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教育(10篇)

时间:2023-05-02 14:35:08 教育整顿 浏览次数:

篇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今天我们如何做教育

  一、树立教育服务意识,形成“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办学理念。

  “教育要为人民服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宗旨。一所学校从建校那天起,就承担起了为民子孙后代提供教育服务的责任。“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这又是每一所学校应该追求的办学理念,特别是基础教育学校。

  二、造就一支思想道德水平高,科学文化素质硬的教师队伍。

  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教师是根本。教师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是否能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所以,有人说:“当代学校应有两个系列的素质教育,一个是学生的素质教育,另一个是教师的素质教育。没有后一个素质教育,前一个素质教育难达到目的,因此,只有提高教师素质,才能可持续发展;只有丰富多采的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才能培养各具特色高素质的学生群体。”

  三、建立创新管理机制,向管理要质量。

  学校要发展,管理要创新。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会更快的、更好的、更有效的发展。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变化和参与学校管理意识的增强,以及现代化学校的发展。昔日,封闭式管理、集权式管理、单向式管理,已不再适应现代化学校管理的发展。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

  四、以质量求生存,靠特色谋发展。

  学校要生存,质量是生命线。一所学校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心理认同,不在于盖几座明亮的教学楼,建几个现代化教学设备,而在于为社会,为家长培养出适应继续深造学习和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不拘一格的大批优秀毕业生。这是学校教育始终追求的目标,也是学校生存的基础。为实现这个目标,学校必须结合自己的办学实际,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独辟蹊径,走特色之路,办特色学校,育特色人才。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寻找学校发展的新空间。

篇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义龙试验区郑屯镇中学:陈永进

  办人民满意教育。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为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学校管理,推进素质教育。

  一、坚持以德育为首,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前提。

  我认为,坚持德育为首,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民族精神、理想信念、公民道德、法律纪律、心理健康等教育,更要和学生的习惯养成结合起来,要向德育要校风、要质量。为此,要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基础扎实、习惯优良、特长明显、身心健康”。

  1、让学生规范起来

  为了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品德,我觉得要从学习、礼仪、纪律、劳动等方面入手,应用“最近发展区原理”,平时,我们根据“观摩记载、故事启迪、典型剖析、榜样引领、严查细究”这二十字活动要求开展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几个原则:一是主动沟通家庭,传授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让“对手”成为“朋友”;二是逐项分步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形成长效机制,让“头痛医头”成为“有头有尾”;三是注意教育方法,重在情理引导,讲究教育艺术,让“压制人”成为“解放人”。

  2、让学生活跃起来

  根据新课改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坚持开展以“走近经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分阶段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活动,引领学生观赏美、辨析美、创造美,活跃了学生的身心,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潜能。

  1/3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让学生开朗起来

  漫步校园,尽管看到的是满眼的笑容,但是,我们深入学生,不难发现由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本身的原因,学生中有不少人已存在明显的厌学、偏执等心理障碍问题。为此,我们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用好相关课本、研究真实问题、设立教育阵地、改进工作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投入每一天的学习与生活,让生活的阳光,照亮学生每一天的成长路程。

  二、减负增效树“形象”,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重点

  人民群众、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最为关注、呼声最高的往往是学生的身心安全、课业负担、学习成绩三个方面。其中,对于“减负”问题,上级部门多次要求,对学生进行减负,努力提高课后作业的布置质量。

  三、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核心和关键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之一是以人为本,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发展教师、发展学生,而深化课程改革是一个重要的载体。为此:

  1、大力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教师要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益,必须进行认真的备课。集体备课为教师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我认为,不是所有类型的教师群体、所有的学科都适合采用常规意义上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需要管理和引导,从而达到积极挖掘个体潜能、寻求同伴合作、共享集体智慧的目的。

