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行业环境分析6篇

时间:2023-04-30 17:20:05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律师行业环境分析

  

  现代服务业环境下的律师服务新挑战

  第一篇:现代服务业环境下的律师服务新挑战

  现代服务业环境下的律师服务新挑战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制造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时代已逐步转为以“服务”为主导地位的“服务经济”时代,服务经济将成为21世纪主导经济。“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大力发展服务业应该引起我们律师行业的重视和思考,我们要善于发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新领域的业务空间,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地参与到国内的各类法律事务中,为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法律服务,为社会和谐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法律服务。自我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30年来,律师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和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相比,我国律师行业还存在诸多问题有侍于进一步完善。本文对现在服务业环境下律师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律师行业在现代服务业环境下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现代服务业律师行业挑战对策

  一、律师行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

  现代服务业是个崭新的课题,在现代经济中,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那么,什么是现代服务业呢?律师行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如何?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谓的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律师行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占据着高端引领的位置。在实践中,所有服务行业包括现代服务业及工业、商业领域,都需要律师服务业的服务。因此,律师行业既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形态,与现代服务业的其他形态又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律师行业既是一个单独的产业,又是现代服务业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现代律师行业必须适应现代化的快捷、高效、高度分工协作、全方位、立体化等功能要求,以高技术和高度专业服务为依托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且还必须符合服务领先,管理先进等现代服务性特征。

  二、现代服务业环境下律师行业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以开放促改革,以竞争促发展,推动服务业制度创新,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业发展环

  境。要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完善服务业政策。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将为律师行业提供更为广阔的服务市场、更为宽广的生存空间,给中国律师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

  (一)“提成制”的分配机制阻碍了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化发展。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法律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开阔,对律师的专业分工要求也越来越细化。许多公司并购、资产重组、招标投标、金融证券、电子商务、重大工程项目等大型复杂项目中的法律服务不仅涉及一门或几门专门法,还涉及其它相关领域的业务知识,这就绝对不可能是一个或几个律师可以胜任的,必须是部门齐全、分工细致、团队完善的规模化大所才能提供如此系统的法律服务。但是,目前我国大多律所采用“提成制”的分配机制,其最大的缺陷就是不能集中进行营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公共关系管理,难以进行专业化分工和团队协作。提成比例高积累少使事务所发展无后劲,以收费多寡为人才评价标准既不利于人才引进和培养也使律师事务所难以形成规模,自由单干不利于相互协作和团队精神的形成。

  (二)业务领域拓展缓慢制约着律师行业的发展。

  律师在传统业务领域竞争激烈,但是在金融证券、大型投资项目、国际贸易、跨国公司、企业并购和重组、海商海事、航空运输、知识产权等专业法律服务领域存在律师供应严重不足的现象。目前我国的律师服务业在非诉讼业务市场的开拓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绝大多数事务所仍以传统诉讼和法律顾问业务为主,事务所提供新型、复杂法律服务的能力与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有很大的差距。

  (三)律师的专业水准和专业关注制约着律师事务所的品牌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步伐不断加快,法律法规数量不断增多,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世贸组织规则及大量的国际法律法规将在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和影响。人们面对的法律服务领域实在太多了,而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求律师必须专业化才能被市场认同。

  律师个人的专业化是指律师不仅要拥有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执业技能,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业务领域的法律知识、业务知识有相当的把握和了解,知晓业务领域的交易节点和风险控制,并能利用这些知识熟练地为客户提供深度的法律服务。律师个人的专业化必须获得律师事务所在专业合作、团队

  建设方面的支持,因为一旦专业化,就意味着律师在业务领域有专长和不擅长,因此律师接触的案件有的是自己不擅长的,有的是跨越了多个专业领域的,需要律师团队的合作,才能获得客户的认同、市场的认可。

  (四)法律市场不够规范,制约律师行业良性发展

  大量的“黑市”律师、无牌律师的存在,极大地冲击、干扰着正常的法律市场的运作。由于中国内地的三大诉讼法均规定,相当一部分的公民可以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这就在法律制度上给了那些“黑市”律师、无牌律师“空子”可钻,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比如广泛的关系网,较低的服务收费、给予介绍人一定的回扣、甚至是向办案人员大肆地行贿等行为,以“合法”的形式掩盖着“非法”的法律服务实质。这不但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法律服务市场,而且严重冲击着律师队伍的建设和制度化与法治化。很多的“黑市”律师没有法律专业知识,更没有法律素养,通过正常的司法考试也拿不到律师证。可是他们却利用法律“漏洞”,以公民身份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参加案件的诉讼活动。而正式的律师与这些以公民身份代理诉讼的“黑市”律师相比,在很多方面却处于一定的劣势地位。

  (五)外部执业环境与加速发展律师服务事的新要求存在不适应。

  主要表现为律师的执业权利不能得到充分维护。如在律师执业过程中,一些执法、司法部门和被调查单位对律师的合法执业权利不清楚、不了解,有的即使了解也不配合、不作为,侵害了律师的正当执业权利,影响了律师业的健康发展。

  三、律师行业的发展对策

  现代服务业是当今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焦点,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服务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现代法律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其加速实现由传统型服务向现代型服务的转变。这种转变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服务方式上,要求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二是在服务层次上,要求由中低层次向高端攀升。三是在服务类型上,要求由“小而全”向专业化演变。四是在服务领域上,要求由传统刑事、民商事服务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上拓展。

  与上述要求相比,我国的律师行业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律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领军型、具有较大影响的法律服务品牌和高层次的法律服务人才仍然不足,法律服务秩序尚不够规范,律师服务的专业化、品质化、规模化程度仍不高,等等。因此,现代律师服务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发展,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作为。

  (一)拓展服务领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大力拓展律师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努力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服务,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服务。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律师主动介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改革大局,在做好传统诉讼领域业务的同时,积极向非诉讼领域拓展,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为解决“三农”问题,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和企业依法经营等提供相应的法律服

  务,引导推动律师法律服务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向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向高科技和新兴产业、向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等领域不断拓展。与此同时,坚持服务为民的宗旨,积极引导律师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社区提供法律服务,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二)律师事务所转变管理机制,推进律师事务所规模化、专业化建设。律师事务所要尽快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从原始的、小生产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引进现代化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营销手段,实现事务所结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业务领域等的根本性转变,走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之路。事务所要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创建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实施专业分工策略,培养和形成团队协作的精神和机制,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专业化和复合型的执业人员,逐步提高专业服务创新能力,发展专业特色,打造服务品牌。要实现上述根本性转变,一是要强调合伙人、聘用律师特别是年轻律师之间的团队协作,在开拓市场、培育和维护客户关系、专业技能培训、信息技术保障等方面,形成一套完善的内部运作机制;二是要规范执业标准,建立事务所的收案和收费审查等制度,防止利益冲突,并对律师的执业行为和工作效率进行有效监督;三是以娴熟的法律专业技能和诚实信用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客户的信任,提高事务所的声誉。

