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25年中期评估总结(5篇)

时间:2023-05-06 08:20:07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5年中期评估总结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关于印发《兵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10.29?

  【字

  号】新兵办发〔2021〕88号

  【施行日期】2021.10.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

  正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

  关于印发《兵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新兵办发〔2021〕88号

  各师市、院(校),兵团机关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兵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已经兵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1年10月29日

  兵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决策部署,提高兵团全民科学素质,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9号)要求,结合兵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基础和趋势

  (一)发展基础

  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来,特别是经过“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的扎实推进,兵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2020年兵团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7.72%,超过“十三五”预期目标,比2015年的4.42%提高了3.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3位、西北地区第2位。科技教育体系逐步完善,科普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科普信息化程度日益提升,基层科普传播能力明显增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拓展,现代科技馆体系初步建成;科普资源开发更加丰富;科普服务进一步迈向普惠化、均等化;科普事业协同共建、融合发展机制持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为兵团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兵团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兵团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偏低,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省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各师市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依然存在;科学精神弘扬不够,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科普有效供给不足,基层基础薄弱,科普志愿者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组织领导、条件保障等有待加强。

  (二)发展趋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承担着承前启后、引领开启新发展阶段的历史重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和兵团工作,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

  座谈会为新疆和兵团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赋予了强大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科学素质全面提升已经成为引领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科学素质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建设创新型兵团的新征程。

  面对新形势,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担当更加重要的使命。围绕在更高水平上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需要科学素质建设彰显价值引领作用,不断丰富职工群众精神家园。围绕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科学素质建设在服务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高素质兵团队伍支撑高质量发展。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更好促进人的现代化,营造科学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聚焦履行兵团职责使命,围绕兵团向南发展和深化改革重大部署,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践行和传承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培育新时代的戍边人为核心,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推进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兵团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力争达到15%,各师市、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稳步提升。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

  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兵团科普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普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现有科普设施高效利用。科学传播媒体融合程度进一步提升,优秀科普作品不断涌现。科普活动覆盖面和有效性进一步拓展,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持续完善,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多元互动、协调共赢的社会化科普工作大格局基本形成。

  三、提升行动

  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在“十四五”时期实施5项提升行动。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任务: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科技强兵团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措施:

  1.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呵护青少年科学好奇心,带动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心怀科学梦想、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深化科学教育改革。深化科学教育改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完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科学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型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激发大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热情。

  3.开展各类科学教育活动。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校园科技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科技教育品牌活动。组织开展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拓展青少年科学教育渠道。定期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应急、身心健康等科普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科学教育。

  4.推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助推科技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素养教育,助推未成年人创新素养提升。推动将“科普中国”的优质资源在校园和青少年活动场所落地应用,推进青少年中特殊群体的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实现青少年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团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学教育资源向南疆师市及偏远团场倾斜力度。

  5.建立校内外结合的科学教育机制。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和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放的科技教育资源,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鼓励科学家、工程师、医疗卫生人员等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科学教育和生理卫生、自我保护等安全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科学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强化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

  6.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各级各类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高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教师科学教育研究,促进科学教育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变革。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培训力度,着力提升科技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到2025年,完成小学科学教师和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培训全覆盖。加大科学教师线上培训力度,深入开展“送培到基层”活动。

  牵头部门:兵团教育局

  责任部门:兵团党委宣传部,兵团科技局、生态环境局、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兵团团委、科协,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

  (二)团场职工群众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任务: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提高团场职工群众文明生活、科学生产和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新型团场职工群众队伍。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团场科普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完善团场职工群众科学素质建设的协作共建体制机制,显著提升团场职工群众科技教育和培训水平。不断丰富团场科普活动和科普资源,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团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团场全面振兴。

  措施:

  1.加强科学知识宣传教育。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主题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科学知识宣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和传播。提升团场职工群众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技能,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实施高素质团场职工群众培育计划。进一步整合和完善团场职工群众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围绕乡村振兴事业新需求,分层分类加强高素质团场职工群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团场实用人才、团场科技人才、基层干部等重点人群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重点加强南疆师市、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群众的科技教育培训。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职工群众培训基地。实施团场妇女职工群众素质提升

  计划,促进团场妇女职工群众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十四五”期间开展团场职工群众教育培训10万人次以上。

  3.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农技推广机构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等级认定、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举办面向团场职工群众的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支持家庭农场、农工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深入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展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服务,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引导专业技术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导入团场连队职工群众家庭。“十四五”期间,培育团场创新创业带头人1万名以上,培训团场技能人才2万人次,开展连队“两委”轮训1万人次。

  4.加强团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依托团场现有资源,利用中国科协支持、援疆省市援建等方式,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的科普设施。逐步完善团场科普服务网点,实现兵团科普服务网点全覆盖。开发和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科普教育资源,提高科普的针对性和区域特色。加强基层科普信息化建设,依托科普中国e站、智慧农业等平台,将优质科普信息精准落地传播。依托“访惠聚”驻连(村)工作队、基层科普组织和团场党员干部、连队“两委”等,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十四五”期间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2个。

  牵头部门:兵团农业农村局

  责任部门:兵团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兵团教育局、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兵团总工会、团委、妇联、科协,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

