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脱贫攻坚调研报告(5篇)

时间:2023-05-03 14:50:10 脱贫攻坚 浏览次数:

篇一:村级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篇二:村级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选篇)

  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一、全州贫困现状xx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两大主战场之一。十三五期间,共有龙井、和龙、汪清、安图4个国定贫困县和图们1个省定片区县,贫困村304个(全省占比20.4%)。截止20xx年底,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831户、85102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2.1%,贫困发生率为13.4%。这些贫困人口,按贫困户性质看,低保、五保贫困人口25553户、41944人,占全州贫困人口总数的49.3%。一般贫困户21278户、43158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50.7%;按贫困户致贫原因看,因病致贫31186户,占66.6%;因残致贫3332户,占7.1%;缺乏劳动力、缺资金、缺土地、缺技术致贫5803户,占12.4%;因学致贫933户,占2.0%;其它原因致贫5577户,占11.9%。

  20xx年底,确定全州贫困人口脱贫计划为20xx年脱贫3.5万人、20xx年脱贫3万人、20xx年脱贫2.3万人(考虑返贫因素);确保5个贫困县(片区县)20xx年全部摘帽;2019年攻坚扫尾;2020年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推动贫困发生率较低、贫困人口较少的延吉、珲春、敦化3个市于20xx年底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xx年,我州共有30877名贫困人口达到退出标准,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6.3%,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年度脱贫任务,贫困发生率由13.4%下降至8.2%,全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75元,比上

  年增长7.9%。20xx年结合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按我省脱贫滚动计划调整要求,重新确定了全州脱贫时序:20xx年脱贫3.1万人;20xx年脱贫1.7万人、贫困村退出120个;20xx年脱贫1.9万人、贫困村退出113个;2019年脱贫0.9万人,贫困村退出71个;2020年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其中,龙井、图们20xx年脱贫摘帽,和龙、汪清、安图于2019年底脱贫摘帽,2020年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二、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州委、州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聚焦脱贫目标,压紧压实责任,精准持续发力,认真实施《xx州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高度重视,强化部署,组织领导坚强有力。一是建立双组长高位推动机制。全州各级全部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层层立下军令状,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二是建立重大事项处理机制。实行党政主要领导月调度,季汇报制度。做到了党政主要领导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大项目亲自督办。三是建立真查严考督查机制。组建专项督导组,制定督查清单,对督查结果全州通报,实行36位州级领导带头到包保地区督导工作,持续传导压力。四是建立责任追究问责制。20xx年对工作推进缓

  慢的最后两位县市的分管领导进行了约谈提醒。20xx年第一次小组会前,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对5个重点县的党政一把手及分管领导进行了集体约谈。五是建立包保帮扶责任机制。组织37名州级领导联乡包村,122个州直单位定点包村,选派75名第一书记和75个驻村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省州县帮扶单位超过1000个,选派驻村工作队800多个,派驻村第一书记304名。

  (二)强化资金整合,推进项目建设,发展能力得到提升。20xx年共实施扶贫项目1644个,其中,产业项目563个,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项目1081个。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7.81亿元,其中,扶贫专项13.14亿元,涉农资金8亿元,银行贷款、金融债券13.45亿元,其他及社会扶贫资金3.22亿元。截至20xx年7月初,全州已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3.2亿元,到位扶贫专项资金4.8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1.3亿元,8个县市本级财政列支3亿元。另外,已注入贷款风险补偿金3547万元,为1594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110.3万元。20xx年计划实施扶贫项目1057个,计划总投资32.9亿元,其中,产业项目426个,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项目631个。目前,项目已开工438个,开工率为41.4%。

  (三)坚持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各项扶贫措施,确保贫困群众增收。一是产业覆盖一批。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重点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截止20xx年6月全

  州建设特色产业园区120余个,建设绿色有机水稻、棚膜蔬菜、中药材等生产基地290余个,食用菌生产近11亿袋,建设各类特色养殖园区(场)70个,带动了1.6万贫困人口受益。二是教育资助一批。计划投资5730万元,实施校舍建设项目25个,总建筑面积10.17万平方米;营养改善计划覆盖190所农村学校,受益学生34800人;向贫困地区3600名乡村教师发

  放生活补助;资助贫困生6400人。三是就业扶持一批。结合春风行动,全州组织专场招聘会27场次,免费服务贫困人口2000多人。建立扶贫创业基地40个,创业人数达322人,发放创业补贴858.2万元,提供创业担保贷款1331.2万元,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000余人次。四是搬迁安置一批。20xx年,完成危房改造2647户,启动易地扶贫搬迁1061户2266人,竣工1002户2181人。20xx年计划完成4987户危房改造任务,现已开工1401户。计划完成2306户易地搬迁任务,目前正在扎实推进。五是医疗救助一批。县域内新农合政策住院报销比例达到85%,14467人次贫困人员享受新农合优惠政策,补偿基金支出3966.62万元;大病保险补偿4099人,补偿支出1728万元;为3.92万名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落实一户一档、一人一卡精准治疗方案。延吉、敦化、龙井、和龙、安图5个县市财政出资846万元,为4.6万贫困人口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六是低保兜底一批。将符合条件的非低保贫困户850户1113人全部纳入

  保障对象;全州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3815元/年;对家庭突遇临时性困难的非低保贫困对象837户1241人发放了109万元临时生活救助;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非低保贫困对象19855人发放了198.6万元医疗救助。

  (四)突出产业扶贫,提高脱贫质量,贫困村一些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安图县亮兵镇新胜村,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累计整合扶贫资金200万元入股到新胜手拍粉丝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协议,明确贫困人口每年人均增收333元,并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选择种植马铃薯,与合作社签订保底收购订单。也可冬季选择到合作社打工,每户每月可增加3000元左右的工资性收入。20xx年图们市石岘镇共争取扶贫资金750万元,采取统筹谋划、整镇推进的模式,依托现有的特色龙头企业,整合资金和资源打造石岘镇康源食用菌基地石岘镇食用菌标准化扶贫创业基地等扶贫基地,带动全镇脱贫。目前,石岘镇已建设扶贫基地3个,直接带动12个村的贫困户增收脱贫。20xx年底,实现扶贫连片产业收益45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745元。汪清县天桥岭镇按照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专项扶贫资金292万元投入到xx源创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扶贫带动协议发展食用菌项目。连续6年为1周期,20xx年公司已将首批价值32万元的16万菌袋发放给天桥岭镇9个村173户贫困户,帮助贫困户增收20余万元。

  (五)拓宽扶贫渠道,大力实施新业态扶贫项目。一是

  金融扶贫。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放贷款4.4亿元,贫困村发放贷款1.29亿元。积极推进到户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已注入风险担保基金4600万元,1比10倍放大扶贫贴息贷款,有效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问题。二是光伏扶贫,全州争取光伏指标157.445兆瓦,其中,集中式110兆瓦,分布式(含户用)47.445兆瓦。目前,新建光伏电站分布式64座、集中式2座,惠及贫困户8700户,预计户均增收1500-3000元。三是电商扶贫,延吉、敦化、和龙、安图列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行列,已建成2个县域服务中心,和龙、图们、安图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完成,预计7月投入运营;龙井、汪清列入20xx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推荐名单;图们、龙井已在京东商城开设特产馆,实现特产品线上销售。全州共建立了2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已培训8000余人次。四是乡村旅游扶贫,全州有151个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其中20xx年建设14个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全域实施旅游项目贫困村70个;20xx年实施79个村,预计带动贫困人口3590户5556人;20xx年计划实施72个村。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调研组认为全州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按计划节点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也突显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精准识别、精准退出过程中存在不够精准现象。

  由于信息不共享的原因,造成县域内无法核实个人在外县市的所需信息,导致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出现个别不精准的情况。有些贫困家庭子女已不与父母共同生活,但为保留农村土地,本人户口未迁出,以致造成各项政策性补贴与贫困户个人所得不符,难以做到按照户口簿整户识别。

  (二)少数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弱,内生动力不足。部分贫困户依然存在等靠要依赖思想,自主脱贫意识淡薄,认为脱贫攻坚就是国家大包干,坐等脱贫,以致出现上急下慢、外热内冷的现象。另外因病、因残、因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原因致贫的人员,基本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难以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三)扶贫产业培育难度大。在调研中发现,各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不均衡,有的贫困村到户产业覆盖不完全、社会化组织和服务带动能力不足、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脱贫产业单一、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由于企业受自身经济实力和产品结构的影响,公司与农户的利益关系松散,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脱贫成果抵御风险能力弱,因灾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不容小觑。据初步统计,在全州304个贫困村中有203个贫困村遭受洪灾,造成贫困村直接损失8.1亿元。扶贫产业项目损毁74个,直接损失2370万元;受灾贫困人口多达1.4万人、因灾返贫455人、因灾致贫701人。相比于因灾而言,因病致贫情况更为复杂,因病致贫在短期脱贫难度大。

  (五)有些检查标准不统一,扶贫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中也存在不切实际现象。对同一项工作,不同部门的检查标准不一致。比如财政和审计部门在产业项目投资回报率6%标准上政策口径不一样。还有第三方评估、省际交叉考核方式在审检考评过程中也存在标准要求不一致现象。另外产业项目收益率要求达到8%-12%,一般性的产业项目很难达到。

  四、对策和建议调研组认为,要限时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一)坚持实事求是,提高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水平。建好州、县、乡、村精准扶贫数据大平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要严格核查,真正把底子弄清、数据核准,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要因村、因人制宜,增强帮扶措施的针对性,提高脱贫攻坚实效。要防止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要严格脱贫退出程序和标准,确保扶贫对象有进有出。

  (二)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发展主导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力促贫困家庭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以开放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企业、引进资金、引进能人,为贫困群众稳定就业、稳定脱贫创造条件。

  (三)大力提升可持续脱贫动力和扶贫能力。要切实化解少数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重视农民的参与度,通过提高农民参与度来增强

  贫困户的获得感,激发农民自身的发展动力。要把产业扶贫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让贫困农户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使扶贫攻坚真正成为贫困户自主自觉的共同行动。

  (四)切实做好保险扶贫工作。减轻贫困人员参保缴费负担,对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地方人民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减轻贫困人员医疗费用负担,对贫困人员通过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等倾斜性政策,实行精准支付。要增强扶贫项目的抗风险能力,把保险扶贫纳入扶贫产业项目中,防范和化解脱贫攻坚过程中遇到的不可预知风险。

  (五)严格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规范和统一扶贫检查标准。以廉政扶贫护航精准扶贫,把扶贫资金作为监督重点,紧盯资金分配、使用、监管等关键环节,提前介入,防范未然。围绕国家和省州脱贫攻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细则,使得地方在具体落实政策方面有指导性、操作性的依据。探索实施模拟第三方评估,以评查漏,以评促改。

  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xx村位于xx乡西部,与五乡(盐亭宗海乡、折弓乡,西充仁和镇、高院镇、双凤镇)交界,距离xx乡场6公里,距离县城36公里,下辖11个自治社。

  xx村现有人口376户1040余人,长期在家人口300余人,其中60周岁以上人口240余人。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贫困人口214人(20xx年脱贫20户46人;20xx年脱贫22户58人,20xx年脱贫22户46人,20xx年计划脱贫21户44人,20xx年计划脱贫7户20人)。

  二、xx村党员基本情况xx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8名,预备党员1名,困难党员6名。

  三、xx村主要经济收入情况xx村耕地面积1204亩,林地面积300亩,山坪塘8口,水域面积20亩;村道公路2公里,土地整治道路6.5公里。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主要经济来源

  为: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花生等;主要经济产业:二百余亩核桃基地(位于4、5、6、8社范围);养殖生猪、家鸡、家鸭等(农户零星散养为主)。

  四、xx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山地较多,耕地少,而且山地基本都属于国有林场的,村民不能利用;二是劳动力少,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在村的很多都是老、弱、病、残,不能形成有效的劳动力;三是儿女不够孝顺老人,分家、出嫁或外出打工后对父母的生活不够重视,使得在家的老人生活困难;四是产业发展未能形成规模,主要是没有土地和劳动力;五是乡政府发展的核桃产业未能在群众当中形成主流产业,主要原因是没有或不愿资金的前期投入,不愿投入人力和物力,管理跟不上,造成核桃种植成活率不高,同时农民

  担心销路不畅,因此不愿种植;六是比较贫困的农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只想政府扶持,不够勤劳,不愿付出劳力。八是重男轻女思想普遍存在,计生工作难度大。

  五、xx村当前中心工作一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xx村贫困人口名额为92户214人,急需解决部分贫困户低保兜底。二是医保达标率95%,每人医保缴费220元,贫困户免缴。三是xx农业园区80亩柑橘栽种。四是xx村委办事改建工作。五是xx村危房改造工作。六是天镱公司三纹金秋产业园建设。七是水利工程修建工作。八是扶贫养殖特色产业的推广工作。九是村社道路3.6公里新建,2.5公里扩建修建工作。十是贫困户土地租金、入股分红工作。十一是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