  (三)以积极的举措加强律师人才培养的力度。

  中国律师事业的发展要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靠中国律师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增强国际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知识背景。律师执业需要较高的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政治素质、社会素质和道德素质,要加强针对性培训,造就一支通法律、精业务、有全球视野的律师队伍。同时,通过政府提供相应的服务机会帮助提高律师的素质,如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推进律师进小区、建立青年律师见习基地、调整法律援助骨干律师队伍等,组织更多的青年律师参与法治城区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和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不断提高青年律师的素质。

  (四)加强协调与沟通,进一步改善律师的执业环境。

  改善执业环境,保障和促进律师业的健康发展。拓展与规范法律服务,离不开法律服务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的改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宏观上为律师执业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但从微观的角度看,在体制上、制度上和管理层面上还存在诸多障碍,影响和制约着律师业的发展。因此,优化律师执业环境就成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律师业健康发展的一项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

  一是要积极推动相关立法,改善法制环境,保障律师依法执业。特别是要以《律师法》的修订为契机,加强律师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尽快制定和完善与《律师法》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及时清理和编纂现有各类业务准则和执业规范,建立和健全有关律师法律服务的法律规则体系,实现律师法律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要进一步规范法律服务秩序,改善市场环境,逐步建立以律师业为主导的法律服务市场,维护正常的法律服务市场秩序。

  三是要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政策协调,改善政策环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律师法律服务相关的各项制度。

  四是要加强律师制度的宣传,改善社会舆论环境,使全社会进一步了解、关心和支持律师法律服务工作,为更好地发挥律师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律师行业在新的服务产业环境下,为应对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完善中国律师服务的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强化律师直接促进市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功能,逐步使律师行业向着规模庞大、分工明细、管理科学、服务优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

  第二篇:现代服务业材料

  现代服务业:发力在新的起跑线上8月25日上午,在亭湖区黄尖镇涵洞小岛,江苏沿海开发60个重大产业项目之一——江苏奥威斯乐园项目开工。这个总投资达129亿元的“巨人”项目将被打造成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龙头。就在同一天,我市的另一个重大服务业项目——建军路地下人防商业街工程也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

  礼。

  当前,盐城正处于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期,面临着江苏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优势叠加的机遇,我市按照“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思路,坚持把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着力构建盐城经济发展新优势。新机遇成就新发展

  新开工的江苏奥威斯乐园项目是我市迄今投资体量最大、建设水平最高的旅游项目,建成后对提升我市沿海开发和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它与丹顶鹤国家珍禽保护区,在331省道以北布点的市动物园和儿童乐园,以及在建的千鹤湾国际养老社区、环保小镇、大洋湾生态运动园联成一串,形成我市东向出海一条靓丽的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绿色轴线。

  建军路地下人防商业街是市委、市政府为满足市区人防和商业需要而规划建设的重点城建项目。项目总投资12亿元,实行市场化运作,全部由开发企业上海轻纺集团投资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体量最大、标准最高的地下人防商业街,它标志着盐城建军路核心商圈由此向立体化发展。

  这两年,全市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62亿元,“十一五”期间,盐城服务业年均增长15.2%,超过GDP增幅1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36.95%,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排名位居全省第八,苏北第二。今年以来,市区服务业发展总体上呈现“高开稳走”的1格局,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7.66亿元,同比增长15.4%。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盐城城市化率将以每年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将占到全市工业比重的65%。这些发展条件和基础,不仅为我市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我市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平台。根据盐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区域特点,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将突出中心城市、沿海港区、制造业集中区三大区域,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金融、商贸、房地产、软件和服务外包、商务、旅游、文化创意、家庭服务等十大产

  业,全力打造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商务商贸、专业市场、文化旅游等六大类23个服务业集聚区。“黑马群”抢占聚焦点

  提升现代服务业竞争力,不能只靠一两家龙头企业,而要靠一批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集群。我市以重点园区为依托,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化发展。今年1至7月份,23个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151个项目已开工101个,完成投资106.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79.6亿元,实现税收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1%、56%和216%。现代服务业在转型升级战役中及时释放潜力,成为一匹“黑马”,奋然跃起,发力在新的起跑线上。

  今年7月19日,盐城国际软件园和服务外包基地举行了隆重的开园仪式,这标志着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具备承接软件及服务外包重大项目的良好条件。软件园坚持“以快补晚、以特取胜”,大力实施“产业结构提升、打造功能平台”战略,围绕“物联网、汽车电子信息、服务外包”三大产业重点,加大资金投入。目前入园企业已达26家,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集聚化发展态势初现端倪。今年1至6月份,园区完成主营收入2.45亿元,各项业务收入1750万元。省商务厅分管领导在该园区实地考察后认为,盐城服务外包“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高”。

  第三篇: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达到

  70%以上,即使是中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

  43%的平均水平;在服务业吸收劳动力就业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少数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1978~2005年的27年间,服务业平均增速超过

  10%,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十五”期间,中国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近

  60%。长期以来,中国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第二产业和服务业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但与发达

  国家相比,2005年中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仅为

  40.2%,服务业劳动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仅为31.4%,而且

  大部分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更是发展滞后。

  第四篇: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国家统计局在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根据2012年2月22日,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第70号文件,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

  它有别于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代表。“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时代特征

  一新: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

  二新: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是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三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四是集群性。现代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集群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行业集群和空间上的集群。

  现代服务业初步发展于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

  关于现代服务业,使用较多的一种定义是:“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世贸组织的服务业分类标准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九大分类,即:商业服务,电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于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上。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起到了政策支持和促进作用。当前,国内许多城市的现代服务业正蓄势待发,沈阳市的现代服务业也正在迅速崛起,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持续提高,到2006年达到47.3%。

  第三产业与服务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服务业是指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即国际通行的产业划分标准的第三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按服务对象一般可分类为:一是生产性服务业,指交通运输、批发、信息传输、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科研等,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含量;二是生活(消费)性服务业,指零售、住餐、房地产、文体娱乐、居民服务等,属劳动密集型与居民生活相关;三是公益性服务业,主要是卫生、教育、水利和公共管理组织等。

  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和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研究成果,产业结构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产活动以单一的农业为主的阶段,农业劳动力在就业总数中占绝对优势;第二阶段是工业化阶段,其标志是第二产业大规模发展,工业实现的收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

  第三产业转移;第三阶段是后工业化阶段,其标志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由快速上升逐步转为下降,第三产业则经历上升、徘徊、再上升的发展过程,最终将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