  (三)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任务: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城镇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城镇劳动者队伍,更好地服务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措施:

  1.举办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面向城镇劳动者,突出从业技能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开展订单、定向、定岗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在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等相关内容,构建学历教育、技能提升、就业培训相统一的城镇劳动者终身技能形成体系。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求学圆梦行动等,增加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机会,提高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能力。

  2.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职业技能竞赛、青年创新大赛、巾帼创业行动等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全面提升城镇劳动者专业素质,建设一支技术过硬、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城镇劳动者队伍。建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统筹利用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发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组织开展“五小”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兵团赛区)暨兵团创新创业大赛,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3.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行动。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聚焦国家和兵团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岗位培训、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开展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作,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科技社团等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参加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

  4.发挥企业家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引导企

  业家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发挥引领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紧缺和实用技能人才。发挥学会、协会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发挥“科创中国”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

  牵头部门: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责任部门:兵团发展改革委、科技局、民政局、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兵团总工会、团委、妇联、科协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任务: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健康文明生活、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措施:

  1.统筹推动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整合宣传、科技、民政、卫生健康、工会、妇联、科协等部门以及媒体多方面的资源和平台,针对老年人开展多方位全覆盖的科学普及行动。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依托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社区科普学习点、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活动室等场所和设施,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倡家庭成员帮助辅导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广泛动员各方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志愿培训服务,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和智能技术,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和电信诈骗。养老服务机构每年应至少开展1次智能技术知识普及活动,参与活动的机构内老年人数应达到80%以上。

  2.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针对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以社区为主阵地,依托健康教育系统,充分利用高等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推动老年人

  健康科普进社区、进连队、进机构、进家庭。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充分利用团场(镇)、街道、连队、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科普园地、党建园地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到2025年,完成养老服务机构内老年人健康科普3万人次。

  3.深化老年人科普资源有效供给。建立并完善科普专家库,开展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形式多样、精准多元的科普活动。拓展老年人科普作品,创作专题栏目,满足老年群体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需求。发挥各成员单位优势,开发老年人乐于接受的各种科普资源,增加科普供给。

  4.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大力发展老年协会、老科协、老教授协会等组织,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组建老专家科普报告团,在连队、社区、学校科普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对退休党员干部的培训。

  牵头部门:兵团卫生健康委

  责任部门:兵团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宣传部,兵团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兵团总工会、团委、妇联、科协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任务: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科普方式方法,强化培训教育,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进一步增强推动兵团创新发展的本领,高效服务兵团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措施:

  1.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找准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水平,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深入学习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有效落实。

  2.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公务员培训规定》,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增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大力开展面向边境团场、南疆偏远团场、脱贫团场及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等基层干部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创新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渠道和载体,运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手段,利用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学习强国、兵团党员教育、兵团干部在线学习等平台,加强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加强干部心理健康培训,做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十四五”期间,培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人数2万人次以上。

  3.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科普活动。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实地参观学习,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有针对性地举办科普报告会和专题科普讲座,编辑出版相关科普读物,利用报刊、电视台和各级政府网站等,创办1—2档栏目和节目,引导和帮助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强化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治理能力,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科学决策水平。“十四五”期间,每年举办各类科普报告会和专题科普讲座不少于20场次。

  牵头部门:兵团党委组织部

  责任部门:兵团党委宣传部,兵团教育局、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委,兵团科协,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

  四、重点工程

  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科普供给和服务效能,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在“十四五”时期实施5项重点工程。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任务: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责任意识,充分开发科技设施的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措施:

  1.建立完善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鼓励国家和兵团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推动在相关科技奖项评定中列入科普工作指标。推动将科普工作实绩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评聘条件。推动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发展,探索“产业+科普”模式。“十四五”期间,引导打造“产业+科普”示范基地2个以上。

  2.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支持和指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开发科普资源,加强与传媒、专业科普组织合作,及时普及重大科技成果,推动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面向社会公众及时传播。加快各类科技、教育资源开发转化,积极发挥科技社团和科技工作者的作用,探索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的紧密结合,促进学术资源向科普资源转化。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3.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社会责任、自立自强、建功立业,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增强科技人员科普能力,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组织优秀科学家、工程师等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围绕公众需求,开展科普工作。

  牵头部门:兵团科技局

  责任部门:兵团党委宣传部,兵团教育局,兵团科协,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任务: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即时、泛在、精准的信息化全媒体传播网络,促进信息化智慧化手段在科普领域广泛应用。繁荣科普创作创新,推进优质科普内容供给。促进“科普中国”优质资源落地应用。

  措施:

  1.实施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加强科普资源开发共享,加大科普资源创作项目扶持和奖励力度,创作一批具有兵团特色的科普作品,重点支持双语科普作品开发。鼓励将科学、人文、艺术融为一体的科普资源开发,支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开展科普创作。壮大兵团科普资源创作队伍,培育和扶持科普创作人才成长。

  2.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开展科普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手段在科普中的广泛深入应用。创新科普传播内容和方式,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引导主流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增加科普内容、增设科普专栏,着力开发原创性和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优秀科普展教作品。