  六、困难和不足村党支部党员文化素质水平较低,部分党员未能冲破旧观念束缚,大胆带头致富、带领致富,思想觉悟不高,次化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公平意识不够。部分年轻且有能力的青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村中劳动力不足,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有的社还存在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危房改造、低保清理、业主资金支付迟缓等工作涉及部分群众利益,经常到村、镇反映情况,影响了村委的正常办公,干群关系受损,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埋下了隐患。

  七、存在困难和不足对策针对存在的问题,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及村党支部成员经过多次调查研究,11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困难现状:一是加大对村民进行扶贫政策、惠农政策的宣传,让农户克服等、靠、要思想,使群众明白只有勤劳才能致富。

  二是从调整本村农村产业结构入手,尽快解决行路难、灌溉难、饮水难等突出问题。

  三是针对因危房改造、低保清理、扶贫资金到户、利益分红等工作中产生不相信村委的后遗症,要及时的进行调查和补救,对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要公平、公开、公正的程序进行,并大力的进行宣传,这样才能使群众恢复对村委和政府的信任。

  四是今后的农村工作,无论大小都要把宣传工作走在前,让群众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能够有个深入的了解,对以后的工作开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是根据xx村的具体情况,坚持走长效产业发展为主,短期致富产业为辅的经济发展路子,促使贫困户快速脱贫致富,同时又能实现稳定增收。

  六是提高村委会的公信度和执行力,村委的成员必须要有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高效、廉洁,让村民感觉到村委就是自己的家,自己的依靠,有什么困难或有什么需要在村委就可以解决,这样才能把xx村建成一个富裕文明的和谐村。

  八、今后扶贫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根据xx村地理位置和群众民俗习惯的差别,政府或扶贫部门在今后的扶持工作中,12项目要有针对性和多样化,普遍化。

  一是养殖项目可进行多品种或多物种的推广,让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进行养殖(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在家的多数是老人和妇女)。

  二是今后的帮扶工作主要是以技术和政策扶持为主,以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为主,对贫困人口不应发放现金进行扶持,避免让群众等靠要思燃延,造成懒人、穷人在家不劳动都有钱领的思想,对勤芳致富的农户是一个不良的影响。

  三是xx乡xx村现已建成两园一场(两园:xx农业园区和三纹金秋有机农业园区;一场:xx小家禽养殖场)产业布局。创新贫困户利益链接机制,为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奠定基础。

  xx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合社+贫困户模式。贫困户以土地、劳务入股村

  级合作社,再由村合作社流转土地给xx农业公司,贫困户每年实现土地租金分红和劳务收入。

  三纹金秋有机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合社+贫困户模式。贫困户以扶贫项目、土地、劳务、产业周转金等入股村级合作社,完善园区基础建设。村合作社招引億德种养殖专合社入驻发展有机农业。贫困户每年实现土地租金和产业周转金利息分红,获得劳务收入。

  xx村养殖场村两委+合作社+龙头企业+养殖大户+贫困户的小家禽代理托管模式。村两委、村合作社利用项目资金

  13和产业周转金建成xx村养殖场,租赁给億德专合社经营管理,租金收入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养殖大户按龙头企业标准养殖,统一供苗,统一销售,实现稳定收入;贫困户以产业扶持资金折算只数入股龙头企业,托管养殖,按照每只15元获得分红。

  四是对有致富意愿但无项目无技木或无启动资金的农户,应当根据农户的申请意愿并经过调查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帮扶。如有的农户对养殖山羊、猪、土鸡、土鸭有一定经验和意愿的,也应该大力进行帮扶,不搞千篇一律。

  五是对养殖比较成功的农户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宣传,并组织有意愿养殖致富的农户进行参观学习,在本村形成一种养殖致富的理念,改变贫困的农户思维模式,养成人人想致富的风气。

  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一、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我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741户,贫困人口36603人,贫困村22个。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目前22个贫困村已经全部出列,12455户32785人已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xx年的2.7%下降到去年的0.31%。特别是20xx年,我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面对落后,理清思路,上下齐心,夯实基础,扎实苦干,务求实效,在20xx年度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在全省70个县(市区)排名第14位、39个非贫困县排名第3位,冲进全省第一方阵,打赢了脱贫攻坚工作翻身仗。今年以来,以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的韧劲,进一步提高

  14政治站位,压紧压实攻坚责任,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切实提升脱贫质量,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力确保完成全年2957人脱贫目标任务。

  二、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一)产业扶贫成效不稳定有的贫困村产业发展缓慢,缺乏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农业产业;有的村虽然已经发展一批产业,但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辐射和带动贫困户致富的能力还比较弱。

  (二)三基短板还比较薄弱近几年,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资金投向明确精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和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贫困村的基层班子建设也得到了有力加强。但受资金瓶颈的制约,绝大部分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部分村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还不足,个别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发挥得不够强。

  三、两点建议(一)突出产业扶贫确保稳定增收一是牢固树立产业扶贫理念。及时调整充实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扶贫项目谋划,因村因地因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二是积极扶持特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鼓励其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共同致富;三是鼓励支持本地能人和打工返乡小老板,充分利用村部、学校闲置土地、房屋,大力发展服装加工等来料加工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在企业赚钱的同时,带动村民

  15致富。

  (二)夯实三基基础助力脱贫致富建议县政府一要把握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不断调整释放的机遇,持续跟踪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完善规划、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最大限度享受各类优惠政策;二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资金整合力度,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农电水利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要大力整治软弱涣散村,强班子、带队伍、聚民心、促发展。

  16

篇三:村级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关于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关于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1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县委县__的安排部署,我局深入包抓帮扶的__镇__村和__村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村位于__镇西北部,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590户2231人。耕地面积2880亩,以葡萄种植和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导产业。

  __村位于__镇中西部,辖6村个村民小组,现有341户1371人。耕地面积3078亩,其中978亩承包给当地企业种植葡萄,剩余2100亩以小麦、红薯、杂果种植为主导产业。

  二、调研前期情况

  按照“大走访、大排查、__”活动的安排,我局共派驻两个工作队分别对__村和__村进行地毯式排查走访。目前,__村共590户,走访492户,剩余98户;长期在外务工和人户分离113户。__村共341户,走访341户;长期在外务工和人户分离30户。

  三、致贫原因初步分析

  (一)因学因灾因病致贫现象严重。一是教育成本过大。心得体会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近万元,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大病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四是遗传病导致贫困是顽疾。在调研中发现,__村一户因智障遗传导致该户5口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无劳动能力。

  (二)基本种植业产值不高,收入水*低。多数群众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小麦、玉米等传统种植业,这些种植业投入多、产出少,附加值不高,费力不挣钱。再加之,收入主要靠人工劳力,大部分群众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

  (三)受教育程度低,脱贫致富意识薄弱。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四)地理位置偏远,范文写作自然环境条件差。__发现__村北邻北仲山,属我县旱腰带偏远村,距离县城较远,信息相对闭塞,居住环境较差、资源贫乏。年轻人以外出打工为主,村内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为主,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空巢老人的养

  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

  四、思路和对策

  (一)准确详细摸底筛选脱贫户。对包扶村、组、户进行详细摸底__,全面精准掌握包扶村情、户情,在原有贫困户识别的基础上,对贫困村、贫困户再核查再识别,不留死角,彻底摸清贫困村以及贫困户的底数,把“真贫”挑出来,把确实需要扶持的、能够扶持的贫困户精准筛选出来。

  (二)制定措施解决如何帮扶问题。根据村情户情,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紧贴实际制定脱贫规划。在深入掌握村情、扶贫对象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一村一策、一户一法”__要求,做好包抓帮扶村的精准扶贫下步工作。结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从加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产业技能。联系__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以当地主要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对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要鼓励他们积极引导帮扶贫困农户学经验、学技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五)加强各项保障__,减轻农户负担,提高抗风险能力。同镇__协调沟通,把教育、医疗、社保、保险等优惠__及时宣传到每村每户每个人当中,使贫困户在勤工俭学、助学贷款、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灾害救助等方面享受优惠__,减轻农户经济负担,减少因学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

  关于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2为了扎实推进全区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确保扶贫对象“两不愁、四保障”,在全市率先实现脱贫目标,真正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近日,区__委员开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扶贫开发项目,走访农户__贫困现状,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我区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现状,分析查找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渭滨区现辖3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67个行政村,农业人口6.2万人,耕地6.22万亩。38个后山村地处秦岭北麓和西部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土坯房较多,安全性较差,山区村经济增长相对缓慢。截止2023年底,全区贫困人口4117人。

  __来,区委、区__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农村工作的首要位置,紧紧围绕“两不愁、四保障”目标,坚持“专项扶贫注重产业发展,行业扶贫注重社会保障,社会扶贫注重结对帮扶”的精细化扶贫思路,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开展美丽乡

  村创建,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92亿元,其中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拆除土坯房3078户,新建住房1105户,使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数量持续减少,累计脱贫1。3万人,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一、脱贫难度增大。截止2023年底,全区尚有近4000余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后山区,由于人口数量较多、分布广、底子薄、条件差、发展难度大、贫困程度深,真正成为扶贫中的“硬骨头”。

  二、公共服务水*低。我区原晁峪乡的水利、交通、教育、卫生、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水*低,个别村组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通讯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三、产业发展滞后。贫困人口集中的后山区,基础条件普遍较差,交通不便,自然环境__,无集体经济和主导支柱产业,专业合作社带动不明显,发展的产业品种繁多,零星分散,不成规模,质量不高,加上产地远离集镇,运输成本高,很难进入市场,即便实现销售,其产品附加值也很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四、因病因灾致贫现象突出。我区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抗灾减灾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弱,普通群众因病、因灾、因学而返贫的现象突出,脱贫与返贫呈拉锯式状态,巩固和提高扶贫成果难度较大。

  五、基础设施建、管、用__不完善。__来,随着各级__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完善,但是实际生活中,基础设施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时有损坏,使用率偏低,有些甚至未曾使用,重建设轻管理问题依然突出,亟需建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使用等__。

  几点建议

  一、精准识别,切实做到“扶真贫”。

  要认真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__和建档立卡工作,按照区__《扶贫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方案》的精神,坚持“十不进”的原则,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优先”的"方式,精准识别监测脱贫对象,建立贫困人口明细台账,确保户有表、村有薄、镇有册、区有电子台账,做到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脱贫路径、脱贫效果和脱贫时间“一表清”。要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参与,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接受__,让同村群众按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确保__公开、规则公*、结果公正、群众公认。要建立脱贫退出和返贫纳入机制,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确保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真正让贫困户得到有力扶持,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二、改善民生,夯实基础强化保障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创新

  资金运管机制,完成厥湾村千亩桃园道路工程、八角塬道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逐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不断改善后山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实现贫困地区互联网全覆盖,完善贫困地区乡村商品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季节性农产品储存和销售能力。

  2、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协调发展家园美、村强民富生活美、生态宜居环境美、文明__乡风美的“四美”要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要继续巩固石嘴头村、高家村、晁峪村、坊塘村美丽乡村创建成果,深入推进中岩山村、石坝河村、大散关村、邵家山村、符家村、新安村等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产业,通过创建活动实现农民增收。

  3、强化教育培训。扶贫应当先扶智,教育扶贫是基础。要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在加大基础教育事业投入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的力度,对贫困劳动力实施“培训、提升、转移、就业”四步走的能力提升脱贫工程,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劳务输出和转移就业数量和质量,保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户均有1名家庭成员掌握职业技能,确保2750名贫困群众都能得到一次免费实用技能培训。

  4、强化社会保障扶贫力度。实施医疗救助扶持,减轻贫困

  人口医疗负担,解决贫困户看病难、治病更难的问题,阻止再次返贫,巩固脱贫成效。充分运用低保、五保供养等民生__,对建档在册的1188人(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差额补助,实施社会保障财政兜底脱贫。开展助学帮扶,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正常入学就读,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三、多措并举,实现困难群众真正脱贫

  1、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充分结合贫困村实际,面向市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适合本地区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积极引导贫困户规模发展,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在高家镇太寅河以西重点发展核桃、中药材种植等产业,秦岭北麓沿山及台塬地区主要发展猕猴桃、大樱桃、油桃、草莓、养蜂等产业。依托秦岭北麓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宗教等资源,加快弓魚国小镇建设,尽快启动炎帝陵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古道秦岭﹒乡约清姜”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有序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成石鼓现代农业园二期,启动固川、枣园2023亩时令水果产业园建设,打造晁峪十里油菜花海新景观等项目,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实施异地搬迁。坚持__主导、资源整合、集中为主的原则,结合农村土坯房改造,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和资金整合力度,优先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和__搬迁,拆除土坯房1211户,新建住房700户,实现两年消除土坯房目标;完成四家坪村整村搬迁,确保年底前入住;完成水泉路村、段家磨村、甘庙村等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提高农村群众幸福指数。

  3、实施“互联网+扶贫”模式。借助互联网产业园,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施“互联网+扶贫”模式,__有意愿的互联网企业在农村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网点,通过自建大型种植生产基地,联合农业合作社实行订单生产,创新性实施“*台销售+定制生产”、“线__验+线上预订”等销售策略,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实现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4、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坚持__救济与社会援助相结合,引导各类民间__、企业家、志愿者、各类慈善机构及非__,通过多种形式捐资捐物直接__贫困户和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积极鼓励企业参与扶贫,与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吸收贫困户到企业就业,增加收入。

  四、加强__,深入推进脱贫攻坚

  1、强化__。*委、__要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首要民生工程来抓,强化脱贫攻坚工作__责任制,切实把扶贫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要认真做好脱贫攻坚__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资源调配、推进落实等工作,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

  2、加强基层__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__在脱贫攻坚中的核

  心作用,选优配强村级__,整顿软弱涣散基层__,深入做好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和“__”帮扶工作,抓好“基层__建设提升年活动”,推进“四议两公开”、村务联席会等__,为率先实现全面脱贫、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__保证。做好发展*员和培养入*积极分子、后备__等工作,选出能帮农民脱贫致富的村级__,帮助群众__思想,更新观念,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共建美好家园。

  3、强化责任担当。建立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台账和责任清单,依据脱贫攻坚任务,实行逐级督查、交叉检查__,严格进行考核,确保脱贫项目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帮扶效果明显。强化责任担当,对脱贫攻坚实绩突出的优秀__优先予以__表彰、提拔重用,提振全区__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面打赢重返全省五强区攻坚战!