  对照工业化阶段规律,服务业结构演变同样具有规律性。一般来讲,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以发展住宿、餐饮等个人和家庭服务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在工业化社会,与商品生产有关的生产性服务迅速发展,其中在工业化初期,以发展商业、交通运输、通信业为主,在工业化中期,金融、保险和流通服务业得到发展,在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型业态开始出现,广告、咨询等中介服务业、房地产、旅游、娱乐等服务业发展较快,生产和生活服务业互动发展。在后工业化社会,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业等进一步发展,科研、信息、教育等现代知识型服务业崛起为主流业态,而且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三种形态

  结合型融合结合型融合,是指在制造业产品生产过程中,中间投入品中服务投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在产品中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和销售服务的投入日益增加;同时,在服务业最终产品的提供过程中,中间投入品中制造业产品投入所占比重也是越来越大,如在移动通信、互联网、金融等服务提供过程中无不依赖于大量的制造业“硬件”投入。这些作为中间投入的制造业或制造业产品,往往不出现在最终的服务或产品中,而是在服务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与之结合为一体。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生产性服务业,正是服务业与制造业“结合型“融合的产物,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进入生产领域,导致制造业生产过程的”软化“,并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绑定型融合绑定型融合,是指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实体产品必须与相应的服务业产品绑定在一起使用,才能使消费者获得完整的功能体验。消费者对制造业的需求一不仅仅是有形产品,而是从产品购买、使用、维修到报废、回收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证,产品的内涵已经从单一的实体,扩展到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很多制造业的产品就是为了

  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如通信产品与家电等;部分制造业企业还将技术服务等与产品一同出售,如电脑与操作系统软件等。在绑定型融合过程中,服务正在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服务的需求与供给指引着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方向,如对拍照、发电

  邮、听音乐等服务的需求,推动了由功能单一的普通手机向功能更强的的多媒体手机的升级。

  延伸型融合延伸型融合,是指以体育文化产业、娱乐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引致周边衍生产品的生产需求,从而带动相关制造产业的共同发展。电影、动漫、体育赛事等能够带来大量的衍生品消费,包括服装、食品、玩具、装饰品、音像制品、工艺纪念品等实体产品,这些产品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产业周围构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在为服务业供应上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给相关制造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从而把服务业同制造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推动着整个连带产业共同向前发展。有资料显示,美国等电影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票房一般只占到电影收入的三分之一,其余则来自相关的电影衍生产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整个动漫游戏的庞大产业链中,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利润是靠周边产品来实现的。

  第五篇: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概述

  一、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内涵、分类和特点

  1.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现代服务业初步发展于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现代服务业的提出在我国最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较发达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部门。它有别于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

  务业等为代表。

  2.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3.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对现代服务业的分类目前尚且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以下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几种分类:

  (1)服务的作用领域分类法

  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2)世贸组织的列举分类法

  世贸组织的服务业分类标准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九大分类,即:商业服务,电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不生产商品和货物的产业,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国家统计局在1(3)第三次产业分类法

  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

  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4.现代服务业的特点

  (1)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

  (2)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是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3)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4)集群性。现代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集群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行业集群和空间上的集群。

  二、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和世界各国的共识。党中心、国务院历来重视服务业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国务院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开放程度不断深入,规模持续扩大,结构和质量逐步改善。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一是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2007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达10万亿元,占GDP的40.1%。一些大中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是服务业就业迅速增加。2007年,全国服务业从业人员2.49亿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32.4%;过去七年净增5100万人。三是服务业

  领域不断拓宽,面向生活的服务业门类增加,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快速拓展,传统服务业改造加快,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四是服务业水平逐步提高,服务产品不断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长期以来由商务部门为主治理的商贸服务业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先导作用日益显现,对于吸纳城乡新增就业、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服务业每三个业态中,至少就有一个是商贸服务

  业。至2004年年底,作为商贸服务业主体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四大门类营业总规模也占全国所有第三产业营业总额的30%。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开放了《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总共160个小类中的100个,占服务部门总数的62.5%。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509亿美元,25年间增幅超过56倍。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7位,进口的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5位。

  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目前,我国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的,是为有效满足制造业的需求而服务的。但是,目前我国服务支撑系统还不完善,效率不高,从根本上制约了工业部门的发展。我国产前、产后的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竞争。我国的服务业数量总体上较少,而且内部结构也很不合理。行业和产品不合理:当前我国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商贸、餐饮、仓储等传统服务业上,而真正代表现代服务业的金融、电信、房地产、研发、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却发育不足,导致我国服务业仍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2.技术含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的现代服务业中内部结构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较大。中国服务业一直未能得到较好发展,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

  视。我国的高新技术应用不足,科技含量低,信息化程度不足,缺乏现代科技平台的有效支撑,网络化相对不完善,从而成为限制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3.劳动力要素在服务产业中重视度不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该比重在1999年已经达到40%以上,而中国目前还不到30%。现阶段农村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服务业的需求较小,中国服务业总量规模不大,这也是由长期以来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城市化水平低的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4.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服务业外资占我国每年吸收外资的比重不到1/3,远低于制造业。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在新时期面临的重要战略选择。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减少经济增长中资源能源消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我国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就业吸纳能力、满足人们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方面。要促进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城市服务业与农村服务业相结合,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

  (一)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主要发展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和满足人们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和多元化服务需求的消费性服务业。

  1.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立社会化物流体系,形成供应链体系,通过存量资源的有效整合,降低流通总成本,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加快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抓紧推广现代物流知识和技术,以信息化为先导,改造传统的物流方式和流程设计。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形成社会化物流平台。二是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培育金融市场服务主体,健全金融体系。推进商业银行改革,发展以股份制和合作制为主的中小银行,发展证券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创业投资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

  品种,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发展保险服务,特别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三是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健全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安全认证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便捷的在线支付体系。加快推进电子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邮政服务和电信基础服务,扩大竞争性增值服务,建立普遍服务保障体系,发展互联网产业,开发新兴业务和服务品种。四是大力发展围绕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提供服务的商务服务业。如咨询服务、科技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广告服务、会展服务、会计审计税收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专业化的工业设计服务等行业。在丰富消费性服务业中,一是继续发展商贸服务业。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商业网点,鼓励城市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整合提升农村存量资源,建立商贸流通网络。继续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超市、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努力实现经营业态多样化和营销手段现代化。