  3.实施智慧科普建设工程。推进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优化整合兵团数字科普资源,实现科普信息资源网站联网、上下互动、信息共享。打造“科普兵团”品牌,充分利用现有平台构建科学传播网络平台和科学辟谣平台。强化科普信息在学校、社区、企业等落地应用,与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深度融合,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南疆偏远团场、脱贫团场、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倾斜。

  牵头部门:兵团科协

  责任部门:兵团党委宣传部,兵团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兵团总工会、团

  委,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

  (三)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统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均衡化、广覆盖,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科普基础设施体系,提升优质科普服务能力。

  措施:

  1.加强科普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各部门协同做好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兴办更多师市、团场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规范标准和运行机制,推行科技馆登记注册制度和年报制度。鼓励团场(镇)、街道、连队、社区建设具有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科普教育功能的综合服务设施。拓展现有的基层服务中心科普功能,推动将科普设施建设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活动中心等。加强南疆师团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投入。“十四五”期间,在兵团建成2—3个中型科技馆;小型科技馆师市全覆盖;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中建设科普活动室20个;在连队、社区建设科普活动室30个。

  2.完善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推动科技馆与博物馆、文化馆等融合共享,构建现代科技馆体系,打造科学文化跨界开发和传播的平台。加强实体科技馆建设,开展科普展教品的创新研发。打造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学教育资源汇集平台。推进数字科技馆建设,统筹中国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团场中学科技馆建设,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运行机制和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促进科技馆区域分布均衡,加大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提升科技馆体系的覆盖率和利用率。利用中国数字科技馆平台,开发具有兵团特色的科普资源,提升线上科普服务体验。推进符合条件的科技馆免费开放。

  3.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组织申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兵团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加强科技场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企业生产设施和信息传媒等科普教育基地的联动,加大科普展品研发力度、提升展教活动服务水平和科普影视创作能力。引导和促进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机场、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积极引导社会多元投入,结合兵团军垦文化、自然、人文特点,将科普融入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形成具有独特性的科普研学和旅游资源。“十四五”末,兵团科普教育基地数量达到20个。

  牵头部门:兵团科协

  责任部门:兵团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兵团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兵团总工会、团委、妇联,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

  (四)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任务:坚持党委领导、统筹谋划、上下联动、协同推进,逐步建立全地域覆盖、全领域行动、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工作体系,基本建成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

  措施:

  1.建立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利用已有设施完善兵团级应急科普宣教平台,探索建立兵团应急科普工作联动协调机制,协调推进部门间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利用防灾减灾日、气象日、消防日、安全生产月等时间节点,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连队、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完善应急科普基础设施,推动科技场馆、教育基地等阵地设施设立应急科普宣教。建立应急科普专家队伍,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

  2.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构建兵团统筹政策和机制,师市构建资源集散中

  心,团场(镇)组织落实,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动员学校、医院、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组织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推广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领单、科技志愿服务队接单的订单认领模式。建立完善跨区域科普合作和共享机制,逐步建立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行动。

  3.提升基层科普组织公共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科技下乡”、“科普进社区”活动,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社区、科普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图书馆、社区书苑等平台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加强“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打造科技工作者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科普工作机制。

  4.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双创活动周、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点科普活动,增进兵团公众对科技创新的了解和支持。组织动员兵团各级各类科协组织、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大中小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各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面向学校、团场(镇)、街道、连队、社区、企业等广泛开展贴近生产生活的群众性科普活动。

  牵头部门:兵团科协

  责任部门:兵团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局,兵团总工会、团委、妇联,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

  (五)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任务: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培养,推进执业规范、多元激励等制度建设。加强专

  兼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加强科普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增强适应现代科普发展的能力。

  措施:

  1.加大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力度。落实国家和兵团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将科普人才发展纳入各级各类各行业人才发展规划。加强科普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的政策研究,完善动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普人员积极性。加大面向各类科普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大力培训面向科普场馆、新媒体传播等领域的专职科普人才。

  2.加强科普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构建兵团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等科技机构的作用,搭建科普服务平台,发展壮大科普专家团队。加强中小学、科技馆等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发挥“三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的专业优势,引领带动中小学自然科学类教师、农业技术人员、医疗卫生人员等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加强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师市、团场(镇)双语科普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搭建高层次科普理论和实践交流平台,推动科普人才交流和资源共享。

  3.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教师、媒体从业者、高校学生、连队“两委”、社区工作者、退休职工等参与科普志愿服务“智惠行动”。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科普志愿者动员机制,发展应急科普志愿者队伍。“十四五”期间,兵团科普志愿者达到2万人。

  牵头部门:兵团科协

  责任部门:兵团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兵团教育局、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兵团总工会、团委、妇联,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

  五、组织实施和保障

  (一)组织保障

  兵团负责领导全兵团的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将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纳入兵团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各有关部门按照本方案分工安排,将相关任务纳入到本部门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兵团科协要充分发挥兵团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做好日常沟通联络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各师市负责领导本辖区的科学素质提升工作。要切实把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推动师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师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成效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支持本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因地制宜制定本单位“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会同相关部门全面推进科学素质建设。