  关于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3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__《关于集中开展“大调研月”活动的通知》(万协发【2023】4号)文件精神要求,我乡驻村工作队组成调研小组,深入__乡__村等村精准贫困户入户__,认真分析了各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全乡发展现状,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贫困现状及“六个一批”属性分布情况

  1、基本情况

  (1)全乡基本情况

  __乡地处__南麓,距离__市城区33公里,幅员94*方公里。全乡6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社区,52个村民小组和5个居民小组,共3529户__人,其中农业人口__人(其中举家外迁80户305人,在外购房或租房365户1472人,在外务工人数941户4051人),外籍户口迁入28户89人,实际居住人口3458户__人。全乡有耕地面积6944亩(其中田4566亩,地2378亩),有林地13万亩。境内青石资源丰富,种养殖业初具规模,但基础设施滞后,耕作条件有限,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2023年、2023年全乡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598.5元、5150.3元,精准识别贫困村3个。

  (2)__村基本情况

  __村位于__乡场镇东北部,距离乡场镇区3公里,离__市城区36公里。全村幅员面积19*方公里,耕地面积1149亩、林地__亩。有8个村民小组,439户1637人。

  2、贫困现状

  (1)全乡贫困现状

  2023年底精准识别贫困村3个,贫困人口1046户2407人,2023年脱贫95户239人;2023年锁定贫困人口951户2168人,贫困发生率17.5%,2023年脱贫172户433人。

  (2)__村贫困现状

  2023年通过村民投票和公示确认的建卡贫困户为130户392人,贫困发生率30%。2023年底,已脱贫10户39人;2023年,__乡__村被确定为全达州市828个省定贫困村之一,该年全村锁定建卡贫困户有129户369人,贫困发生率降为29%,2023年底,达州市扶贫驻村工作,__乡驻村__和__村村委会,通过综合评估全村共脱贫了43户、151人(其中达州市驻村工作组评估脱贫23户81人)。2023年__村精准贫困户锁定为90户,其中预脱贫23户。

  3、六个一批属性分布情况

  (1)全乡分布情况

  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520户893人;__搬迁安置一批:187户466人;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无;医疗救助扶持一批:713户1000人;低保__兜底一批:314户676人;教育资助解困一批:121户148人。

  以上享受1个“一批”__215户,享受2个“一批”__316户,享受3个“一批”__207户,享受4个“一批”__80户,享受5个“一批”__8户。

  (2)__村分布情况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107户214人;__搬迁安置一批25户72人;低保__兜底一批45户141人;通过医疗救助扶持

  一批89户204人;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无;教育资助解困一批32户40人。

  以上享受1个“一批”__40户,享受2个“一批”__45户,享受3个“一批”__40户,享受4个“一批”__11户,享受5个“一批”__2户。

  (二)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方法及步骤

  通过__,__乡自2023年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一律是按照“群众自愿申请,村__评议、公示__,乡审核、再公示,再上报”等几个工作步骤和“三严三实”的工作要求,从严从实把真正贫困的对象识别出来。

  (三)脱贫规划及具体措施

  经查阅村委会相关扶贫攻坚档案资料,自2023年5月以来,__乡争对本乡实际制定了“__乡精准扶贫工作规划(2023-2023年)”、各年度制定了扶贫工作计划,相应各村也制定了扶贫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1、具体帮扶措施有:

  (1)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并举。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目标,突出地方生态特色,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采取“项目带动、__协调、群众参与、社会帮扶、金融__”方式,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好新的产业发展*台,为群众增收致富提高条件。

  (2)实行产业化扶贫。依托地方优势资源,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继续以种养殖业为产业核心,积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加大培育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力度,有目的、有计划地抓好经合__建设,走规模发展、集约经营之路,引导广大农民走向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实现特色产业流通增值。

  (3)实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以解决贫困人口脱贫为重点,以发展产业为核心,本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责”要求,实现各种资源和各类资金的整合利用,连片规划,整村推进,努力实现全乡协调发展。

  (4)开展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多种渠道,积极争取市级培训资金,加大培训投入,大力开展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采取短、中期为主的技能培训方式,让更多农民群众从繁重的体力活中__出来,变成技术能手,增加务工收入。

  (5)实施搬迁扶贫。对生存条件__、居住分散、自然资源贫乏的特困人口,实施搬迁扶贫,把扶贫搬迁与危房改造等__相结合,加大搬迁的__力度,在保证上级补助资金足额到位的基础上,减免有关费用,解决好搬迁户子女入学、户口迁移、饮水、用电等生产生活困难,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2、保障措施是:

  (1)__保障。一是健全工作机构。为全面完成所规划的各项任务,乡成立精准扶贫帮扶工作__小组,实行*政__负总责,负责指导各村、各责任单位按照规划实施时间节点做好各项工作。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对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乡人民__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到牵头__和责任站所,__带头包村包贫困户,*员__积极参与,扎实推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2)资金保障。一是力争上级扶贫资金投入。新时期__、__对于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我乡要抓住这一有利机遇,争取上级加大对我乡的项目资金投入。二是积极调动贫困群众自筹资金。按照参与式扶贫开发的原则和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增加扶贫总投入。三是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扶贫资金县级报帐__管理办法以及各级部门资金的管理使用要求,建立健全职能部门__、审计__、群众__、社会__“四道防线”,严防__、挤占、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发生。

  (3)机制保障。一是建立规划实施的__机制。为切实履行好本规划实施,本规划经乡*委扩大会议通过,自觉接受本级__对规划实施情况的__检查。二是建立考核机制。乡人民__与各村和相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将每个阶段具体工作目标量化,项目按照包保责任“定人、定点、定户”,将每项工作落实到人头,将工作完成

  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实行奖惩。

  (四)国家扶贫项目及资金落实情况

  因__乡__村是省定扶贫村之一,从2023年起,国家的部份扶贫专项资金大多安排在该村。

  1、《2023年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茶叶产业)》

  (1)、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2023年,完成新建高效优质茶叶164.5亩,第四年投产,实现鲜茶叶总产量13吨以上,名优茶比例达50%以上,茶叶综合产值实现160万元以上,项目区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9358元以上,最终实现项目区摘帽,贫困户脱贫。

  (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新建优质茶园164.5亩。其中:__村104.5亩、白燕溪村60亩。

  新建项目茶叶产业区便道路1394米(硬化路面)。

  (3)项目资金落实情况

  经__,该项目实施方案于2023年9月25日__乡__进行了申报,市扶贫__局于2023年11月以(万扶贫__【2023】140-3号)文件进行了批复,项目实施是按每亩1400元给实施贫困户补助茶幼苗,茶苗提供是__市茶叶局,2023年11月18日,__村共实施4个社,59户,114.8亩、68.88万株。目前已进行了三次技术培训,做到了有栽有管。

  2、《2023年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项目(产业扶持周转金)》

  (1)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产业扶持周转金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的资__颈,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通过发展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使贫困户从根本上走上脱贫致富之路;通过资金的周转,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做到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无限的作用。

  (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实施对象为村内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缺乏资金、有能力、有意愿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户。种植项目:2户,计划财政专项周转资金3万元。养殖项目:14户,计划财政专项周转资金17万元。

  (3)项目资金落实情况

  经__,该项目实施方案于2023年12月10日__乡__进行了申报,2023年12月底该项目资金20万元已入乡财政专户,2023年1月10日,__乡__村村委会、村财务__委员会及时召开了该项目资金发放办法工作会议,争对16户项目实施贫困户的申请书和担保人协议逐一__,并对该项目__起止时间进行了商定。后进行了再公示7天,2023年2月初上报乡__审批,2023年2月19日是和2023年2月20日分二次将该项目总资金20万元分别按实施贫困户提供的帐号兑现到位。

  3、扶贫整村推进项目

  该项目在__乡清水溪村实施,国家扶贫专项资金投入100万元,建设主要内容是新建清水溪村“子房沟到大草坪”2公里村道公路硬化。__乡__于2023年1月20日向市财政局、市扶贫__局提交了请示,2023年3月12日市扶贫移局进行整村推进实施方案的批复。接到批复后,__乡*委、__立即__实施,2023年8月11日开展了施工队伍比选会,2023年12月18日项目完工并进行了验收。

  (五)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机制情况

  贫困人口退出严格按“拟选对象、精准扶持、__评议、公示__”程序办理,乡__和帮扶部门根据年度减贫目标任务确定预期脱贫人口,实行精准帮扶;贫困村退出按“初选对象、精准扶持、退出审批、公示__”程序办理,由市级扶贫部门__入村__、摸底核实。贫困人口退出后,符合__兜底要求的应按有关行业__继续享受,不因退出而返贫;贫困村退出后,原有贫困村规划中未实施完成的项目继续实施。

  1、贫困户退出标准

  (1)贫困户退出。贫困户指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退出要以户为单位,以贫困户年人均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家庭有安全住房、无因贫辍学学生等为主要衡量指标。凡享受以下__,收入达到或超过脱贫标准的贫困户应退出:1、已享受__搬

  迁__;2、享受危房改造__入住的;3、享受产业扶贫到村到户__;4、享受“雨露计划”培训补助__;5、享受医疗救助的;6、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的地方,凡纳入低保的`家庭,视为脱贫人口。同时,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有一门以上就业技能,有一项以上收入主业的贫困户,应视为脱贫户。

  (2)贫困村退出。贫困村指省“十三五”规划扶持重点贫困村。贫困村的退出应以贫困发生率和重度贫困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完成率为主要衡量指标,原则上,退出贫困村的村贫困发生率应低于3%,重度贫困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全部完成。贫困村达到“九有”标准,即:有主导产业,有集体收入,有健全的群众服务中心,有小学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功能,有硬化的通村公路,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入户的__通信光纤电缆,有清洁的生活能源。

  2、退出程序

  (1)贫困户退出。贫困户的退出按照预退出、精准扶持、摸底__、__评议、入户核实、公示__、批准退出等程序执行。

  一是选定预脱贫对象。每年年初,根据贫困户退出规划及年度减贫计划,下达贫困户退出指导计划,并与乡__签订减贫责任书。各村根据乡下达的退出指导计划,分解落实到组,选定年度预脱贫对象,在建档立卡系统内作预退出处理。

  二是精准扶持。各村要对照贫困户退出条件,对预退出对象

  加大扶持力度,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扶持。

  三是摸底__。年底,__村委会__、驻村工作队__、贫困户结对帮扶__等,对预退出对象进行__摸底,填写__摸底表(附后)。

  四是__评议。摸底__后,由村委会__召集相关人员召开__评议会,对__摸底情况进行逐户讨论,拟定退出贫困户名单,并在行政村所在地进行公示。公示__时间不少于七天。拟定对象的确定要综合考虑贫困户的收入、家庭经济状况、致贫原因的缓解、住房、家庭成员的上学和就医等情况。

  五是上报审核。公示无异议后,对拟定退出的贫困户,上报乡__审核。

  六是入户核实。乡__相关人员(不得少于3人),对拟退出贫困户进行逐户核实,确定全乡贫困户退出名单,并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

  七是审核批准。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开发__小组审核批准,并在各行政村__,报设区市备案。