  2.发展消费型服务业

  加快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大的服务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进一步调整住房供给结构,提高普通商品房和廉租房比重,促进住房梯次消费。搞活住房二级市场,规范发展房屋租赁市场,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大力发展市场需求增长最快、需求潜力最大的旅游、文化和体育产业等,形成一批旅游文化精品和体育健身服务能力。注重发展社区服务。重点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社区医疗、家政服务、社区保安服务、托幼服务、养老服务、修理服务和废旧物品回收服务等行业。积极发展提供公共品服务的公用服务业。提高医疗、教育、卫生、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通信、邮政等公用服务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具体措施

  一是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区分垄断行业中的自然垄断业务和非自然垄断业务,分离非自然垄断业务中的服务环节,对金融、保险、证券、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管道等行业,分离后勤服务、维护维修、广告等运营中可以市场化服务的业务,引进各类企业实行平等

  竞争,实现投资和经营主体多元化。二是加快政府和社会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推进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把社会事业中适于社会化服务的部分和环节,交给市场化经营的机构或企业经营。加快改革经营和管理体制,重点做好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行业的体制改革,按照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加快产业化改组。三是抓紧服务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加快制定物流、金融、电信、商贸、餐饮、运输、旅游、维修等新兴服务行业的服务标准。扩大服务标准的覆盖范围。积极引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四是抓紧培养各类服务人才。培养社会急需的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服务及熟悉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人才。支持金融、物流、法律、贸易等方面人才的引进。大力发展服务业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专业化的就业创业培训实体,特别是对农民工、下岗工人和在岗人员的服务业技能培训。五是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服务业。加快清理、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服务行业和领域,鼓励参与国有等服务企业的改组、改造、兼并和重组。六是加快建立健全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持体系。支持各类创业就业辅导、信息技术咨询、科技创新等服务机构的建设,支持和鼓励大学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官兵等创办服务企业。扩大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中小服务企业的支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实行公平合理的税赋政策。七是努力扩大我国的服务出口。支持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基础教育、汉语培训、旅游、交通运输、对外工程承包、国际劳务合作、传统医疗服务、民族文化等行业扩大服务出口。支持有能力的服务企业到境外投资创业,通过在国外设立采购、分销、物流、金融、旅游等服务机构,为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支撑。八是扩大市场对服务品的需求。制定鼓励服务消费的政策,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引导城乡居民扩大对信息、保险、旅游、教育、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服务品的消费需求。完善信用消费制度,扩大信用消费范围,提高服务消费能力。九是鼓励发展服务外包。鼓励工业企业将产品设计、营销、员工培训、后勤等内部服务实行外包。鼓励我国企业积极承接

  服务业国际转移。鼓励我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参与国际项目外包市场,对外进行设计咨询、工程和技术承包、劳务合作等。十是加强服务业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自然垄断服务产品价格听证、审议、征求意见等形成机制。加强对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产品价格的监管。(

篇二:律师行业环境分析

  

  律师行业分析与发展对策——基于广东省七地六家律所的调研

  许纯纯;关磊;陈鸣

  【摘

  要】在当前我国开展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以广东省律师行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广东省七地六家律所的实地调研数据,对广东省律师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困境进行分析,并针对广东省律师行业现存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促进律师行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期刊名称】《科技创业月刊》

  【年(卷),期】2016(029)013【总页数】3页(P107-109)

  【关键词】律师行业;律师事务所;法学专业

  【作

  者】许纯纯;关磊;陈鸣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

  广东

  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

  广东

  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

  广东

  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D926.5(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中央“四个全面”重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制度基础和法治保障。在此重大背景下,律师业的发展具有了更为

  广阔的空间。律师作为社会主义法治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本研究立足广东律师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广东律师行业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促进律师行业发展的建议。

  2.1了解我国律师行业的发展现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于1980年颁布了《律师暂行条例》,重新对律师行业相关内容进行了规定,律师活动有了法律的保障,从而又促使律师队伍人数的不断增加。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办法》以来,我省律师行业进入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通过本次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广东律师行业的发展现状,全面掌握律师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困境,为调查研究提供事实依据和分析基础。

  2.2发现并总结律师行业现存的突出问题

  在了解广东律师行业的发展现状的前提下,通过对反馈数据及信息的总结和分析,力求发现并总结律师行业现存的突出问题。针对突出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提出切实可行、有效实务的建议和策略。

  2.3提出律师行业及律师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经过前期的一系列调查和研究,针对调查总结的突出问题,吸纳可行建议和意见,结合各地的律所、几所法学院校的具体情况,通过吸纳调查各地的律所和各所高校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提出更加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调查对象:广东七座城市的律师事务所。具体包括广州、深圳、肇庆、茂名、湛江、珠海、佛山等七地的律师事务所,具体有广东尚宏律师事务所、广东兴源律师事务所、广东东江勤诚律师事务所、广东潮之荣律师事务所、广东盈科律师事务所、广东丰粤律师事务所。

  调查方法:本报告主要采取了资料收集、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法,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静态统计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社会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相结合。

  本调查报告以法学专业对口的律师行业为切入点,分别通过行业-专业-就业三个层次较为系统地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对律师行业做了较深入的分析,发现广东律师行业现存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律师行业的发展。

  5.1律所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大部分合伙制的律事务所管理比较规范,尤其是在当地具有一定规模的律师事务所管理都比较完善,个人律师事务所在有些区域发展比较迅猛,但管理相对比较简单。有的个人律师事务所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转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这也是个人事务所发展中的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即使在珠海、佛山、惠州这样律师业相对发展的区域,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机制、管理机制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思考得都比较少,大部分事务所对于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并没有进行弥补的表示。

  律师协会层面上来说对外交流、学习比较多,但从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个人层面对外交流、学习、互动相对比较薄弱,大部分的事务所和律师个人安于现状,只关心业务不关心发展。

  在与当地律师座谈与交流过程中发现,只有极少数律师事务所比较关注事务所管理机制和模式的创新。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发达地区中小律师事务所对发展模式、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的了解甚少。

  大部分的律师事务所不注重宣传推广,文化建设也是流于形式,很少能与事务所的发展的品牌建设结合起来的。

  5.2律师薪酬地区差异较大

  从调研中发现,关于广东省律师事务所案件收入的分配制度,广州及深圳、湛江多采用薪酬制,即案件收入首先归属于事务所,然后从总收入中除去用来支付事务所费用的部分,再将剩下的金额按一定方式分配给各位合伙人律师。由合伙人先抽取专案费用,再从中支出资金分担律师事务所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广东省律师事务所中

  只占极少部分。

  相较于广东省其他城市,广州律师收入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年均收入为3万元以下的律师所占比例较大,而这一矛盾在深圳市则缓和很多。深圳律师中低收入和高收入精英律师群体占据小部分,根据南方人才网数据,大部分律师在从业一段时间后,均能获得中高层次的收入水平,即年收入达到10~50万元。