  (二)机制保障

  完善表彰奖励机制。完善评选优秀、示范引导、项目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机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在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动员全社会积极开展科学素质建设。

  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完善科学素质工作评估制度,加强对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监督检查,推动工作任务落实。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和科学素质建设能力监测评估,适时开展第三方评估。

  (三)条件保障

  完善政策体系。在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政策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完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类主体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

  和义务。

  保障经费投入。兵团各级要按照本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政府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统筹安排落实所需经费。提倡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设立科普基金、资助科普项目等方式为科学素质建设投入资金,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普投入体系。加强经费管理和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明确进度安排

  启动阶段。2021年,推动和指导各师市制定“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落实相关工作任务的具体措施。做好“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

  深入实施。2022年到2025年,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测评估,突出重点、分工合作、协同推进。针对实际工作中暴露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制定针对性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动各项重点任务和目标任务落实。

  总结评估。2025年,在各师市、各成员单位自查基础上,组织开展实施方案的督促检查和专题调研,对“十四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按照国家和兵团有关规定开展表彰奖励。

篇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5年中期评估总结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12.29?

  【字

  号】衡政办发〔2021〕30号

  【施行日期】2021.12.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衡政办发〔2021〕3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驻衡国省属单位:

  《衡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29日

  衡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9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湘政办发〔2021〕74号)和《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全面提升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助力全面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及市委“三强一化”建设,现结合衡阳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环境,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和均衡化发展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为衡阳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力争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协调性、均衡性明显增强。科普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科普工作载体创新升级,科普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科普基础设施愈加完善,科学素质交流合作机制逐步优化,科普的组织力、知识量、传播力、精准度、实效性同步提升。社会化大科普格局不断健全,大众化科学传播体系基本形成,科学素质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理性和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二、提升行动

  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高。“十四五”期间,实施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5项提升行动。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树立科学志向。以校内科学教育为基础,整合社会科普资源,探索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融合发展机制,拓展校外科普活动内容。加强科技师资培养、完善科学课程体系,面向各年龄段青少年开展针对性科学教育,全面提升科学教育水平,实现青少年科学素质水平快速提升。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发现和培养的有效机制,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市夯实人才基础。

  1.将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坚持立德树人,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弘扬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等。将求真务实、理性质疑、开拓创新等科学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与课外活动,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科技强国远大抱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积极探索适应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特点的科技教育,实施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龄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把科学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体系,全面落实科学课程标准,在中小学开齐开足科学课程。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逐步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将科技实践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发挥青少年科技

  活动示范学校作用,积极开展科普课堂建设等,引导中小学校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潜能。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将科学素质评价纳入基础教育学段评价全过程,确保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涵盖科学素质监测内容。

  3.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大力推进高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理科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科学素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加强科学基础课程建设。支持在衡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动在校大学生积极申报国家、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争取每年国家级立项150项,省级立项300项。鼓励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型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推动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和创业就业基地。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创青春”“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4.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推动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提高社会各界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意识,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科学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优势,开展“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工程师、医疗卫生人员、心理咨询师等科技工作者进校园,宣讲科学教育、心理健康、生理卫生和自我保护等内容。广泛开展科技节、科学营、科学阅读、科技小论文(发明、制作)等科学教育活动。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落实《湖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提升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配合好国家“双减”政策,深入实施馆校合作,支持中小学校每学期到科技馆、博物馆、规划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开展科学课程教学及学习实践活动,建立常态化科学实践机制。支持科技馆等校外场所依据课程标准开发科学教育活动和课程资源,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向中小学开放互动性、体验性强的科学教育资源和场所。

  5.强化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热爱科学、有创新潜质的中小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大力开展衡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

  赛、衡阳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为热爱科学的中小学生搭建学习、交流和展示平台。探索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总结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规律。

  6.实施农村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优质科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大力推送适合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满足青少年个性化需求。依托“千群万课”农村网络联校群建设,加大“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加大青少年科学营、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对农村青少年倾斜,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农村中学科技馆、儿童之家等设施组织开展各类农村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

  7.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保障和改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工作条件。鼓励在衡高校开设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招生计划向科学教师倾斜;满足全市各县市区申报科学教育专业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招生计划需求,特岗计划向科学类教师倾斜。加大对农村地区科学教师培养力度,依托“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方式对学科教师进行培训,每年培训青少年科技辅导员400人次以上。

  (责任分工:由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社科联、市妇联、市地震局、市气象局等单位参加)

  (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引导农民树立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经营致富能力,培养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建的农村科技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村科技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加强对重点地区科普工作的支持力度,大力提高农村留守人群科学素质。

  1.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遏制陈规陋习,围绕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绿色生产、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深入农村开展“三下乡”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重点面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新需求,依托农广校等平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发动农民参与“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等。支持涉农职业院校开展高素质农民学历教育,鼓励农民参加继续教育,促进农民终身学习,持续更新知识能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持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训,支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等级认定、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举办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发动农民参与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到2025年,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农民教育培训2万人次以上,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4000名以上。

  2.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科技助力乡村振兴,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探索科技小院、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开展产业项目、基础设施、人才智力等方面结对帮扶,5年内市级组织26个商会和100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5年内市派1500名以上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健全符合农业科技服务需求和特点的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依托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建立学会服务站和科普小镇,培育一批农