  八是信息录入。贫困户经批准退出后,即录入信息档案,在建档立卡系统内进行退出处理。

  (2)贫困村退出。贫困村的退出按“五步法”程序执行。

  一是初选对象。每年年初根据贫困村退出规划及上年度贫困村退出计划执行情况,下达贫困村退出计划,乡__根据市下达的退出计划,确定初选对象。初选对象要综合考虑贫困村贫困发生

  率、重度贫困村小组的村庄整治情况,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产业发展、贫困发生率等情况;初选对象确定后,乡__要对照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和贫困村退出条件,对预退出的贫困村加大扶持力度,进行重点攻坚。

  二是__核实。市__,对预退出贫困村进行入村__、摸底核实,确定是否符合贫困村退出条件。

  三是公示__。如符合退出条件,则在乡、村所在地进行公示__。公示__时间原则上不少于7天。

  四是批准退出。公示__无异议后,报县批准退出。

  五是备案管理和信息录入。报设区市、省备案;贫困村经批准退出后,即进行信息录入,在建档立卡系统内作退出处理。

  3、退出后扶持措施

  (1)扶持__。贫困户、贫困村退出后至2023年,可继续享受__、省、市扶贫开发有关__扶持,资金量不变;贫困村退出后至2023年,继续实施贫困村村级扶贫开发规划。

  (2)主要扶持措施

  围绕这一目标,结合__乡现有贫困农户的脱贫需求和实际情况,全力落实上级有关的脱贫帮扶措施,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效推进,脱贫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3)__保障

  把脱贫攻坚纳入全乡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强化各乡村__的参

  与度,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积极作为的攻坚脱贫格局。一是落实脱贫责任。将年度脱贫任务细化到各村,要求各村主要负责人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建立以贫困村贫困户为对象,统筹安排交通、水利、农业、民政、就业、教育、卫生等部门各类资金,优先投向贫困村贫困户,重点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产业,着力帮助贫困对象增收脱贫。三是强化目标考核。将脱贫攻坚任务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采取逐村逐户核查,确保脱贫任务落到实处。四是推进项目管理。强化项目资金管理,规范项目申报审批程序,严格__项目实施,强化过程督查,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对截留、挤占、挪用和__、挥霍扶贫资金的责任人进行查处,确保项目、资金和__“三安全”。

  (六)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先进典型及工作新亮点

  1、先进典型

  __乡__村七组村吴才国,2023年识别为精准贫困户,贫困人口2人。自2023年,在达州市和乡__驻村工作组的__下,自主发展种植业,渴望早日脱贫,2023年期间,自已投资发展弥猴桃1亩,2023年初又新建弥猴桃5亩,核桃4亩,目前,该户共发展有10亩经果产业,同时自筹资金近3万元,修建了入户道路300余米。

  2、工作亮点

  __村做为省定贫困村,在2023年精准扶贫工作期间,创新

  思路,开拓思维,在达州市农商行的__下,开展了全村贫困户信用等级评议工作,大力宣传小额信贷扶贫优惠__,对全村200户贫困户进行评星授信并公示,提高了小额信贷资金到户率。

  二、致贫原因分析

  通过对全乡的建档贫困户深入走访__,其贫困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类。

  1.自然、交通等因素致贫。由于我乡地处大山深处,很多贫困户生活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居住较为分散,山上田地很少,没有进行土地整理,大部分属“望天收”,收成有限,加之部分社不通公路,进出村社全靠双脚,运送物资、农产品不便,制约了发展。加之群众信息闭塞,思想固化,不能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增收致富不足。

  2.因病返贫。因农村卫生环境有限,加之部分群众生活习惯较差,人畜不分离,造成部分年老体弱家庭成员突患疾病,或慢性病长年缠身,使原有家庭积蓄花费一空,原本不富裕的家境雪上加霜。虽然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和民政救助缓解了一点经济压力,但高额的医疗费用如同无底洞,依然是此类家庭重返贫困的主因。

  3.劳动力缺乏致贫。一方面现在年轻的精壮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__部队”(指妇女、儿童、老人),而外出打工人员大都从事体力活,一年到头存钱寥寥无几,却错失了家里的农活,荒废了田地;另一方面是由于家庭本身缺乏劳动力,又没有资金技术,产出的农产品又无法外销,家庭经济捉襟见肘。

  4.其他原因致贫。如由于自身素质较低,发展能力不足,致富本领不强,若遇上天灾人祸,本来自给自足的家庭被掏空家底而陷入困境等。

  其中:因病致贫或返贫322户530人,占总数的24.5%;因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致贫178户401人,占18.5%;因自然条件差致贫185户495人,占22.7%;因缺乏劳动力致贫135户335人,占15.5%;因自身发展能力致贫102户295人,占13.6%;因缺资金11户13人,占0.6%;因缺技术致贫31户99人,占4.6%。

  三、开展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估算难精准。随着“三清”工作的不断开展,工作中的难点也逐渐显现。__来,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农民经济发展形式也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多元化就业方式转变,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__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不稳定的影响,大量外出务工农民收入情况难以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现阶段农民文化素质在快速提高,但思想觉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了获得帮扶,个别贫困户有意隐瞒真实收入和家庭情况,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

  四、精准扶贫开展的建议

  上述分析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决定了来__

  乡准扶贫工作将是一场异常艰巨的攻坚战。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建立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通过对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引导好各类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户,逐渐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二)明确职责。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要做到“三清”信息采集表清查对象、清查人员、核查人员、录入人员等相关人员均要签字确认,并且入户清查人员要与户主合照存档,切实做到“一表一填、一表一核、一表一录、一表一责”。

  (三)转变观念,切实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针对部分农民素质偏低及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一是要切实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全体镇干积极性,进村入户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积极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克服惰性心理,积极发展生产,自力更生。二是切实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与来榜本地发展的产业相关的短期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实用技术能力。

  (四)发展本地特色扶贫产业。一是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申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和养殖业,培育主导产品,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二是帮扶部门、帮扶责任人要及时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贫困

  户发展产业。三是上级下达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精准贫困户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和其他产业项目,发挥产业基地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

  (五)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精准扶贫任务。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这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来完成。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等多方力量相互协作,共同支撑,开拓出了全新的扶贫局面。合理整合资源“重拳出击”,这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紧紧把握精准扶贫的根本,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于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4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县委县__的安排部署,我局深入包抓帮扶的__镇崔黄村和郭庄村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崔黄村位于__镇西北部,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590户2231人。耕地面积2880亩,以葡萄种植和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导产业。

  郭庄村位于__镇中西部,辖6村个村民小组,现有341户

  1371人。耕地面积3078亩,其中978亩承包给当地企业种植葡萄,剩余2100亩以小麦、红薯、杂果种植为主导产业。

  二、调研前期情况

  按照“大走访、大排查、__”活动的安排,我局共派驻两个工作队分别对崔黄村和郭庄村进行地毯式排查走访。目前,崔黄村共590户,走访492户,剩余98户;长期在外务工和人户分离113户。郭庄村共341户,走访341户;长期在外务工和人户分离30户。

  三、致贫原因初步分析

  (一)因学因灾因病致贫现象严重。一是教育成本过大。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近万元,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大病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四是遗传病导致贫困是顽疾。在调研中发现,郭庄村一户因智障遗传导致该户5口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无劳动能力。

  (二)基本种植业产值不高,收入水*低。多数群众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小麦、玉米等传统种植业,这些种植业投入多、产出少,附加值不高,费力不挣钱。再加之,收入主要靠人工劳力,大部分群众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

  (三)受教育程度低,脱贫致富意识薄弱。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四)地理位置偏远,自然环境条件差。__发现崔黄村北邻北仲山,属我县旱腰带偏远村,距离县城较远,信息相对闭塞,居住环境较差、资源贫乏。年轻人以外出打工为主,村内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为主,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

  四、思路和对策

  (一)准确详细摸底筛选脱贫户。对包扶村、组、户进行详细摸底__,全面精准掌握包扶村情、户情,在原有贫困户识别的基础上,对贫困村、贫困户再核查再识别,不留死角,彻底摸清贫困村以及贫困户的底数,把“真贫”挑出来,把确实需要扶持的、能够扶持的贫困户精准筛选出来。

  (二)制定措施解决如何帮扶问题。根据村情户情,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

  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紧贴实际制定脱贫规划。在深入掌握村情、扶贫对象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一村一策、一户一法”__要求,做好包抓帮扶村的精准扶贫下步工作。结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从加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产业技能。联系__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以当地主要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对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要鼓励他们积极引导帮扶贫困农户学经验、学技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五)加强各项保障__,减轻农户负担,提高抗风险能力。同镇__协调沟通,把教育、医疗、社保、保险等优惠__及时宣传到每村每户每个人当中,使贫困户在勤工俭学、助学贷款、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灾害救助等方面享受优惠__,减轻农户经济负担,减少因学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

  关于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5上旬,县__会副__带领农工委组__员及部分县__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本次调研活动采取进村入户实地走访、观摩扶贫产业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报告如下:

  一、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__户,贫困人口__人,贫困村22个。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目前22个贫困村已经全部出列,__户__人已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23年的2.7%下降到去年的0.31%。特别是2023年,我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面对落后,理清思路,上下齐心,夯实基础,扎实苦干,务求实效,在2023年度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在全省70个县(市区)排名第14位、39个非贫困县排名第3位,冲进全省第一方阵,打赢了脱贫攻坚工作翻身仗。今年以来,以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的韧劲,进一步提高__站位,压紧压实攻坚责任,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切实提升脱贫质量,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力确保完成全年2957人脱贫目标任务。

  二、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扶贫成效不稳定

  有的"贫困村产业发展缓慢,缺乏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农业产业;有的村虽然已经发展一批产业,但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产能还没有完全__,辐射和带动贫困户致富的能力还比较弱。

  (二)三基短板还比较薄弱

  近几年,由于各级__的__和资金投向明确精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和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贫困村的基层__建设也得到了有力加强。但受资__颈的制约,绝大部分非贫困

  村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部分村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还不足,个别村基层__的战斗堡垒作用还发挥得不够强。

  三、两点建议

  (一)突出产业扶贫确保稳定增收

  一是牢固树立产业扶贫理念。及时调整充实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扶贫项目谋划,因村因地因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二是积极扶持特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__、产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鼓励其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共同致富;三是鼓励__本地能人和打工返乡小老板,充分利用村部、学校闲置土地、房屋,大力发展服装加工等来料加工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在企业赚钱的同时,带动村民致富。

  (二)夯实三基基础助力脱贫致富

  建议县__一要把握国家精准扶贫__不断调整__的机遇,持续跟踪研究精准扶贫__,完善规划、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最大限度享受各类优惠__;二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资金整合力度,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农电水利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要大力整治软弱涣散村,强__、带队伍、聚民心、促发展。

篇四:村级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村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3篇

  村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第1篇

  “结穷亲、帮穷户、拨穷根”精准扮贫已经开始了。那么,我村的贫困现状如何?扶贫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精准扶贫对象如何产生确立?上一轮扶贫情况怎样?现在又如何实施精准扶贫?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带头这些问题,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三送”工作组对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村基本情况与现状

  村属乡中心村,地域面积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698户,人口2937人,耕地面积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97亩,林地面积8500亩,我村现有贫困户248户,78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

  有史以来,村始终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成本高,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少。农民思想意识,观念落后,因灾、因病致贫的较多。这是我村贫困的现状的集中体现,严重制约着发展。

  二、精准扶贫对象的产生,识别和确立

  根据有关政策,实施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发放《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至每家每户,规定九种人员不纳入扶贫对象。召开户主会,逐级申报摸底,明确扶贫方式主要是项目扶贫和产业扶贫,而不是现金扶持和物资帮助。而且扶贫对象是动态的,可每年更换。正是这种宣传氛围中,产生和确立了精准扶贫对象。

  三、精准扶贫的目标

  针对我村贫困现状,村“两委”多次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初步拟定发展规划,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我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和包户扶贫的方式,力争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四、上一轮扶贫开发的成就

  上一轮扶贫开发整合“三送”等各方资源,完善了部分道路、水利、电#改造、新农村、文教卫生等方面的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建设:完善道路硬化公里,修建简易公路和公里。

  2、水利建设:新建和维修水陂5座,水圳9300米。

  (二)低电压改造。积极争取政策,主动沟通协调并配合,新增设变压器5台,新铺设线路4000多米,大大改进了低电压改造问题。

  (三)多方投资,对中、小学进行了校舍、食堂和宿舍楼改造,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环境和卫生质量。完成了“一村一名中(大)专生”各3名的培养。

  (四)新农村建设。积极争资争项,实行新农村建设,几年来,共打造新农村建设点5个,有效地提升了村生活质量。

  五、本轮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一)整合项目,建设村综合性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22年投资100万元启动建设集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村文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为全民办事、健身提供服务。

  (二)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建设。全村需拓宽、硬化村庄主干道8000米,新修简易公路1200米,并搞好路肩和排水沟建设及绿化带建设,形成和谐景观带。