  但是在肇庆、茂名、湛江、佛山等地区,大部分律师的年均收入在3万元以下。综合国内律师业的发展状况,衡量一个地区律师业的活跃度,律师行业的整体收入占到经济总量的比要达到10万元以上。同样,除了广州、深圳和珠海之外,其他的地区都远没有达到。

  5.3律师从业人员分布不均匀、案源不足

  从实际调研的情况来看,珠三角地区的律师的事务所和律师人数都远远超过非珠三角欠发达地区。各区域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人数相对都比较集中,集中以经济发达区域和城市中心地带。各地律师事务所数量、规模和律师人数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呈现正相关地关系,与农村人口比例呈负相关的关系。得益于当地的房价和房租便宜,律师事务所的办公面积和条件都比较宽敞和宽余。总的来说,办公条件与律师事务所的发展相适应,但也有为发展保留一定余地的,如河源的东江勤诚律师事务所,汕头的潮之荣律师事务所的办公面积都超过了当下规模发展的需要并为将来的发展保留一定的余地。

  另外,从本次调研区域的情况来看,广东的地级市律师占总人口比例存在着失衡的问题,根据广东省律协的统计显示,一些地级市不足万分之一,而诸如珠三角地带的广州、珠海、深圳等发达地区的比例达到或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珠三角中非广深地区和非珠三角地区的律师业的业态比较平稳,生活也比较安逸,竞争压力不大,律师流动相对于广深地区要少得多。即使在惠州、珠海、佛山珠三角地区的律师业也是如此。但是相对于广深地区而言,人才的存在着供需矛盾,尤其是在非珠三角

  欠发达地区,大部分本地籍的大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大城市或珠三角地区,返乡的很少。

  总体而言,广东的律师从业人数与广东的经济社会地位和社会需求是不对称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经济等方面的非诉讼业务的要求日益提升,但律师从业人员的数量增长远远不足以解决此项业务的需求。

  6.1完善保障律所内部管理机制是核心

  6.1.1逐步完善律师行业的规章制度

  通过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律师行为,凝聚律师力量,促进律所发展。确立资深律师对青年律师传、帮、带的指导责任制,帮助青年律师成长。青年律师是律师事务所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军,由于他们刚开始名气小,案源少,业务技能不熟,成长缓慢,这不利于律所的壮大。定期相互交流和集体学习有助于律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每一名律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只有相互借鉴别人优点,总结他人和自己的经验教训,才能少走弯路,加快发展自己。另外定期举行活动,增进彼此友谊,增强凝聚力,构建和谐团结的律师团队。

  6.1.2完善律师分配制度与收费制度

  改革提成制,建立固定工资和奖金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既可以充分发挥律师的团队优势,创造律师品牌,又可以调动律师个人的积极性。改变单一的律师分配模式,形成多层次分配、多方式分配,增加律师事务所的利润积累。

  收费是律师通过法律服务获取经济利益的方式,也是律师工作中受到当事人投诉最多的一个环节。加强财务管理要求律师承办案件,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律所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委托合同中应表明具体的收费条款;律师服务费用应由律所财会人员统一收取,律师不得私自向委托人收取任何费用和其他财物;律所收取律师服务费用时,应向委托人开具合法票据。

  6.1.3从制度上约束律师的流动

  在访谈中了解到,律所跳槽现象较为频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待遇,刚进律所的青年律师在律所呆了一段时间后,会选择跳槽去待遇好的律所。部分律所负责人也坦言,与其投资培养,不如到需要的时候提高待遇、提高分成比例,从其他的律所、其他地方“挖”人才,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放弃了后续队伍的建设、青年律师的培养;另一方面造成分配制度的竞赛,为了从其他所“挖掘”人才,放弃自身队伍的培养,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律所应该从内部制度上约束律师的流动,以确保律所为培养青年律师所付出的努力不会付之东流。

  6.2建立健全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是基础

  法学院校为律所培养专业的法学人才,刚毕业的法学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实操能力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在律所的发展,而法学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学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之外,要结合真实的案例讲授,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学校可借助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加强与律所的合作共建,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输送法学专业的学生到律所进行实践实习,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也能有效解决律所人手不足等问题。

  6.3推行完善律师执业保险制度是保障

  律师的责任有限化已成为减轻律师执业风险强度的最佳手段,而律师风险保险则是律师责任有限化的最好体现方式。推行律师执业责任保险制度,不仅仅是为了规避律师执业风险,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保障客户不会因聘请律师而承担律师个人无力赔偿的经济损失。目前,在存在律师制度的国家,对律师执业责任保险都十分的重视,因为,这一方面可以充分维护客户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了律师业的发展。律师执业责任保险一般有律师总体保险计划、律师赔偿基金、自行投保、风险共同金等方式。

  6.4加强律所自身品牌建设是亮点

  品牌就是市场,是效益,是未来,是生命。没有品牌的企业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对

  律师事务所而言,品牌就是律所提供专业的、具有标志性的法令服务。律所的成长也需要推动律师事务所的品牌化成长,即律师事务所将自己的某一专业服务进行具体化建设和经管,用来区分与律所同业之间分歧的专业意味或组合。

  律所的品牌化从本质上讲,就是律所的职业素质、信誉和企业形象的树立,它是一种许诺,是律所成长的灵魂,更是赢取市场竞争的法宝,实现专业成长的潜力所在。律所的品牌建立,就标志着律师所某一专业的技术与质量、信誉和形象在专业建立、成长进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凝结在专业品名中的社会认可度。

  在推动律所的品牌化建设的进程中,立异必不成少;由于律所的品牌其实不是原封不动的,要顺应社会的前进而不竭成长变化。是以,律所的品牌化不单单要有立异的意识,还需要在服务上立异,紧跟时代步伐推动律师事务所的建设。

  律师事务所的品牌化建设是律师事务所所在现今社会糊口生涯和成长的重要法宝。现今世界知名的律师事务所成长无一不重视其品牌的建设成长。例如在采访中,盈科律师事务所提出了推动本所“专业化、品牌化”成长方针,经由过程全体人员的起劲最终实现了全球的成长,近期还在波兰设立了分所,这是第一家在此设立的中国律师事务所。因而可知品牌化建设对于律师事务所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关文献】

  1张卫平.法律人的“出世”与“入世”[N].法制日报,2007-06-092马怀德.行政许可与第三人利益保障.公法研究(第五卷)[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7

篇三:律师行业环境分析

  

  律师网络营销之十万个为什么?