  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产业科普示范基地,引导专业技术学(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设施导入小农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施衡阳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深入挖掘、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等,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科学技术普及和农技推广应用。开展劳模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打造劳模创新团队,创建省、市劳模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

  3.提升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脱贫地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引导科技和科普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农村倾斜,发动高校、学会等深入基层开展科技、科普志愿服务,大力开展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职业技能的培训,增强内生发展能力。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等人群提供健康科普服务。

  (责任分工:由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宗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社科联、市工商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地震局、市气象局等单位参加)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深化产业工人理想信念、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以技能素质和创新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打造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实施和“三强一化”建设。提高进城务工人员、新业态从业者职业技能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1.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强化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工人阶级宣传月”等活动,组织劳模工匠进园区企业开展宣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产业工人爱

  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培养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

  2.实施技能中国创新行动。统筹规划衡阳市劳动和技能竞赛,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地区和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国省市竞赛相衔接。加大推进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劳动和技能竞赛。积极参与“培育衡州工匠、建设技能人才工程”,到2025年,建设10个“衡州工匠”培育竞赛基地、50个市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选树100对市本级高技能领军人才和劳模工匠师徒“结对子”,发现、培养高技能人才。实施衡阳市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计划,开展“创新方法”培训,发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组织开展“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3.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依托衡阳职教院校资源,加快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打造“中部匠都”。支持高职院校参与湖南“高水平学校、高水平专业”建设,实施标准化中职学校建设工程,到2025年,争取5所中职学校立项国家优质中等职业学校,3-5所立项省楚怡品牌学校。在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等相关内容,构建职业教育、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相统一的产业工人终身技能培训体系。大力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增强职工自主创业的能力,培育更多“衡州工匠”。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十四五”期间,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搭建高技能人才交流平台。开展“质量月”“安全生产月”等主题宣传和教育培训活动,扩大“安康杯”竞赛参与面,提高产业工人安全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深入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农民工职工技能提升计划,将农民工培养成稳定就业的产业工人。

  4.发挥企业家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引导企业家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

  提升的双促进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发挥学会、协会作用,引导、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大力推进衡阳“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发挥“科创中国”平台作用,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推动相关互联网企业做好快递员、网约工、互联网营销师等群体科学素质提升工作。

  (责任分工: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地震局、市气象局等单位参加)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面向老年人开展以智能信息和健康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充分发掘利用老年科技人力资源,鼓励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发挥老年人在科学素质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实施智慧助老行动。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加强家庭、社区、社会协同,开展网络体验、电子设备使用指导等科普活动,提升老年人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的能力,帮助老年人消除数字鸿沟、破除信息孤岛。加强老年(科技)大学、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

  2.实施老年人健康科普行动。实施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友好社区创建工作,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食品安全“护老”行动等,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通过开设专栏和专题节目等形式,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支持企业开发老年人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等老年用品,培育发展老年金融、老年旅游、老年养生等多元化服

  务业态。充分利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科普园地、党建园地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

  3.实施银龄科普行动。发展壮大老科协等老年团体,充分利用老专家在各自领域的专业优势,发挥老科技专家在社区、农村、青少年科普中的作用,组织老专家开展农技培训、科技咨询、健康义诊、科普报告等活动。发展壮大老年科技志愿队伍,建好市老科协专家义诊通道,鼓励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科学普及等志愿工作,提升老专家的社会参与感。

  (责任分工:由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老干部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协等单位参加。)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认识,树立科学执政理念,提升科学履职水平和科学治理能力,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1.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切实找准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在新发展阶段的科学执政素质和履职能力,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2.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多渠道分类别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在科技教育培训中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重要论述,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协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推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共同发展,服务衡阳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围绕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重点加强应急和社会治理能力教育培训。

  3.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公务员培训规定》《2019-2022年湖南省干部教育规划》,形成以“三强一化”建设为核

  心的科技课程体系,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增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把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学素质纳入党校和各类干部培训院校教学计划,引导、帮助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不断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依托国内知名高校优质培训资源定期举办干部专题研修班,持续推动领导干部知识更新,牢固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完善基层干部系统化经常化实战化教育培训机制。利用学习强国、衡阳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红星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脱贫地区干部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

  4.在公务员录用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考察、年度考核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有效落实。

  (责任分工: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社科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地震局、市气象局等单位参加)

  三、重点工程

  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效能,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在“十四五”时期实施4项重点工程。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探索建立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进一步拓展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深化科技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1.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鼓励各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推动建立科普进入科研项目、科普经

  费进入科研经费预算、科普工作人员进入科研团队等机制,推动在科技奖项评定、科技人员职称评聘、科技创新基地考核中纳入科普工作指标。探索开展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成果科普服务评价,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有效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在科技研发项目、人员岗位聘任、研发设施考核中增加科普任务、增设科普考核指标。推动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发展,探索“产业+科普”模式,鼓励企业根据公众科普需求导向发展多层次、多维度科普业态,促进经营性科普产品和服务繁荣发展。