  2、水利建设。兴修水陂2座,蓄水池1座,新建山塘16口,新修水圳9350米。

  3、改善土地生产条件。针对我村土地特点,进行“标粮”改造360亩,新砌河堤护坎5000米,改挖河道2000米,修建机耕道21条1800米,田间作业道33条4000米。

  (三)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

  分别成立种植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管理,彻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四)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积极争资立项,兴建新农村建设点8个,完成建设点内布点规划,尽快改变我村的贫困现状,努力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

  (五)大力兴办文教卫生和养老事业。

  充分发动各方力量,积极宣传,加强思想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提升村民思想意识境界,努力改善卫生条件,做到“病有所医”。积极输送“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人才。大力提倡社会养老,提倡个人服务养老形式,跟进养老服务,完善养老机构,充分实现“老有所养”。

  六、几点建议

  1、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活动有内容。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力度。

  3、实施精准扶贫,应以产业扶贫和项目扶贫为主要方式,千万不能以现金方式或物资方式进行扶助。

  4、对五保户、纯低保户实行兜底扶贫。

  5、加强思想建设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扶志、扶知、扶智的有机统一,为实现农村整体脱贫奠定基础。

  6、每个自然村庄搞好一个文化健身小广场。

  村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第2篇

  为进一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纵深开展,不断做好贴近群众,体察民意,全面提升工作实效和为民服务水平。我局自20xx年驻马良镇鹫峰村和扁洞河村开展挂点扶贫工作以来,党员干部多次深入到马良镇扁洞河村、鹫峰村开展工作。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两个村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查找问题,寻求对策,经过认真梳理汇总后,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蹲点村基本情况介绍

  扁洞河村共有125户,445人,其中男性273名,女性172名,劳动力223名,党员17名,其中60岁以上的老党员8名,年轻党员9名。拥有耕地面积801亩,林地面积7882亩。鹫峰村147户,488人,其中男性254名,女性234名,劳动力254名,党员26名,其中60岁以上的老党员13名,年轻党员13名。拥有耕地面积1192亩,林地面积7230亩。这两个村自然条件基本相同。都是地处高山,自然条件差,人口偏少,村集体经济没有主要项目支撑,农民主要收入一是打工,二是种地,三是种植部分烟叶、蔬菜,四是培植袋栽香菇,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差。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由于这两个村没有主导产业,单靠传统种地和散户养殖,只能保证农民有饭吃,自给自足,没有什么积蓄。村级集体经济更没有积累,导致整村各项事业发展进程缓慢。虽然党的惠民政策多年向农村和农民倾斜,农民和农村经济状况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全县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相比差距太大,主要是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发展生产的项目单一等,这些都是障碍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制约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因

  (一)产业无支柱。两个村情况基本相同,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产业布局、人平收入状况也相似。就拿鹫峰村来说,该村去年总收入为86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56万元,养殖业收入343万元,打工收入99万元。鹫峰村目前最大的产业是烟叶,今年烟叶种植面积110亩,人均不到亩,另外还种植药材、蔬菜,都是小规模,今年又有几家发展养蜂,由于村里没有主导产业,主要经济收入还是靠传统的种养殖业支撑,其次是打工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7417元,全村贫困户35户,110人,属比较典型的边远贫困村。发展不平衡是扁洞河村的一个显著特点,沿河居住的少数有文化的农民有的抓住了机遇,或打工、或创业,出现了几个几十万或百万家产的农户,但是困难群众还是占绝大多数。

  (二)历史基础差。根据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这两个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全县平均水平而言还相对落后。一是行路难。鹫峰村主线公路南至老林垭、北至两峪乡王家坡村贯穿5个组的13公里村级公路坡度大、路窄,2022年开始动工硬化,历时3年才硬化5公里,而且还是弹石路,因修路外欠债务20多万元。目前还有10多公里村级公路没有硬化,晴天可以走,雨天直发愁。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5个组还有10多户人家不通路。扁洞河村沿公路居住的人家很少,即使在河边居住的人家也是家里经济条件好转了、有点路子的人家在河边想办法、找路子搞点地盘搬下来的,90%以上的农民都在山上居住,有砂石路走的只

  能占一半,交通条件十分不便。二是吃水难。鹫峰村目前依靠烟水配套工程,全村70%村民家庭牵搭了简陋的自来水,还有30%的农户靠挑水吃,有的甚至背水吃。已经通水的农户无过滤#,没有检测检疫手段,卫生条件差,没有质量保障。三是通讯难。鹫峰村且不说开通互联#,全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共125部,信号不稳定,信息闭塞。收看电视主要是自购地微设施,去年大部分才安装了村村通,目前还有10户人家没有电视机,有电视的也不能正常收看。纵观两个村的基础设施条件,经过多年来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扶持,具备一些发展的条件,但是非常薄弱,离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还相差甚远,离发展所具备的基本条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住医学保堪忧。一是居住环境差。截止2022年12月底,鹫峰村149户人家,有135户居住房屋还是传统的土坯房,10户住砖混结构一层的平房,只有2户住的是两层楼的砖混结构房,其中土坯房中有50户属危房,整体住房条件差,从住房条件上也反映了该村经济发展水平。二是医疗条件差。20xx年以前,该村有2个家庭村医,居住边远,村民就医十分困难,20xx年我们物价局扶持该村在村委会旁新建村卫生室,才使鹫峰村有了一个比较正规的村级卫生室,村级卫生室只能治疗简单的伤风感冒和轻微的外伤,其他稍微严重一点的病需要到乡镇以上医疗机构治疗。目前该村患有大病的有4人,主要是糖尿病、子宫癌、风湿偏瘫。另有残疾人6名,精神病2人,2022年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85%,医疗条件差加上经济条件差,使得有些大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因病致贫的状况还十分严重。该村老支书王正凯患肺癌已有几年,不仅花光了家里全部的积蓄,而且还举债数万元,整个家庭举步维艰,导致家庭因病反贫。三是受教育程度低。全村总人口中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45人,初中文化程度65人,小学文化程度270人,大多数村民初中或小学毕业后都不再上学,部分家庭还没有科技明白人。目前该村在校生共44人,其中学前班5人,小学9人,初中10人,高中19人,大专1人。该村青壮年人受教育程度偏低,适龄儿童受教育程度高于先辈。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全村虽有各类从业人员255人,但大多是在本地务工或务农,外出务工仅有90人,且都是从事体力劳动。四是保障能力差。由于部分人家居住环境恶劣,不少人家举家外迁,导致两个村有空挂户口现象。受经济和地域条件所限,生活水平整体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女孩年满16周岁办理了

  身份证的就外出打工,在外面成家立业的是普遍现象,因此,高山男青年找不到媳妇的现象越来越多,鹫峰村30岁以上未结婚的村民还有21人。两个村60岁及以上村民占村总人口的16%,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劳动力少是两个村人口结构的基本状况。

  四、解决的办法及建议

  1、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养力度,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交给他们一门技术,多种方法靠科技致富。

  2、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鹫峰村和扁洞河村的扶持力度,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上,解决老百姓出行难、吃水难、就医难等问题,有了坚强的基础设施做保障,才能更好地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从而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

  3、利用优势促发展,为村级集体经济培植后劲。鹫峰村可以在林业部门指导下因地制宜发展林业产业,利用本村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开垦林地,种植树木,培植成材林,建设绿色宝库,造福子孙后代。扁洞河村可以依靠科技部门的指导,考虑药材种植创收致富,也可以利用适宜竹子生长环境的优势发展竹业。

  村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第3篇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经验入手,讲明某个道理。调查报告要怎么写呢?作者精选了一些关于调查报告的优秀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经验入手,讲明某个道理。调查报告要怎么写呢?作者精选了一些关于调查报告的优秀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精准扶贫调查报告

  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2022年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14户。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贫原因

  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村内无集体企业,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条件差。供电#络老化,村内1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在调查中了解到,黄马河村贫困户171户,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142户,占贫困户的83%;缺劳力12户,占贫困户的7%。比如,黄马

  河村五组的常昌贵,患有癫痫病,妻子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病,夫妻都是残疾人,儿子读初一,家中无任何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二是观念落后是根源。调查发现,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

  三是保障不足是诱因。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

  三、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要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会,武装骨干,统一思想,提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克服项目争取难、资金筹措难、群众组织难、短期脱贫难等思想障碍,主动适应新常态,提高扶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入到扶贫攻坚的热潮中来。

  二是要完善发展思路。根据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在产业上,积极探索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优化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减少浪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班子建设,村民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软环境建设。

  三是要充分体现精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一家一户的脱贫上。根据对黄马河村贫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会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个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四是要精心谋划项目。中央发出精准扶贫的号召后,各级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要能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就要认真谋划项目,并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有较多的项目落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

  五是要保护生态环境。黄马河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植被良好,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资源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房靓物丰、人和家兴的秀美风光,为夷陵区保留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四、对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在黄马河村了解到的有关情况,现对我区即将展开的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进一步弄清情况。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要在进一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贫困状况,扶贫才能有的放矢。现有的贫困村是根据每年年报上人平纯收入的多少确定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是根据历年减少的脱贫户、人口的基础上确定的,与实际不完全相符。建议对全区的贫困户统一设定标准,各驻村工作组进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根据统一标准,对贫困户、人口和致贫原因进行调查摸底,准确识别,把这些基础数据汇总后,根据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比例确定重点贫困村,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规划。

  (二)进一步完善规划。根据全区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结合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和政策,进一步完善“1十N”的精准扶贫规划,即一个总体规划,外加扶贫搬迁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基础设施(水电路#)建设规划、无能力脱贫人口的基本保障规划等,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使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均衡发展。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本次精准扶贫的重点是贫困人群的脱贫,要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一家一户贫困人口的脱贫上。为此,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通过扶持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这是治本之策。

  二是增加社会保障投入。调查发现,现阶段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是因病因残致贫。因此要增加医疗救助的投入,放宽大病救助的条件,提高新农合报销的标准,加强基层卫生事业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同时要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解决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三是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贫困地区面上的贫困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畅、信息不灵。要下决心集中一定资金,进一步改善边远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面上的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四是适度发展养老产业。由于客观因素,边远贫困地区光棍家庭呈增长趋势,未来十到二十年内五保户将大幅增加,乡镇福利院要适当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现在,子女在外打工挣钱或在城镇落户,老人不愿离开农村,农村社会养老也将有一定市场,另外,现在城市居民也有季节性到农村居住的愿望,这将给农村的养老产业带来机遇,应统筹规划,逐步发展。

  五是统筹考虑扶贫搬迁。扶贫搬迁无疑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实行搬迁扶贫难度很大,多种原因不愿搬迁,囊中羞涩无力搬迁,有求于人难以搬迁。要做好搬迁扶贫工作,必须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核心是三点:①科学合理规划居民点。②加大对居民点基础设施的投入。③结合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做到这三点,然后逐步引导,必有所成。

  (四)进一步创新方式。总结以往扶贫的经验,这次精准扶贫在方式上要有所创新,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实效。具体就是搞好五个结合。

  1、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政府在做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建专班、强力推进的同时,要充分动员,武装骨干,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脱贫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才有不竭的动力。

  2、行政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如在扶持产业发展时,先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利用扶贫资金让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占有股份,既让贫困户受益,又促成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后,又反过来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此外在资本下乡、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等方面,动员和组织好了,潜力巨大。

  3、扶贫开发与城乡统筹相结合。要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夷陵区全域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去谋划部署,在产业布局、项目安排、城镇化建设上丰富完善、同步推进,不搞成“两张皮”。

  4、帮助发展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重点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这无疑是正确的。有些贫困家庭,因年老体弱、长期生病、智障残疾等原因,通过帮助发展不可能脱贫,需要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实施社会救助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5、经济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在开展精准扶贫的同时,高度关注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新型农民教育、农户评选、宣传正反典型等方式,提升思想素质,学习创业技能,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文明新风,有效解决在部分贫困人群中存在的不团结、不勤奋、不养老的问题,提振精神,树立信心。

  (五)进一步注重实效。新的历史时期的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重点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转变作风,察实情,出实招,干

  实事,方能取得实效。切忌情况不清,有失精准;切忌一哄而上,龙头蛇尾;切忌好大喜功,不办实事。总之,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篇五:村级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调查报告5篇