  --律师职业与执业环境的深度探讨(机遇篇)

  作者语:

  网络营销一直是我所热衷的事业和专注的发展方向,从5年前我开始接触网络营销这一块,到2年前的因缘际会对律师网络营销进行研究和探讨,在实战操作中获得的成功使得我对律师网络营销有着特殊的感情。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目睹了律师网络营销这种新型营销模式的诞生、发展以及壮大,也亲身见证了一批从事法律服务的知名网站的诞生和迅速发展,其中不乏一些被律界朋友们所熟知的法律网站如东方法眼、法律快车、葵花法律论坛、找法网等。

  每一新生事物从诞生到被大众所接受,必然会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律师网络营销要想被所有的律师朋友们所接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究其原因,是大部分律师对网络营销的认识流于浅面,对其所涉及的营销效果、推广成本等问题,有着较为保守的估略甚至是偏见。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律师网络营销的推广与发展,对整个律师行业的长足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力。

  有鉴于此,我希望能以自己5年以来积累的营销经验作一个律师网络营销系列的连载撰文,说说我对律师网络营销的一些理解和浅见,其宏观的营销思路是如何的构成,和细致的营销操作如何实践。希望与关注律师网络营销的朋友们一同分享、交流、实践、进步,权当抛砖引玉。不足之处,望律界朋友们直批!

  律师职业与执业环境深度探讨(机遇篇)

  无论是在业内,还是业外,说律师行业是朝阳行业,从事律师行业工作,前途大有可为的大有人在也,也有人说律师行业是个性格行业,只有具备做律师的性格才可以从事这个行业,总的说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香港调查协会及广东的调查结果显示,内地的律师行业在二级城市整体而言,有15—20%的律师年收入百万以上,60%左右的律师年收入在20—50万之间,10%左右的律师年收入7—8万,10%左右的律师年收入在几万元,和同地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差不多。可以看的出来,这个重要的少数和繁琐的多数定律在这也适用,高收入的人是少数,一般收入的人是多数,但是相比其他行业来看,律师的收入是高出了好几倍了。所以说律师是房子、车子,票子的象征,就是基于该行业整体水平说的。

  挑战与机遇往往都伴生于问题与危机之上,我们看清律师行业与执业环境的问题的时候,也要进一步看到问题带来的巨大挑战。在我国国力不断增强,经济高速发展,法制日趋完善的今天,律师业面临的挑战即是机遇,只有越发巨大的挑战才能证明行业生命力的旺盛,才能让行业机制越发成熟。

  我的《律师网络营销的十万个为什么?》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文章首先要讲述一下我对律师行业所具有的机遇的一些看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下今天,律师行业拥有一些什么样的机遇。

  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形态决定律师业的发展,律师业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注意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法律权益,这使得我国法律行业不得不加快发展的脚步,来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进的步伐。随着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律师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并且日渐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

  从民生角度来看,无论是个人的衣食住行,还是企业的经营发展,都离不开法律的保护和制约,安全需求开始排到了人们的生活日程,怎样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逐渐成为生活重点,这就表明,法律扫盲的时代已经过去,全民懂法依法的时代即将到来。由此可以看出,法律服务的社会需求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行业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法律发展二十余载,法律服务行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在这些大的背景下,处于三大法律职业中竞争最激烈的律师业也在迅速壮大——目前我国注册律师大约有20万人,律师事务所1万多家。但是,这个数量却远远不能满足于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因为全国律师分布不均,我们很多地区还需要更多的律师、更大的律师事务所、更完善的法律服务机构来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每7000人平均拥有一名律师(其中北京是每1000多人拥有一名律师,上海是每1200多人拥有一名律师),但是美国纽约是每200人拥有一名律师,可见我们离发达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没有达到经济民生发展的需求。正因为如此,我国律师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律师行业的发展前景是无可限量的,以下是我的一些简要看法。

  1、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与国家政策环境的调控

  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发展,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了,大家都把法律解决当作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的话,就会导致案源大量的增加,从而为律师带来了滚滚的财源,年轻

  律师当然也会从中得利。要善于从国家政策调整中寻求市场机会,提高法律服务的档次与层次。比如去年金融危机国家采取的拉动内需政策,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收购、并购政策,国家统筹城乡及惠农政策,国家支柱产业发展政策与产业转移政策等等,这些政策调整必然涉及到律师服务方向上的调整,都是律师群体的大好机遇。

  2、很多传统领域法律服务的空间加大了

  如离婚诉讼,债权债务等,随着社会风气和观念的改变,离婚案件大幅上升,经济的发展,债务债务纠纷也不断涌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和个人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等,劳动纠纷也越来越多了,说明大家维权意识更强了。

  3、非诉讼业务的增多

  随着人民的法律意识的增强,政府,公司,个人都想将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就就为非诉讼开拓了市场,非诉讼业务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新的,逐步发展壮大的业务市场。例如烂尾楼的处理,公司的上市、重组、收购、改制,股票的发行等等,收费都很高。

  4、与其他行业一样,还会出现新的业务

  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中国的法律服务市场还处在发展阶段,远未饱和,金融危机其实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业务源。例如,由于一些企业陷入困境便不按照规则出牌,违法裁员、违法辞退的现象普遍,劳动争议纠纷就相对多了;金融危机对房地产业的冲击,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突增;一些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面临破产边缘,那么企业的破产、兼并重组、融资等法律服务就相对多了。以上仅仅是拿经济危机打一个比方,在任何危机与挑战出现的时候,我们只要善于从宏观大环境的变化中发现律师服务的新亮点,律师依然可以有所发展,而经济发展迅猛,市场火爆的时候,律师的发展前景也就不言而喻了。

  5、高端业务的兴起

  如今律师行业的现状是法律服务高端市场执业者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低端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证券、知识产权、涉外民商事、海外融资、跨国并购、跨国采购等高端法律服务市场,还是传统民事纠纷、诉讼业务这类低端法律市场,集中度和竞争度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集中度越高,竞争也就越激烈,竞争越激烈,就越利于我们的律师内炼素质、外树形象。只要严格遵守执业纪律,保持良好的执业操守,在赢取当事人信任和社会认可的同时,也就赢得了不断向上发展的空间。

  古语有云:“业精于勤,荒于嬉”,机会只给勤劳而有准备的人。其实,法律的快车一直都毫不懈怠且兢兢业业的奔行在辽阔的国土上,想要将足迹遍及祖国大地每一个角落,还需要律师们不懈的努力。律师应当面对困难,抓住机遇,为法律事业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本文是《律师网络营销之十万个为什么?》系类文章中的首篇文章《律师职业与执业环境的深度探讨(机遇篇)》,首发网易博客律师营销研究,欢迎转载!下一篇文章《律师职业与执业环境的深度探讨(挑战篇)》即将在本论坛连载,欢迎您关注!