  2.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支持和指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开发科普资源,加强与传媒、专业科普组织合作,及时普及重大科技成果。拓展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放实验室、生产线等科技场所,建设科普展示场馆,开发科普课程等,促进其科研设施设备、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等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普设施、科普产品、科普人才等科普资源。

  3.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依托科技馆、图书馆等,打造科学家博物馆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展示衡阳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激发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社会责任、自立自强、建功立业,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通过宣传教育、能力培训、榜样示范等增强科技人员科普能力,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

  (责任分工:由市科技局、市教育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协等单位参加)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推动传

  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设信息化、智慧化全媒体传播体系,服务数字社会建设。推动科普产业发展,繁荣科普文艺创作和展教品研发。

  1.实施繁荣科普文艺创作计划。强化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支持本土优秀科普原创团队,打造高端优质科普内容,丰富科普智能化传播方式。引导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开展科普创作。开发动漫、短视频、游戏等线上形式科普作品。推动科普创作和展教品研发示范团队建设,扶持科普创作和展教品研发人才成长,培养科普创作研发领军人物。

  2.实施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提升计划。综合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开展科普宣传,构建大众化科普传播体系,提升科普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推动全市主流媒体和公共宣传载体增设科普专栏、增加科学传播内容,支持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及其他音视频平台开展科普宣传,探索打造本土科普品牌专栏。推动公共交通、户外电子屏、楼宇电视、广播村村通、图书、报刊、音像、各类宣传栏等传统媒介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各县级融媒体中心结合实际推出科普栏目节目。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科学传播能力培训,促进媒体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合作,增强科学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3.实施智慧科普建设工程。探索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营服务等创新升级。加强“科普衡阳”品牌建设,进一步打造本土权威科学传播和辟谣平台。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实现“科普中国”“科普湖南”嵌入所有县级融媒体中心,与所有科普e站相联通,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脱贫地区倾斜。完善科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

  (责任分工:由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牵头,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自然

  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协等单位参加)

  (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多元兴办、多渠道投入的机制,确保科普基础设施合理布局,服务均衡化、覆盖广。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科普服务能力,向公众提供优质的科普体验。

  1.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投入,完善社会资金投入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建设、资助科普基础设施。

  2.创新现代科技馆体系。规划建设具有衡阳地域特色的现代化新型科技馆,推动科技馆与博物馆、规划馆、文化馆、图书馆等融合共享,以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等为补充,构建服务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现代科技场馆体系。加强实体科技馆建设,将市科技馆打造成为基础科学和前沿科技体验基地、科学探究和科学教育平台,吸引力大力增强,建成“科普”网红打卡地。推动60万以上人口有条件的县市建设科技馆,提升科技馆公共服务功能。推动开发利用有条件的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建设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职业健康体验场馆、安全体验场馆和科普创意园等。

  3.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开展各级各类科普基地创建活动,建立完善动态管理和长效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研学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务能力,5年内支持创建生态、农林业、自然资源、防震减灾等各级科普基地50个。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规划馆、工人文化宫和青少年宫等公共设施开展科普活动,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引导和促进公园、动物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机场、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

  (责任分工:由市科技局、市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

  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防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地震局、市气象局等单位参加)

  (四)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应急科普体系及协调联动机制,全面提升应急科普能力。深化科学素质建设合作交流,加强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显著提升基层科普工作能力。

  1.建立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各级政府建立应急科普部门协同机制,坚持日常宣教与应急宣传相统一,纳入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推动应急安全文化主题公园(广场)和安全生产培训基地等应急科普场所建设,督促县乡两级在主要街巷、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置应急安全宣传栏(牌),将安全元素融入社区公园、广场、乡村服务场所等公共设施。探索建立应急科普专家队伍,将应急科普培训纳入基层应急管理专业人员培训的重点内容,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打造一批符合衡阳地域特色的应急科普精品,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推动应急科普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突发事件状态下,各县市区各部门密切协作,统筹力量直达基层开展应急科普,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

  2.健全科普服务体系。落实省级基层科普服务体系的政策和机制,构建市域资源集散中心,县域组织落实,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为主阵地,以志愿服务为主手段。动员学校、医院、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的科技工作者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发挥全市科技志愿者作用,打造“衡阳群众”科技志愿服务品牌。组建科普志愿者协会,积极发挥社团作用。加强科普信息员队伍建设,“科普中国”传播量排在全省前列,实现盖面、提质,提升科普传播能力。加强专职科普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基地、新媒体科普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设立科普岗位。

  3.实施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图书馆、社区大学等平台拓展科普服务功能,每万人拥有一批科普功能展厅面积达到160平方米左右。探索建立基层科普展览展示资源共享机制。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衡阳)行动,积极争创健康促进县市区,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25%。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双创活动周、防灾减灾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增进公众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支持。

  4.加强区域科学素质交流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普合作与交流,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的科普交流,深化与本省其他市州科普交流协作,更新观念,吸收借鉴先进经验,促进科普资源互惠共享,开展科普联合研究,推动成果转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图书馆等具有科普资源或一定专业条件的单位达成多方共建协议,结为科普阵线联盟,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发挥优势,补齐短板。

  (责任分工:由市科技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市气象局、市地震局等单位参加)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保障