  【第1篇】区人民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

  为切实推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安排,区人大民宗侨农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查组,深入基层对全区扶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调查。10月22日至11月2日相继走访部分镇乡、村寨和相关职能部门,与镇乡分管领导、村组干部、驻村干部和贫困户等进行座谈,形成调查材料,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23年,xx区人民政府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三率一度”,全力落实“9·20”会议精神,对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发起总攻,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全区拟脱贫的贫困人口有x户x人(其中,x个非贫困镇社区x户x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五个贫困乡镇x户x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x%),拟出列的村有x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x%以内(其中,x个非贫困镇社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x%,5个贫困乡镇贫困发生率下降至x%)。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王忠书记“一体攻坚、分级攻坚”的要求,以3个月、6个月、6个月为时间节点,实行三段攻坚,形成了区有指挥部统筹抓,乡有决战团主体抓,村有决战队具体抓,组有决战队员包干抓,户有帮扶人帮扶抓的“五有五抓”工作体系。在区级层面组建了13个攻坚专班,攻坚专班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统筹推进。镇(乡、社区)层面,在10个涉及脱贫攻坚任务的镇(乡、社区)成立决战团,具体负责各镇(乡、社区)脱贫攻坚的统筹协调工作,形成了上下一致的工作体系,便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调度等各项工作的推进。

  二是工作推动有力。各镇(乡、社区)在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围绕贫困户“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和贫困村退出的具体标准,制定了年度工作脱贫计划,针对存在的短板,谋划了相应的脱贫措施,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三是重点工作突出。区政府将全力攻坚组组通工程、住房安全保障、饮水安全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人居环境改造、基础信息精准、特困人员生活保障、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10个脱贫攻坚基础保障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目前,各项重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四是攻坚体系日臻完善。建立健全脱贫攻坚满负荷工作机制、工作调度机制、考核激励机制三大工作机制,扎实开展进村入户工作,区、乡(镇、社区)两级干部深入贫困村寨和农户现场抓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和责任落实,现场解决贫困村寨和农户脱贫现实困难问题,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同步向前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础信息不精准。漏人、漏信息,漏评、错评和错退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在今年“漏评错退”专项治理中,五个贫困乡镇最为突出,累计错评1789人、漏评1418人、户内漏人2520人、错退512人;其中,错退人口最多的是保华镇大河村,共错退69人,错评人口最多的是南开乡穿洞村,共581人,漏评人口最多的是金盆乡永和村,漏评195人,户内漏人最多的是木果镇岩脚村,新增189人;由于数据“大出大进”,贫困人口不减少反而增加,引起上级的跟踪督查。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五个贫困乡镇大多数农户都是靠小水窖、小山塘、房盖水作为人畜饮水,季节性缺水现象普遍存在,农村饮水项目推进滞后,铺设的管道不耐用,有管无水现象仍然突出,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住房安全保障中农危房对象排查不精准、人均住房面积不达标、居住环境极差等问题仍然存在,“无房户、面积不达标户、透风漏雨户”专项整治推进慢,大部分还没有实质性开工建设,尤其是五个贫困乡镇最为突出;“组组通”公路和串户路建设工程进度滞后,有的处于停工状态,截至目前,五个贫困乡镇“组组通”公路建设任务x公里,实际完成x公里,完成率x%,其中南开乡组组通公路已停工,建设里程x公里,已完成路基x公里,完成路面x公里,保华镇应修建通组公路86条x公里,完成24条x公里。

  三是产业谋划不精准。大多数贫困群众的收入主要是土地流转费,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部分产业项目缺乏专业化的绩效评估和科学论证,选择不准、管护不好,抗风险能力弱,市场对接不精准,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甚至出现违纪违法问题;土地流转产业项目失败之后,出现土地板结等问题,退回农户种植时农户普遍不接收、要求恢复原貌和补偿,导致多地出现土地撂荒现象。

  四是部分干部对政策熟悉运用把握不到位。脱贫攻坚基础保障涉及组组通工程、住房安全保障、饮水安全保障、人居环境改造、基础信息精准等10个方面的内容,涉及的政策及要求较多,由于培训指导不到位,基层干部对政策了解不清楚、把握不准确现象较普遍。调查中发现,个别干部对专项治理工作不清楚,对人居环境改造、组组通等工程应建多少、完成多少道不明白。

  三、建议

  一是全面推进信息精准。紧盯“进入”和“退出”两道关口,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和“七个专项治理”,对所有贫困对象再识别、再走访、再核查、再比对,持续推进漏评和错评、错退专项治理。

  二是全力攻坚基础建设。针对组组通、人畜饮水安全和“三改三化”住房安全保障等薄弱环节,精准对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三是精准选择产业项目。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研究市场需求,围绕以生态草食畜牧业为主,同步推进烤烟、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生态林等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异,选好主攻方向,选准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组织贫困户发展“小而特、小而精、小而准”的产业,实现产业全覆盖。

  四是加强政策培训指导。要针对镇乡、村居干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政策知识和工作要求”培训,加强下村业务指导,特别是对“三改三化”、人畜饮水安全、信息资料填报、保障兜底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政策和工作要求进行培训指导,帮助基层干部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政策,为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2篇】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安排,9月下旬,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范东升、副主任柳学全的带领下,县人大农工委组织视察组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视察。视察组深入到余集、吴河等部分乡镇实地察看了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光伏发电扶贫,档卡规范化建设等工作。实

  地视察结束后,组织召开了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乡镇领导、合作社和驻村第一书记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县扶贫办工作情况汇报,征求了与会人员的意见,查阅了相关资料。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锐意进取、精准发力,狠抓问题整改、档卡规范化建设和重点工作推进。创新提出了“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和“产业树”扶贫模式,工作开展扎实,成效明显。截止目前,全县共有贫困户x户,x人,同20xx年相比,实现了x户,x人的稳定脱贫,扶贫政策惠及了更多的贫困人口。

  (二)抓实重点工作,取得成效明显。2023年,全县共统筹涉农资金x万元,主要用于扶贫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和光伏发电等。一是大力发展产业,产业树“枝繁叶茂”。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思路,围绕“四位一体”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形成了粮油、茶叶、油茶、食用菌、脱毒红薯、中药材、麻鸭、山羊、生猪养殖、乡村旅游等扶贫“产业树”。目前,全县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8万余户。同时,建成“多彩田园”示范工程基地x个,覆盖x个贫困村,x万余户贫困户直接受益。二是稳步实施易地搬迁。全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搬迁总体规模为x人,2023年通过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的方式完成了x户,x人的贫困人口搬迁任务。2023年将全部通过集中安置的方式继续实施易地搬迁。目前,x个集中安置点已经有x个完成了基础建设。三是金融扶贫和光伏发电保证了贫困户稳定增收。自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共发放扶贫贷款x亿元,带动贫困户x户,年户均增收x元。在全县110个贫困村开展了60kv村级光伏发电站建设,全部实现了并网发电,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四是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扶贫、医疗

  卫生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和劳动技能、电商培训等政策,因户施策,精准发力。目前,全县共有x名贫困户纳入了社会保障兜底;x名贫困户被聘为公益林管护员、美丽乡村保洁员、水库看管员;x名贫困学生享受了国家教育扶贫救助政策。同时还制定了贫困人口五道医疗保障线,有力解决了贫困人口的看病问题。

  (三)动员各方参与,凝聚扶贫合力。全县x多名企业家和爱心人士踊跃为贫困家庭捐款捐物,建造“幸福居”。共收到爱心捐款x万元。工商联、侨联、台办等部门募集资金x万元,为x多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圆了大学梦。

  (四)创新工作机制,彰显xx特色。结合xx实际,创新提出了“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和“产业树”扶贫模式。充分发挥脱贫攻坚的统揽作用、基层组织建设的保障作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作用、美丽乡村建设的载体作用,统筹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利用xx生态环境好,特色产业多的优势,通过走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打造了“黄金池观“、“山信米”、“长园油”、“兄弟薯”、“和盛菇”“詹氏蜜”等多种特色“产业树”品牌。实现了贫困户增收,企业和合作社壮大的双赢局面,彰显了xx特色,在脱贫攻坚工作领域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脱贫任务依然艰巨。全县目前还有贫困人口x人,大部分属于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缺劳力、缺技术或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且农村主要农动力多是老、弱、病、残,仅仅依靠“输血”式的享受政策来实现脱贫,巩固扶贫成果,达到2023年贫困县摘帽,任务十分艰巨。

  【第3篇】脱贫攻坚廉政工作调查报告

  精准扶贫工作领域存在哪些风险?如何防控?今年我参加了两次为期4个月脱贫攻坚专项巡察。通过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我认为可以大致归纳为在“三个精准”方面存在风险、在“三个保障”方面存在风险、在工作作风和反腐败方面存在风险、在落实“两个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方面存在风险。

  一、调查单位脱贫攻坚工作基本情况

  两次巡察共两县三个乡镇,xx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xx个自然村,辖区xx平方公里,共有人口xx万人。目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xx户,xx人。所巡察14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xx户,xx人,目前尚未脱贫xx户,xx人。2023年出列3个村,2023年出列xx个村,2023年拟出列5个村。

  近年来两县三镇党委、政府立足单位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积极主动作为,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工作,加强“双基”建设,脱贫攻坚工作凸显出新亮点。以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村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全面提升脱贫质量,脱贫工作成效显著。

  一、脱贫攻坚工作风险点表现形式

  (一)“三个精准”方面存在风险

  1、个别扶贫对象识别不够精准。

  (1)存在错评现象。如村低保贫困户李,2023年建档立卡2人,2023享受退伍补助xx元,2023年xx元,2023年xx元,收入超过贫困人口标准;二是存在未整户纳入现象。如村贫困户杨,2023年建档立卡2人,该户一直以来与长子杨吃住在一起,生活开支由杨承担,杨现有xx口人;

  三是存在动态调整不及时现象。如村贫困户韩,妻子秦于2023年3月去世,未核减。

  (2)帮扶措施不够精准。帮扶实行大水漫灌,没能精准施策,对部分无养殖能力的贫困户仍实行特色养殖措施,如村五保贫困户蔡,92岁,2023年6月特色养殖养羊6只,补助xx元,因无劳动能力给女儿养,年底6只羊全部死亡。

  (3)脱贫成效不够精准。一是有个别村干部填报贫困户收入数据不实,导致贫困户对帮扶成效不认可。如村宋,2023年,村干部为了让该户达到脱贫标准,私自在扶贫手册中虚填务工收入5200元,户上不认可,实际该户2023年没有务工。二是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不健全。贫困户脱贫后,由于个别村干部入户了解不够,对部分脱贫户当前境况了解不及时,个别贫困户因病因事故容易造成返贫,返贫防控措施薄弱。村贫困户钟,2023年脱贫,建档立卡3人,钟患脑梗并发症5年,丧失劳动能力,女儿明艳患精神病,目前残疾证尚未办好,长子在外打工收入微薄,无法负担家庭开支,次子xx在监狱服刑,极容易造成返贫。

  【第4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调查报告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调查报告

  2023年中旬,我受县政协机关委托,到xx县xx村就该村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进行调研。调研中,我选择了xx等10户(其中:贫困户4户,一般户3户,比较好的户3户)进行入户走访调查,与村两委班子及驻村工作队部分成员共11人进行座谈,最后,我还到各产业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在xx村境内走,扑面而来的是的春风与气息,映入眼帘的是,别墅似的漂亮小洋楼、花园式的小庭院,干净整洁的硬化通组公路、连户路,漂亮小洋楼、休息长廊、风雨桥、产业大棚等形成了一道道亮丽

  的风景,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通过调研,我已经深切的感受到,xx村这些年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绩,以及村两委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一、主要成效

  xx村位于新州镇东部,距县城7公里,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寨,x户,x人,少数民族占87%,耕地面积x亩。从xx村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xx年xx村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其中:低保贫困户70户x人,一般贫困户x户x人,五保贫困户1户2人;因学致贫x户,因病致贫x户。残疾贫困人口42人,贫困户劳动力x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1%。2023年以来,特别是4年来,该村两委在县、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抓,综合施策,强化措施,取得显著成效,较好的推动了的脱贫攻坚工作提速迈进。截止2023年,已脱贫x户x人,未脱贫x户x人,贫困发生到x%以下。2023年,该村已经退出贫困村行列。其主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实现全覆盖,贫困户稳定增收。目前,该村共实施葡萄种植、花卉种植、养猪、稻田养鱼、优质稻种植、辣椒种植、马铃薯种植等项目,已实现产业全覆盖。较好的解决了贫困户的增收问题。同时,鼓励部分精壮劳动力外出务工。据统计,2023年至2023年,就组织贫困户参加劳动就业培训,在县内外就业务工,务工收入达x余万元。通过产业的覆盖和带动,2023年,经统计部门监测,该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较20xx年的x元增加x元,增加x个百分点。

  (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美化亮化。从2023年开始,该村通过实施一事一议项目,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生态村文明村新农村建设