  2010-5-27

篇四:律师行业环境分析篇五:律师行业环境分析

  

  法律专业就业现状和市场前景分析

  法律系常设的专业有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事法学、国际法学、环境法学、涉外法律专业等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法理史、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

  相关专业

  监狱学、知识产权、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治安学、刑事侦察技术、经济犯罪侦察

  就业现状和未来职业发展分析

  目前法学就业存在着困境,但是前途还是很光明的,举个很小的例子:就个人律师的拥有量而言,根据2002年的统计资料,全国现有律师12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律师的数量仅0.8个,这个比例不但低于发达国家〔美国30人,英国15人〕,而且还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和阿根廷就分别到达了20人和

  12人。就企业方面讲,我国现有企业5000万家,仅有4万家聘请了律师当法律参谋。目前法学面临的种种挫折,只是暂时的。作为法律人或者有志于从事

  法律工作的高三学弟学妹们,不应坐享其成或者坐以待毙,应当善于开拓,挖掘自己的潜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靠我们大家的努力,寒流过后一定会迎来法律专业的春暖花开。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律系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经济类、财经类等一些专业就业难度来说,法学类就业出路较窄。甚至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入法律系统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社会对法律人员素质要求非常高,再加上法院、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法治部门无法接受这样大批的学生涌入,多数学生毕业后只能转行。

  法学类专业对人才素质、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随着近年来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法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但高学历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与经济、国际交往相关联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法律系专业的学生其职业发展方向就是在转行时,大多数也选择在与“法”相关联的行业,或在企业任职做法律参谋、或做媒体的法制版编辑、记者等。有的根据其个人性格特点、专业特长转换专业,在“法”岗位对其紧闭大门的时候,他们没有挤独木桥,而是独僻蹊径,在企业、公司的商务部任职,他们的专业知识在商务合同的签订、谈判、维护企业利益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自身的价值也在实际应用中表达出来。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与展望

  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法”,但这是否说明,法学类专业就业前景光明呢?《今日说法》栏目的主持人撒贝宁在电视机前侃侃而谈,征服了全国观众。有谁会想到,他并不是广播、表演、主持等专业科班出身,而是法律系的一个高材生呢?法学类的学生,是不是一定就要去当律师,当法律参谋呢?独之秀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根据职场动态和社会行业就业趋势,就此问题提出一点拙见。

  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同时这也对高校培养高层次法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390多所院校开设了法学本科专业。

  法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方,做生意签订合同要懂合同法,与工作单位发生纠纷要懂劳动法。另外,像研究犯罪问题的刑法、研究如何打官司的诉讼法、研究国家之间关系的国际法等,也都在法学的研究范围之内。学习法学,还能够了解为何要制定法律,并学习如何依法处理事件和问题。

  我国目前的法学类专业设置根据所在院、校的侧重点不同,人才培养方式也各具特色,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专门的法学院,如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另一种是综合性大学里的法律系或法学院,如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等;还有一种是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院校,如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等。专门的法学院学科划分较细,专业化程度高,可使学生接受系统的教育;综合性大学里的法律系或法学院的特色在于可以发挥多学科优势,学生可以跨系选课,有利于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法律硕士、法学硕士保研、考研、复试、调剂保录取,法学博士,法律职业规划,龙图教育提供全程的全科的学习规划与辅导。

篇六:律师行业环境分析

  

  律师行业调查报告

  篇一:律师行业发展状况之调研报告

  律师行业发展状况之调研报告

  一、律师行业发展现状

  20年,根据司法部统一部署,全国律师事务所均进行了脱钩改制,改制后的律师事务所淡出了司法行政机关,进入法律服务市场,开始了新的发展。经过改制,律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律师行业实现健康发展。

  二、分析某市律师行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

  地域经济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状况,部分想取得更大发展,收获更多利益的律师并不满足于在本地执业,转而通过跨地域转所等途径转向经济发达地区,有的律师甚至选择脱离律师行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以谋取更大发展空间和机会。部分人员基本流转到了经济发达地区,属于律师执业的正常流动。另有部分年轻律师通过考取公检法公务员等途径转行到了其他行业。

  (二)

  管理体制原因

  目前合伙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模式仍是传统的“个体户”模式,即律师个人虽然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对外签订代理合同,处理事务时打着律师事务所的旗号,但实际上律师只是向律师事务所交纳管理费,律师事务所并不向律师分配任何利益,律师收入完全来源于自己代理案件的收费,其收入直接与个人的案源能力挂钩,而律师能否接到案件,其实与律师事务所的招牌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与律师的个人能力、社会资源密切相关。在这种利益分配模式下,缺少社会关系的年轻律师基本无法找到案源,而那些从事律师工作时间较长的律师也始终处于原始积累阶段,无法顾及或很少顾及年轻律师,因此年轻律师收入得不到保障,对于他们来说,虽然律师有可能是一份发展前景可观的工作,但他们首先要面对的仍然是生存问题,为了生存,许多年轻律师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初衷而投入其他行业。

  (三)

  法制体系原因

  我国现有的法制体系并不健全,法制环境也并不完善,律师在办案过程中仍然会遇到许多阻力,比如众所周知的律师“会见难”问题,新《律师法》已经对这一问题做了相应的规定,以方便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但是目前全国范围内仍普遍存在律师“会见难”问题。律师办案还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律师取证难的问题,还有律师查阅、摘抄复制与案件有关材料遭拒绝阻拦的问题等等,这些都给律师办案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和困难。

  (四)

  社会观念原因

  律师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不掌握任何国家权力,但是,却同样担负着维护公平正义,保证国家法律正确实施的使命,因此,在发达国家,律师的社会地位非常高,非常受人尊重,但是,在我国,这一点却并不尽如人意。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是“权力崇拜”和“官本位”,这就使得人们很难将不是“官”的律师置于一个很高的社会地位,现实是许多人不能平等地对待律师、尊重律师,他们对律师的认知也并不全面。其实,律师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而只是个中立者,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法律知识来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五)业务风险原因

  和其他许多行业一样,其风险是双重的,他们除了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风险以外,还要面对因为执业所带来的职务风险,这种风险大致分为两类:

  首先,是安全风险,即律师因执业而导致的人身安全风险,它可能来自对方当事人,也可能来自律师自己的委托人,还有可能来自民间群众。

  其次,是责任风险,即律师因为执业过错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可能是刑事责任,也可能是民事责任,还有可能是行业处罚和惩戒。

  所有这些风险,都决定了律师这一行业干起来并不轻松,也正因为如此,才有许多才学丰富的人对这一行业望而却步,想进来又不敢进来,或者有进来了又因不能承受其责任之重而退出的。

  三、解决措施

  要想解决以上扼制律师业发展的种种瓶颈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加强《律师法》宣传,特别强化领导干部法律普及程度。