  1.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将科学素质建设有关任务纳入相关规划、计划和考核内容,确保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有序推进。市科协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培训,召开工作推进会,凝聚各方力量全面提升我市公民科学素质。

  2.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当地实施工作,把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本地区总体

  规划,把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其他指标同考核、同奖惩。各县市区要支持本级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落实“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完善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二)机制保障

  1.完善检查评估机制。市人民政府对市直部门、县市区实施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配合做好对衡阳的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科学素质建设能力监测评估,为衡阳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供依据。

  2.完善表彰奖励机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在科学素质建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三)条件保障

  1.完善法规政策。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适时制定科普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办法,开展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定工作,将科普人才列入各级各类人才奖励和资助计划。

  2.保障经费投入。各有关部门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各级政府安排经费保障科学素质建设并列入财政预算;根据财力情况和科学素质建设发展需要,稳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投入水平,支持科普事业发展。大力提倡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设立科普基金、资助科普项目等方式为科学素质建设投入资金。

  (四)进度安排

  2022年,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指导县市区制定“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具体实施办法并启动实施;做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湖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本方案的宣传工作。2023年,做好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中期总结,配合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中期督查,指导下阶段的实施工作。2025年,对“十四五”期间落实本方案及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

篇三: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5年中期评估总结

  

  自20xx年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我县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全县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推进我县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于后:

  一、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制度

  二、明确职责,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按照国务院、省和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我县实施工作方案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分解为九大任务,明确了每项任务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并要求各项任务的牵头单位会同责任单位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分解任务,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县领导小组的要求,各成员单位把加强公民科学素质作为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任务,纳入有关工作规划和计划。

  三、突出重点,积极实施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

  县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立足现有的工作基础,突出重点,认真搞好四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落实。

  1、以科学教育为关键,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县教育局积极推进新科学课程全面实施,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内容、教法改革,县科协、县教育局围绕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科技教育示范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及辅导员的作用,组织中小学开展青少年科技传播、科技创新大赛、校园科技艺术节、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等各类实践活动,进行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研究探讨,培养了一批中小学生“科研人才”。县委宣传部、教育局通过在学校中开展“八荣八职”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什么叫“崇尚科学”、什么叫“愚昧无知”,使学生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学会科学思维。县文体局在全县101所中小学中放映爱国主义教育片和科普片700余场次,使全县8余万名中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2、以科技培训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民科学素质。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县委组织部强化了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新一轮科技培训,使他们掌握2-3门实用技术。县科协组织编印了6000册“希望的田野”农村实用技术科技读本,以满足全县广大农民朋友的科技知识需求。二是: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县农业局、县劳动保障局、县财政局等部门,积极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对农业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培训。2007年全县培训农村技能劳动者1.2万人,1200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三是: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方活动,县科协、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妇联等36个部门,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文化体育”下乡、“科普影视”下乡等活动,在全县农村宣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了农民科技意识和专业技能,建立起了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服务长效机制。

篇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5年中期评估总结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城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2.04.27?

  【字

  号】宣政办秘〔2022〕30号

  【施行日期】2022.04.2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

  正文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城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宣城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4月27日

  宣城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国发〔2021〕9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皖政办秘〔2021〕121号)和《宣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实现我市2025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力争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公民科学素质在城乡、性别、年龄等方面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明显改善。科普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科普的组织力、传播力、精准度、实效性大幅提升,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基本形成,“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公众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技术的运用能力显著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程

  1.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引进科普资源到校开展课后服务,组织学生到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每年开展“科技(科普)志愿服务专家团进校园讲科普”活动以及“百名专家乡村学堂讲科普”活动各不少于7场次。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校园科技馆、博物馆、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组织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鼓励科普、教育、文化、卫生等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疫情防控、防灾减灾、交通安全、生理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水、消防安全等科普教育活动。广泛组织开展校园科技节、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每年深入开展“智爱妈妈”“农村少儿爱科学”活动各不少于14场次。(牵头单位:市教体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地震局、团市委、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打造青少年科技创新品牌活动。通过开展英才计划、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意编程大赛、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为热爱科学的中小学生搭建学习、交流和展示平台。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型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

  目。推动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为青年提供科技创意成果转化的渠道、平台。(牵头单位:市教体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宣城职院、团市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推进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以及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力度。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科学教师线上线下培训力度,深入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牵头单位:市教体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

  4.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充分发挥乡村科普e站、农家书屋等平台的作用,培训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乡村创业人才。开展农民工技能水平评价。深入开展“三下乡”“科普惠民乡村行”“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技能培训活动,传播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反邪教迷信等科普知识。(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5.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建立科技小院,搭建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一线科技服务平台,为基层农业生产、农村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加大科技特派员选认力度,到2025年实现全市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行政村全覆盖。(牵头单位:市科协、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工程

  6.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教。积极参加“中国梦·劳动美·安徽篇章”“安徽省最美职工”“巾帼建功”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劳模工匠“五进”

  (进企业、进社区、进车间、进班组、进工地)活动等主题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牵头单位:市总工会、市妇联,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7.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大赛,建设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开展“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精心培育高技能人才,推优参加安徽工匠、安徽金牌职工评选。在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的相关内容。每年举办好“企业家日”,弘扬企业家精神,推进企业家科学素质提升。利用“科创中国”“科创安徽”平台,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双提升。(牵头单位:市总工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应急局、市科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工程

