

”这下学生得到了启发,马上就有人发言:“因为作者看山的角度不同,前者是仰视,后者是俯视。

”“说得真好

”我马上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被表扬的学生喜滋滋地坐下了。

这时我发现学生们的眼中闪烁着亮光,他们的脸上有着许些兴奋,我知道正是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紧接着我又出示了第二个练习:这两句描写山的句子与“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作比较。

读句后,学生很快找出了它们的相同点,可不同点都没找准找全面:“老师,不同点是不是看山看云雾的角度不同

”“老师,是不是第三句还用了排比的手法,而前两句都没用

”……我微笑着摇头又点头。

顿时,学生都陷入了沉思。

我开始用鼠标在有关的词语下面暗示。

少顷,有一只小手高高举起:“老师 ,我知道了,描写山的句子采用了静态描写,而云雾则是动态描写。

”“啊,真聪明,你看得真仔细

”我高兴地大声说道:“那你是怎样发现的呢

”“因为作者写到‘云雾是不断地扩展、飘动、升腾着’的,而且采用的比喻也是动态的修辞。

”听了他的解释,学生们豁然开朗,更有甚者还为他鼓起了掌,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学生在比较中,在思考中,深刻理解了句子含义,体会到了作者比喻写作的方法。

三、读写整合,拓展积累  新课程开宗明义地要求教师充分开掘课文写作资源,通过读写结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文本,设计了写作指导与训练。

通过“云雾”片段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抓住景物变化特征”通过动态的描写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

在学生深入比较句子后,我出示几副比较有特点的泰山云雾风景图,问学生变幻莫测的泰山云雾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

试着学着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以积累写作技巧。

通过巡视,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已领会了作者的比喻技巧,写得相当不错:“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山腰间,有的像巨大的屏障隔在山峰中间,有的像一望无垠的大海悬在空中”;“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一根洁白的绸带系在山腰间,有的像澎湃的波涛击打着岸边的崖石,有的像巨大的瀑布从山顶直落而下”……当然也有少部分同学没有深刻领悟例句的写作方法,练习时没能写出云雾动态的美,我就请了学生进行点评指导,帮助他们积累方法。

这样,学生从观察中学会了写作,从写作中领会了方法,从而提高了表达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这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反思。

虽然通过学习,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欣赏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高,也知道了可以从多角度去读懂体会比喻句的妙用,但由于是借班上课,觉得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还不够,教学环节不够紧密,教学节奏也有待进一步掌控。##

推荐访问:泰山 日出 读后 登泰山观日出读后心得 登泰山观日出读后心得 登泰山观日出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