  造成律师业发展缓慢的现象有许多原因,归根究底是法律普及程度不够,法律以及律师的重要性并没有被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上去,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加强普法宣传,特别是《律师法》的宣传。不仅要在律师中积极宣传新《律师法》,还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使广

  大人民摆正对律师的认知,加强对律师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要特别在领导干部中加强包括新《律师法》在内的法律宣传,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普及程度,因为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决策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绝大部分民众的认知导向,在这个依法治国的社会,一切都应依照法律行事,而这离不开律师的参与,只有广大民众认识到了法律和律师的重要性,律师的存在才有意义,律师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律师业也才能随之迅速发展。

  (二)

  改革律师事务所管理机制,为年轻律师创造发展机会。

  目前律师事务所管理体制并不利于年轻律师的发展,要改变律师业发展缓慢的现状,改革势在必行。目前一些有效的改革措施已经萌芽,比如合作律师事务所的改制、律师事务所公司制改革的尝试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律师业的发展。除此而外,还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执行机制的改革。强化合伙人、行政主管在执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提高了执行效率,有利于律师事务所的快速发展。

  2、分配机制的改革。一个合理的律师事务所分配制度应该不仅能体现律师事务所的效益,也要能够体现律师个人的效益,充分考虑到律师的个体经济利益,这样,才能激发律师的主动性,从而创造更大的效益。我们应该淡化单纯以收费额为效益和能力指标的观念,强化综和素质、综合效益为指标的观念,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

  3、人才机制的改革。好的人才机制应该包括人才的认定、引进、培养、分工、使用、晋升、淘汰等多方面的制度规定,还应该有合理的人才资源配置,即合理的分工。应优化组合并科学配置不同学历、年龄、性别、专业、特长和能力的人才,培育起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律师文化。其次,应淡化以收费多少为衡量人才唯一标准的观念,以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强化对不同人才(尤其是年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另外,完善考评、激励等制度建设,尽快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和运行机制,保证律师事务所的发展长久不衰。

  (三)做好律师管理工作,强化服务观念。

  律师事务所的发展离不开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律师协会的管理和指导。因此,做好律师管理工作对律师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应做好以下两方面:

  1、完善“两结合”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律师行业自律作用。

  当今律师业的发展并不完全依靠于司法行政机关的宏观行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律师协会的行业自律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发挥律师协会行业自律作用,有效的律师行业管理能够规范律师事务所的建设,减少律师违法乱纪的行为,维护正常的律师执业环境;能够使司法行政部门更少的行使惩戒权,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局面,从而有效促地进律师业的发展。

  2、强化管理意识,进一步树立服务理念

  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律师行业的主管部门,承负着对律师行业管理之责。新修订的《律师法》第四条规定:“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这就明确了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行业有权依法监督,依法指导,协调配合。律师事务所

  篇二:律师职业调查报告

  组员:何伟燕、陈极清、刘媛媛、范冬娜、林锦华、江宁

  班级:装饰1班

  一、调查目的了解身为一名律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从而认识道德的重要。

  二、调查方式

  1、查询资料,理清思路,理论性的了解律师的职业道德。

  2、举例说明,阐述个别案件

  3、分析案件

  4、结论,组员感想或评价

  三、调查时间

  2021年9月——2021年11月

  四、调查内容

  (前言)

  我觉得每一个学法律的人都要在内心中早早的知道,有些东西是法律很难战胜,但是我们的道德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对的,即使我们可能永远也看不到正义实现的那一天。只要我们离那个正确的目标每进一步,就是一分成就,所以,电影没有拍到成功欢庆的时刻,算是一种明智之举,正像律师的信中所说得那样,希望你在我停下的地方继续前进。

  律师的职业道德:

  众所周知,事实真相与法律事实是有严格的区别的。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即使在人的记忆中都有可能被歪曲,更何况通过逻辑推理,证据证明而得来的法律事实。任何方式的重演都将是失真的,而法庭上兵戈相见的目的并非拍一部跌宕起伏的纪录片。双方各自带着损伤来到法庭,希望通过正当程序解决问题的时候,一个公正的法庭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了解更多的信息,以期还给受到相对不公正待遇的一方正义。这是法律,甚至法庭,之神圣的所在。而非律师存在的意义。律师并非通过自己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工作。就像电影中所说得那样,“如果一个律师具备同情心,就像一个医生晕血一样可怕”,没有任何一个病人希望得知自己的医生晕血,但是却有很多的当事人至少希望自己的律师同情,怜悯甚至伸出援助之手。而这恰恰是律师职业道德

  中最具挑战的事情,因为同情往往会“cloudstheeyes”。律师靠的是专业,是理智,是对当事人负责的态度。而这种敬业精神,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和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良心是背道而驰的。往往这才是考验一个律师是否具有职业道德的关键时刻。没有必要把社会道德的沦丧放在对于一种职业的批判上,毕竟,无论原告还是被告,都有着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律师要做的并非去歪曲公理,而是最大限度的去为自己的当事人争取其依法享有的权利。这也是律师这个行业一直吸引我的一个重大原因,理智与情感这种二选一从来都要在最严酷的考问下才能找到答案。

  案例:

  杀人案辩护:职业道德与良心

  (本案例以第一人称阐述)

  被告人本人及同行人员因故住在了同一个宾馆,同一间屋中。第二天早上,宾馆服务人员发现其中一人身上多处伤痕死了,房间里的床上、地上、墙上都有血迹。另一人身上有一处伤,经法医鉴定为轻伤。

  通过会见被告,查阅卷宗,被告人的供述对其本人有利,卷宗材料,也无法推翻被告人本人的说法。但是,作为辩护律师,我却发现了对被告人非常不利的致命的情节,这一情节足够推翻被告人对自己有利的所有情节,依法很可能判处死刑。而这一情节其他人都没有发现。

  我和被告人家人进行了分析,他们也非常同意我的意见。

  既然被告人不相让作为律师的我知道,我也没有向他本人挑明。

  开庭时,又冒出了一位辩护律师,当时我很纳闷。一打听,原来是被告人本人自己请的律师,家里人不知道。上午开庭了,早晨一早会见了一下被告人,便匆匆上庭。

  庭审过程中,另一位辩护人就他认为对被告人有利的情节发问,当问到第二个问题时,我就不让他问了,因为问多了,会引起其他在场人员的注意,发现那一个对被告人非常不利的情节。

  庭审过程中及开庭后,受害人家属及代理律师,提出了数十个疑点,来推翻被告人自己的说法,后来又开了一次庭。但是,所有人都没有发现真正的问题。

  案件宣判后,我去会见被告人。我向他提出了这个关键的问题,他也不承认,进行辩(

推荐访问:律师行业环境分析 律师 环境 分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