  等项目,共投入资金x万元用于道路硬化、房屋包装改造、村寨环境建设、修建篮球场、风雨桥、拦河坝、修建村委会办公楼、休息长廊,修建风雨桥至草莓基地的观光步道,通组路、连户路硬化,改厨改厕,环境整治,安装太阳路灯等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同时,积极开展环境庭院栽花种树绿化亮美化工程,如今,xx村旧貌换新颜,在村里走,一房一屋,一庭一院,一桥一巷,处处是景。调研中,当问到对基础设施是否满意时,一些村民动情的说:怎么不满意呀,政府花这么多钱把我们村打造得像天堂一样,再不满意就不是正常人了。朴实的话倒出百姓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三)治安稳定,社会和谐。这些年来,xx村在抓经济的同时,以创建文明村、产业发展示范村等活动为载体,着力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确保了社会稳定,民生和谐。通过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安装电子监控等措施,促进了社会治安稳定;通过制定一系列行为规范,培养村民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同时,通过将教育、人口计划生育等活动融合民间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增强了全民的文明意识,促进了社会和谐。这几年,让大家感受较深的是,在村内偷摸扒窃的事少了,吵架扯皮的事少了,说脏话的人少了,邻里团结和睦了,注重培养子女读书接受教育的人多了。

  二、主要做法

  xx村这些年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经过调查走访该村历任村干和部分群众,大家一致认为,多年来,该村在认真贯彻落实扶贫政策的基础上,主要是做到了六个坚持抓。

  (一)坚持抓基础设施破瓶颈。2023年以来,历任村两委班子都认识到,基础设施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从前任支部书记吴光明开始,就把抓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的第一件大事来

  抓。2023年以来,共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882.09万元,(其中2023年以来争取项目资金1460万元),通过实施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四在农家,生态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先后建成村卫生室1个,篮球场1个,全民健身器材1套,完成通村、通组公路硬化18千米和串户路硬化,完成覆盖4个自然寨的引水灌溉沟渠1500米。完成房屋包装156户,重建村委会办公楼420平方米,完成124户改厨改厕,环境整治2处,安装太阳路灯76盏,完成风雨桥1座和两处拦河坝修建,完成风雨桥至草莓基地1000余米观光步道的修建。这几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还实现了移动、电信、联通组组通,全覆盖。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既美化亮化了人居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坚持抓产业发展促增收。多年来,村两委始终把抓产业作为促进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持续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2023年,该村就成立了xx县xx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最初的社员有10名,着手抓产业工作。当年建成蔬菜大棚10个,规划实施项目有大球盖菇、莲藕、葡萄、西瓜等产业。通过多年的努力,投入项目资金80万元,建成大棚葡萄园26亩,覆盖贫困户40户152人,利益连接分红4万元;投入项目资金32万元,建成花卉种植基地28亩,覆盖贫困户16户67人,利益连接分红1.6万元;投入30万元发展养猪项目,覆盖贫困户15户61人。实施稻田养鱼项目18户100亩,实施马铃薯种植项目86户75亩,西瓜种植项目覆盖贫困户6户24人,莲藕基地覆盖贫困户3户15人,草莓种植项目覆盖贫困户5户16人。2023年,还实施优质稻种植补助86户100亩,辣椒种植补助42户43亩,实现了项目产业全覆盖。调研中,贫困户们喜滋滋的说:感谢党委政府,在xx村发展这些产业,既可以让我们用土地入股分红,又可以在家门口就近打工,增加收入,真是一举多得的美事。

  (三)坚持抓环境卫生整治促文明。几年来,村两委班子意识到,搞好环境卫生工作,既可以让村民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同时还可以增强幸福感和荣誉感,从而感恩党和政府。为此,从20xx年,村两委就把环境卫生工作列为村委会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内容之一,作为村委会主任述职的重要内容。从收集到的资料显示,xx村每年投入到环境卫生的经费呈逐年递增趋势,如:20xx年投入经费为10万元,2023年投入达12万元,2023年投入递增到15万元。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开支片区保洁员和垃圾清运人员工资,垃圾车燃料、维修、保养等费用。该村两委要求,在保洁员搞好主干道清洁卫生的同时,每家每户要搞好门前三包,做好各家各户日常保洁工作。为推进环境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使之成为长效机制,该村还开展环境卫生创评活动,年终对环境卫生搞得好的片区和农户进行表彰。为增强促进广大群众参与环境卫生的意识,该村还将每月的12日定为村级卫生日,并划分责任区,明确责任区负责人,每到这一天,各责任区负责人都要组织片区群众放下手中的活参加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通过这些措施,目前,该村环境卫生己形成垃圾日产日清的长效机制,已经形成了人们的自觉行动。每天早上起来,不管农活再怎么忙,第一件事就是花五到十分钟打扫卫生,大家说,如果不打扫干净,总感觉心里很别扭。经过多年的努力,xx村的环境卫生已经得到彻底改观和上级的认可,在全州多彩贵州文明行动评比中连续获得2次奖项,并在全州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四)坚持抓社会治安稳定促和谐。村两委认识到,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2023年以来,村两委就把社会治安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来抓。这些年,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配合派出所的治安巡逻工作,为巡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有效地阻止和控制了案件的发生;二是充分发挥好人民调解室的作用,调解室聘请县司法局的同志作为法律

  顾问,村主任作为调解员。这几年,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起,一起是涉及销售生猪纠纷;另一起是村民的稻田排水纠纷。涉法涉诉一起,主要是涉及村民民工工资,通过积极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己得到解决,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做到了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三是争取上级支持,安装了电子监控器4个,实施天网工程,为进一步抓好社会治安稳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走访调研中,村民深有感触的说,正是稳定和谐的环境,才让大家安居乐业,放心干事,放心发展。

  (五)坚持抓社会事业促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务工就业工作。资料显示,仅2023年至2023年该村组织贫困户参加劳动就业培训190人次,引导他们到县内外就业务工210人,务工收入达300余万元。二是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主要是做好低保贫困户的评定和相关服务工作。xx村现有低保贫困户51户140人,月发放低保金26058元,人均186元。三是做好医疗救助工作。仅2023年至2023年,共有175人次报销医疗费116.04万元,减轻了贫困户的就医负担,再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四是做好教育扶贫工作。据统计,2023年至2023年,共有85名贫困学生享受高中(中职)及以上教育精准扶贫资助。五是做好易地搬迁及危房改造工作。20xx年至2023年,共完成38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完成易地搬迁4户,较好的改善了贫困户的人居环境,推动了脱贫。六是做好生态补助工作。完成生态补助(退耕还林丿29人,每年补助金额1160元。七是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支持配合协助省州县帮扶干部搞好帮扶工作。20xx年建立党员关爱基金,每年开展一次党员送温暖活动,将全体党员的关怀送到困难户和贫困户手中。每年年前开展走访慰问活动,送去村两委的关怀,帮助困难户和贫困户树立战胜困难,早日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在扶贫帮困上,村两委对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进行重点扶持,如贫困户雷安华户,他家总人口4人,劳动力只有1人,老弱病残2人,他家的致贫原因主要是缺资金缺技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帮他出谋划策,根据他的意愿,为他争取稻田养鱼项目和稻田养鱼田坎硬化扶贫资金3.2万元,争取惠农政策特惠贷5万元,通过政府的扶持,雷安华发展鱼苗养殖5亩,稻田养鱼19亩,小稻种植24亩,2023年实现年人均收入3500元以上,2023年实现年人均收入8500元以上,达到国家脱贫系数。

  三、重要启示

  xx村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这些成绩,全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给我们重要启示是

  (一)必须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早在2023年,前任村两委班子就对本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规划,绘就了发展蓝图,并付诸实施。此后,尽管村两委班子已经换届调整,但蓝图仍是那张蓝图,规划仍是那个规划,没有因为班子的调整而调整,而是以钉钉子的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终于有了今天的局面。在调研中,一些村组干感慨的说:xx村要是一届班子各搞一套的话,绝对是干不成事的(二)必须抓好党建,凝心聚力。在调研中,谈到xx村的发展,村两委班子都认为党建功不可没。多年来,村党支部始终高举旗帜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通过开展三会一课,带领大家学习政策文件,解放思想,凝聚共识;通过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班子战斗力;通过坚持民主集中制,凝民心,聚民智,提高决策水平;通过开展党员帮困,创办党建示范基地(葡萄园),发放党员关爱基金,重塑了党员形象,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发挥。同时,通过抓党建,干部的纪律作风得到较大转变,工作

  效率得到提升,较好的推动了工作。2023年,xx村党支部先后被省、州、县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

  (三)必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调度。在调研中,经过座谈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几年来,随着县扶贫工作队进驻后,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扶贫工作队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清楚,平时,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既分工又协作。为强化统筹调度,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每周必须召开两委一队联席会议,这个会雷打不动,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听取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工作队员关于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向上请示汇报),沟通交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理清下步工作思路。调研中,大家说,这个联席会,又是会诊会、诸葛亮会,既可以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和问题,又可以给大家理清下步工作思路,同时,通过沟通交流,让大家感受到,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很辛苦,但苦中有乐,苦中受益,苦中获益,心情舒暢,做脱贫攻坚工作值得。

  (四)必须抢抓机遇,感恩奋进。调研中,我真切的感受到,xx村长足的发展,除了自身优越的条件和村两委班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外,还有一点也尤为重要,那就是:善于抓机遇,善于抢机遇。从2023年起,该村先后抓住了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四在农家、生态村、文明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机遇,并努力把每一次机遇把握好,把该争的项目争到手,把争到手的项目实施好。同时,还非常珍惜每一次省、州、县领导到村指导工作的机会,对他们提出的希望和要求都尽最大努力落实好。用该村支书程方的话来说如果不是抓住每一次机遇,2023年以来投入的1882万元项目资金,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全村人就算砸锅卖铁都做不到,因此,实施好这些项目,既是村班子的责任,又是感恩奋进的具体表现。

  当前,xx村又面临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国家农业银行总行定点帮扶xx村,该行干部吴剑同志又任xx村扶贫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吴剑同志务实肯干,思维灵活,思路清晰,虽然2023年5月才驻到该村,时间不长,但他通过调研,已经从旅游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方面提出下步的帮扶措施。程方支书表示,xx村将积极抓住这一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5篇】县级脱贫攻坚调查报告

  县级脱贫攻坚调查报告

  一、全县劳务输转基本情况

  渭源县是黄河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马铃薯种薯、中医药、畜草、生态文化旅游是全县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县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辖8镇8乡、3个社区、217个行政村,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7.61万人。据2023年调整后贫困人口统计,全县共有贫困对象17313户75425人。到2023年年初完成减少贫困人口6237户27200人。2023年我县共计完成城乡劳动力输转7.0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输转16442人,占贫困人口的21.8%。

  2023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富民产业收入达4738元,占比为82.1%,其中:马铃薯种薯产业589元,占10.2%;中医药产业1518元,占26.3%;草牧业733元,占12.7%;劳务收入1734元,占30.1%;蔬菜、粮食等其他164元,占2.84%。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渠道,全县强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累计投资2.6亿元建设了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引进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的湖北九州通医药集团等58家企业入

  驻园区,总投资达26.4亿元,带动发展小微企业458家、工业企业148家,提供1万余个各类就业务工岗位。另外,全县已发展产业专业村208个、各类专业合作组织949个,实现了全县109个重点贫困村1.73万户贫困户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全覆盖,所有贫困户加入了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大量机遇。

  (一)调查6个乡镇劳务输转情况

  通过对田家河乡、会川镇、祁家庙乡、清源镇、莲峰镇和庆坪乡等6个乡镇的6个村100户(其中贫困户50户)农户进行入户走访调查,共计输转劳动力80人(其中贫困户46户)。(其中:省外输转51人,主要分布为:新疆10人、江苏6人、安徽9人、山东4人、内蒙古7人、广东3人、河北2人、浙江4人、其他地方6人,就地转移29人)。主要从事:家政餐饮服务9人、电子加工制造13人、电商物流运输9人、建筑工30人、农业产业19人。务工人员占总户数100户的80%,户均0.8人。输转人员中,男性68人,占输转人数68%,女性32人,占输转人数32%。

  根据上述6村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当前未达到户均1个务工人员的目标,只占到务工人数的75%,贫困户占到务工人数的92%,基本与目标接近。

  (二)全县各乡镇摸底调查上报情况

  根据全县16个乡镇劳务输转摸底调查上报显示,截止2023年3月15日全县共输转2.21万人(其中组织输出1.48万人,占总输转劳动力66.5%,自谋就近就地转移0.73万人,占总输转劳动力33.5%),实现劳务收入8058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输转3325人,有7759人还需进一步输转。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内蒙古、广东、浙江、河北和新疆等地,从事工种以建筑、电子加工制造、运输、电焊、木工和食品加工等为主。就地就近转移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农业产业、工程建筑、电商物流和餐饮家政等服务性行业,务工去向分布在本地涉农行业、临近县乡和省会兰州等地。

  这组摸底上报数据,与我县2023年开展“春风行动”劳务输转系列活动(输转0.8万人)和县劳务办监管的渭源县弘优劳动力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定西市劳务行业协会渭源县代表处开展招聘集中向外输送务工人员(0.32万人)去向、工种,数据基本吻合。