  8.实施智慧助老行动。依托老年大学、社区科普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深入开展“千场营养健康科普讲座‘五进’”(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乡村)及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普及合理膳食、食药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牵头单位:市科协、市卫健委,责任单位:市委老干局、市民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9.发挥银龄作用助力科普。大力发展各级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组织,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优势,打造“科技点亮未来”科普活动品牌。(牵头单位:市卫健委、市科协,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工程

  10.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通过学习强国、安徽干部教育在线等网络平台,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在干部培训教材建设中,强化新科技内容的编写和使用。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落实。推动市委党校在各类主体培训班次中设立科学素质教育课程。(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委党校)

  (六)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11.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鼓励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引导和鼓励科技工作者将科普作品申报安徽省优秀科普作品。深入开展全市科普资源调查活动,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创新、科普、研学等基地,进一步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推动各类基地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七)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12.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增加科学传播内容、增设科普专栏,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引导主流媒体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加公益类科普节目的策划和宣传。(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协,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宣城日报社、市广电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3.加强智慧科普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皖事通办”作用,宣传推广数字赋能科普。强化“科普中国”“科普安徽”落地应用,进一步丰富扩充“科普手机报”,促进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与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深度融合,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偏远山区、脱贫地区倾斜。(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教体局、市民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八)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4.加快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推动加快宣城市科技馆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实体科技场馆。推动实现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县市区全覆盖。(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5.精心培育各类科普基地。评选认定一批宣城市科普教育基地,推荐争创省、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深入推动乡镇(街道)、社区(村)、学校、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科普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动引导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自然保护区、公园、风景名胜区、车站、电影院、机场等公共场所设施增强科普功能,提高科普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九)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16.提升应急科普宣教协同能力。将日常宣教与应急宣传纳入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发挥科技人才库的资源优势,成立应急科普专家服务队,定期培训,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应急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卫健委、市地震局、市总工会、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7.筑牢基层科普服务平台。动员学校、医院、企业和各级学会(协会)等单位组建科技与科普志愿服务队,不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品牌。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全域科普示范市创建工作,促进全国及省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覆盖面不断扩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双创活动周、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公众科学日、世界地球日等主题科普宣传活动。(牵头单

  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8.强化科普队伍建设。注重加强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推进各级学会(协会)党组织建设。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科普社会责任。开展宣城市科学传播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的机构负责人作用,引领带动一线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积极推优参加省级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科普讲解大赛、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等。(牵头单位: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宣城日报社、市广电台、宣城职院、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科学素质交流合作工程

  19.开展长三角科学素质建设交流。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科技科普需求,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志愿服务联盟,以长三角科技论坛和南京都市圈科普工作论坛为媒介,深入开展“学两湖、提标杆、强信心、促跨越”活动,积极参与科学素质建设区域交流与共享合作,实现科普资源互惠互利,助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会同有关方面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落实。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分工安排,将有关任务纳入本部门本系统工作规划,认真履行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市区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本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二)经费保障。各县市区要根据财力情况和科学素质建设的实际需要,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年提高科普经费投入水平。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科普经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经费等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

  (三)加强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科学素质纲要》及本实施方案的学习宣传,健全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执行的科学素质建设体系。积极宣扬科学素质建设中的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树立榜样力量,推动形成科学创新的社会风尚。

篇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5年中期评估总结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_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

  全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开展以来,__按照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精心___实施,深入开展科普宣传,使我单位干部的科学素质不断增强,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具体汇报如下:一、及时安排部署,明确专项行动目标任务

  区科协下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凉州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后,我单位第一时间___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方案精神,成立了以室主任为组长、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对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专项行动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刻领会专项行动的重大意义,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专项行动,对推动全体党员干部积极、主动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二是进一步强化措施,各组室结合各自实际,把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不折不扣贯彻好、落实好,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进一步统筹兼顾,把专项行动同抓好“工作落实年”各项重点工作、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在推进各项工作中深化专项行动,借专项行动之力破解工作难题。

  二、全面开展工作,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一)注重日常学习,强化科普宣传。

  坚持每周周一、周五例会学习制度,___全单位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凉州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和科普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结合区委政研室实际,充分利用“全国科普日”、“地球日”等

  节日,宣传低碳生活、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科学知识,增强党员干部科学知识的了解,积极营造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办公氛围。

  (二)健全科普制度,改善办公条件。

  结合我单位工作实际,严格按照《纲要》要求,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思想汇报专题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扎实___开展工作,做到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今年我单位增加多套办公设施设备,改善办公条件,提供干部学习、工作的平台和阵地,切实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__年我单位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且经费投入有限,实施困难;二是科普教育的教材和科普宣传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索。

  四、工作思路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在原工作开展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建立新机制,探索新方法,结合我局具体工作实际,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建立更加有效的机制,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全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

  (二)积极争取加大经费投入。

  科普宣传教育、人员培训等都需要财力支持,要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和扶持,加大投入,切实做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推荐访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5年中期评估总结 年中 全民 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