  (三)市劳务办调查农村劳动力输转情况

  3月5日县劳务办积极衔接配合市劳务办,在我县五竹镇五竹村六社的10户贫困户开展农村劳动力输转情况调查,其中今年有6户和去年同样选择省外自谋输出,去向为新疆、内蒙古,月收入3000,5000元之间,田栓成1人的工资从5000元下降到4000元,其他都与去年持平。而其中的3户也和去年一样选择就地就近转移,工资与去年持平,月收入4500元左右,主要从事瓦工活。剩余的1户由去年的省内自谋输出转向选择了就地就近转移,工资月收入5000元与去年持平。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发现随着劳务经济市场化运行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自谋输出省外所占比重还是很大,而自谋输出与组织输出的比重在不断缩小,就地就近转移将成为今后务工的一大趋势,务工成本也会下降,劳务收入将在这段时间基本保持不变,靠技能务工稳定性高。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情况

  在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2023年底春节前大批农民工返乡潮后,受当前经济疲软、市场不景气和投资风险大等创业环境发生变化的影响,留在本地准备今年创业的农民工与去年同期相比人员数量明显下降,创业举

  棋不定,处于观望状态,目前绝大多数继续选择外出务工,而选择创业的农民工更希望得到来自政府及有关部门权威准确的、更直接的创业帮助,如“提供信贷资金优惠和支持”和“提供创业服务指导”的等实质性措施。

  (五)市场化有组织开展劳务输转情况

  我县有渭源县弘优劳动力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圣谕劳务派遣公司、江苏高港区人社局渭源县招聘办事处和定西市劳务行业协会渭源代表处4个劳务中介服务机构,目前正常运转的有2家,通过召开招聘会输转0.2万人,日常职业介绍0.12万人。全县共培育劳务经济人2000人,持证进行劳务输转的金牌劳务经济人300个。目前,通过建筑工头、营销大户、种养大户牵头带领,利用其长期在外门路广、关系多的优势,组织和介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达到4000多人。另外,与2家劳务中介服务机构合作,通过有效服务获得合理职业介绍报酬,实现了外出劳务者和中介者的“双赢”。

  (六)农民工劳务收入及去向调查情况

  从渭源县劳动力市场了解,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工资女工一天60—80元之间,男工一天90—120元之间,和去年相比,工价基本持平。从劳务中介服务机构了解,农民工外出务工工资月收入2800—5000元不等,和去年相比,到工厂打工的月工资少了500元左右,到建筑工地和餐饮家政服务行业务工的工资基本没变,基本趋势是用工数量明显减少且工资收入略有下降。

  在农民工劳务收入去向方面,2023年以前,我县农民的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取得,务工收入90%以上用于修建新房或旧房改造,并购置了家电家具等生活用品,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23,2023年期间,我县农民工劳务收入分四部分流动,有60%的投入发展涉农产业,开办专业合作

  社发展种养、加工、贩运等;有20%的用于购置农用三轮车、旋耕机等生产工具;有10%的用于改善自身生活条件,购置了摩托车、电动车和家用小轿车;剩下的10%投向乡村旅游(农家乐)产业;从2023年开始,农民将大量的务工收入用于扩大和壮大专业合作社经济,发展电商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并有一部分创业成功的农民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推动了城乡二元化的发展。

  二、影响和制约全县劳务输转的主要因素

  (一)乡镇重视不够,劳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发展不平衡。一是对劳务信息系统建设各乡镇、企业认识存在偏差。个别乡镇一把手不重视,认为把农民工组织输转出去就行了,建不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不重要。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各个企业的经营规模、方式和用工人数存在差距,对进行实名制登记管理在经费、用工人数、用工时间和专人配备上不愿意下功夫,害怕增加企业费用等各个因素,有抵触心理。二是务工人员因跨地域性、分散性和工作不稳定性等因素,导致监管能力下降。由于各地劳务信息系统建设发展不平衡,存在资源共享断、缺现象,尤其是对跨省、地区的农民工跟踪监管能力差,停留在第一次申报务工实名制登记上,动态管理跟进吃紧。三是劳务信息化系统标准化不够。2023年前县级没有一套完整且标准化程度高的信息系统,各乡镇对农民工和企业的劳务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不一致,工作起来精准化管理程度不高。

  (二)农村劳动力择业观念陈旧。一是自主择业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观念严重,不是到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而是等政府安置、靠政府安置、要政府安置,而且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就业要求不切合实际。二是乡土观念重,离土不离乡,离乡不择业。据统计,全县农村劳动力劳

  务收入不仅远低于外来劳动力带走的劳务收入,而且从业人员也低于外来劳动力从业人员。

  (三)受自身条件和资金限制,返乡创业难度加大。一是现有农村劳动力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等与创业条件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现代农业种植、家畜养殖等专业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农民工技能水平和接受技能的能力都是创业的短腿。二是部分有技术的人员受创业资金和创业风险影响相对大,大多数农村创业人员创业资金主要靠多年的务工积累,而通过传统农业收入渠道积累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在创业过程中资金的困惑和心里暗示对创业如履薄冰,非常谨慎。

  (四)劳务输出致使潜在矛盾出现,务工人员的自我维权意识不够强。一是劳务输出产生“空巢家庭”,孩子监护教育出现空档,爷爷奶奶隔代教育,溺爱多于管教,“留守儿童”的管理教养存在很大风险,不利于农村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并且对老人抚养不能到位,耕地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荒芜,新农村建设主体力量也显得不足。二是由于劳动力转移的自发行为较多,缺乏跟踪管理。农民工法制意识比较淡薄,用工单位没有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不签订正式的用工合同,拖欠克扣农民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工伤和职业病得不到有效防治,劳动纠纷时有发生。

  三、工作对策及打算

  (一)大力推广元古堆村劳动力精准培训输转工作经验,做到劳务信息系统建设和精准脱贫两不误。一方面,紧紧围绕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参照《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劳动力精准培训输转三年规划》(2023年,2023年)开局年工作经验,紧扣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适时培训)和劳务经济人(引导式)培训四大类,贴合当前

  社会经济发展和当地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提升需求,按照分年度、定户、定人的方式,推进全县2023年确定的28个精准脱贫重点村完成劳动力精准培训输转任务。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劳务信息系统资源建设,将政府实名制信息化资源,企业用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巩固政府组织劳务输出规范化管理,引导劳务人员通过服务平台报名,通过正规渠道出外务工,按期履约,保障政府对企业用工的监管力度。同时,人社部门要积极引导和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和就业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分布与就业状况,并督促用工企业建立企业用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体系,定期向县劳务办上传用工动态,掌握用工情况、工资发放情况、人员流动情况,方便政府组织农村劳动力进行相应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完善全县劳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和劳务经济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二)实施精准帮扶,促进带动就业,改进转移方式,突出创业发展。一是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纳入市上“1+16+5”精准脱贫实施意见和县上“1+22+6”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并成立相应的推进领导小组,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融入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有效提高市县对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精准性,着力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二是大力培育村级劳务经纪人队伍,实施精准帮扶计划,采取培育典型,先帮一人,带动百人的办法,让有能力会找活的劳务经纪人先进行外出考察,并组织他们相互之间学习交流,开拓他们的眼界视野,进而积极带动贫困户进行劳务输转,形成劳务经济发展的倍增效益,实现帮、带互促互补的良好环境。三是改进服务方式与手段。通过电视、公共信息平台、手机信息、远程教育平台等方式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信息,提高宣传的效果,扩大政策的公开程度、政策知情的范围,帮助返乡农民工正确理解掌握政策,用上用足国家政策。四是突

  出创业带动就业,对符合创办微型企业条件的返乡农民工,要积极向其宣传讲解有关微型企业创办扶持政策及申办程序,帮助其分析适合在我县发展的马铃薯良种、中医药、放养家畜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协助起草创业策划书等以及构思产品或服务的包装宣传营销等环节,为创业者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五是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选择一批返乡创业示范户和劳务经济带头人进行奖励,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多种形式劳务输转,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分层消化,优化组织输转和就地就近转移人员结构。一是通过鼓励能人带动务工,组织引导和奖励支持等措施,助推本地能人带领贫困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减少盲目性,增强稳定性。同时,大力开展劳务信息收集、发布工作,疏通就地打工渠道,力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有1人能外出或就地就近务工,使长年务工和季节性务工有效发挥优势互补,持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二是通过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企业、种养大户或农村致富带头人在贫困地域创办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中小型农业机械,有偿提供代耕、代种、代收、代管的标准化、专业化服务,既就近自动消化了一批,又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其长期稳定务工。三是通过采取对外组织输出和就地就近输转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专门的劳务工作联络员,组织劳务经纪人,进行劳务用工信息宣传、组织培训、协调输转、跟踪服务和返乡创业人员的政策扶持讲解等工作措施。借助每年的“春风行动”和举办劳务输转招聘会等活动,积极开展劳务输转工作,加大宣传和输转次数,定期向外输送务工人员。同时,还要注意把劳务输出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城镇化战略实施、转换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二三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和措施统筹配套起来,加大本县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改变县属项目建设过程中雇用本地农民工少的现状,利用农村交通水利、兰渝铁路、渭河源旅游、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渭源县产业示范园区等项目建设,有针对性尽可能多地吸纳本地务工人员就近打工,使他们不出家门,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进而优化组织输转和就地就近转移比重结构,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

  (四)瞄准贫困户的主要劳动力,培育劳务品牌,提高培训输转稳定率,形成以培训促就业的工作机制。一是从劳动力转移战略、方式、功能、人员素质和实效五个方面打开多元化输转局面,努力实现五种转变,即由一般性输出向特色品牌转变,由自发性输出向组织化转变,由单一性输出向兼容性转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单纯数量型向规模效应型转变。二是不断树立劳务品牌意识,扩大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劳务品牌效应,鼓励引导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参与实施,及时与劳务基地企业签订劳务意向协议,把外地企业请到当地,缩短招工和务工周期,确保双方的利益化。三是建立起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输转相结合的衔接机制,通过培训意愿与市场需求的主动接轨,实现以需求定培训,把培训工作做到市场需求与农村劳动力稳定输转的结合点上。四是要针对农村劳动力这一群体经济比较困难的实际,瞄准贫困户的主要劳动力,研究设立专款或基金,实行贫困农村劳动力在技能培训期间的生活补贴。同时,执行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学生补助制度,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五)强化协调配合,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要进一步完善与劳务输入地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劳务部门职能作用,加强与用工企业和输入地劳动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地配合处理好涉及我县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好我县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广泛推行适用于农民工的劳动合同文本。加强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等情况的动态监管;教育引导农民工参加“五险”(即“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以“工伤保险”为重点,做到凡输出必参保,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

  四、工作建议

  面对当前劳务输转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因素影响,抓好新常态下劳务输转工作,以劳务收入为重点加强脱贫攻坚步伐,必须及时更新发展理念,转换发展模式。各级职能部门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以加大劳动力精准培训后的劳务输转力度来实现技能型劳务输出,以落实劳务保障措施来实现服务型劳务输出,以规范各类用工行为来实现规范型劳务输出。同时,要着重研究劳务输出工作如何进一步扩大和稳定输出数量、提高输出质量、打造劳务品牌、服务支柱产业发展,进而形成劳务输转工作长效机制。

  (一)抓好劳务输转组织协调工作,提高劳务品牌知名度。一要把劳务输出的组织协调作为一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县劳务办要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的有效组织和合理规划,控制和调节好务工人员的结构和规模,努力提升劳务输出的质量。二要创建知名劳务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提高输出人员的市场竞争力,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实现自由、零散为主向有组织、有计划转变,由输出普通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向输出技能型工人转变,实现劳务输出的高品质和高效益。

  (二)加强劳务输出网络信息建设,完善统一的管理服务机构和体系。一要按照发挥县级政府引导,完善乡镇机构建设,健全村级服务体系的要求,完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从财力、物力、人力上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建立高效的信息及回馈体系,加强区域间的劳务合作,为输出人员提供最新、最完备的信息资料,掌握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状况,获取最前沿的市场需求信息和劳务动向。二要

  加强对各类民办劳务服务企业和劳务中介机构的扶持和监管,建立起完善、统一的管理服务机构和体系,打破以往劳务输出政企分散的局面,实现对务工人员的有效统一、高效引导和精准管理。

  (四)做到“四个结合”,优化社会服务,消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一是把发展劳务经济与解决民生问题、与脱贫攻坚、与建成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优化政策环境筑巢引凤,引导务工人员投资家乡,开发新农村建设,培育遵纪守法合法务工新人才。二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强对农村家庭和农村留守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优化社会服务,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切实保障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安定和谐,针对部分劳务输出人员家中有土地但无人耕种问题,可以通过租借、互换、承包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既确保土地有人耕种,又使劳务人员不丧失对土地的永久使用权,消除劳务输出人员的后顾之忧。

推荐访问:村级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脱贫 攻坚 村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