  2、努力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

  提倡让“公开课”回归“家常课”,还课堂以真实、朴实、扎实的本色,为此,学校要因地制宜,引导教师让课堂看得见实实在在的“分数”。

  2/3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积极丰富学校的课程建设

  办好学校的核心要素是搞好课程建设。只有按规范设置好课程,并做到创优创新,才能真正做到科学的发展学生。要严格有关文件精神进行课程设置,。开展了“学经典”运动,让学生吸纳传统教育中蒙学教育的精华。努力于提高每个孩子的基础素养,使他们达到“怀一颗善良真诚的心、有一项艺术专长、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字、会一项传统的体育技能。还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理念,认真研究学校教育的规律、内部管理的规律等,不断总结自身经验。不断寻求提升空间。既要把过去已做的常规管理和工作进一步做实做强,还需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解放思想,创新创优,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3/3

篇三: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务实举措

  近年来,我国在教育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育公平性不够、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采取一系列务实的举措。

  一、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投入是办好教育的基础,要实现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必须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同时,教育部门也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断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加强对教育投入的监管和评估,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高效使用。

  二、建立公平的教育机会保障体系

  教育公平是办好教育的关键。需要建立一个公平的教育机会保障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公平的教育。首先,要落实义务教育的普及化,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义务教育。其次,要加强农村教育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最后,要完善教育补助和资助政策,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确保低收入家庭和困难学生能够接受公平的教育。

  三、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本质要求。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注重学生能力的综合培养。其次,完善课程设置,加强人文教育、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最后,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鼓励学校和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持续提高教育质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要着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要完善教师的职称评定制度,建立教师岗位晋升机制,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还要加强教师培训,探索教育教学理论、技术的新方法,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是推进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教育管理方式,建立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体系。要推行学校自治,增强学校管理自主权,建立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机制。还要加强中小学校长、教师的管理能力培训,不断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

  总之,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全面发展、全面小康作出积极贡献。

篇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doc

  教育是构建更加和谐、繁荣和美好社会的根本,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而且塑造人们的心灵,进而影响人们的人格。结构,特别是社会结构。因此,办好完全满意人民的教育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政府应恪尽职守,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投入更多的财政资源,加强教育设施,努力提高教育水平。政府要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和修缮教学楼、体育场馆,确保学校安全、卫生、舒适,多投入资金购置教学仪器,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其次,提高师资力量。政府要引进优秀的老师团队,不断提高师资质量,加强师德教育,使老师们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和爱国精神,竭力培养教育发展所需要的素质、能力和知识。

  此外,完善学衔制度。学校应该精选最优秀的教师作为讲师,加强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使老师更加全面地接受学衔教育,同时鼓励学生多方面地参与活动,注重体育锻炼,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最后,调整教育课程。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课程,使学生能够得到各方面所需的知识,增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以应对未来社会变革和危机,提高学生的获得能力以及心理素质。

  总之,办好完全满意人民的教育需要上述各方面的努力,要形成统一、协调、有序、创新的教育体系。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敞开心扉,接受社会正能量,建立一个良好发展的教育环境,让人民群众有机会以更加全面的视角认识世界,从而实现提高社会整体素质的目标。

篇五: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建议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也是人民的希望。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育的核心,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加强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3.推进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校合作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加强家校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5.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注重学术教育,还要注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教育。我们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满足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

  6.加强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保障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加强教育公平,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消除教育不公现

  象。

  7.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过分强调分数和考试。

  8.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是国际性的,我们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9.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10.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教育的重要趋势。我们应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数字化、智能化,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政府、教育机构、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篇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我们党始终坚持教育发展的人民立场,历来强调发展教育为了人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用70多年时间走过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基本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学有所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了“九个坚持”的顶层设计、思路原则和任务要求,深刻回答了关系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发展了党对教育的规律性认识,引领教育改革更加深化、教育公平和质量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升。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2.9万所,在校生2.9亿人,各级教育普及水平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8.1%,义务教

  育巩固率达95.4%,历史性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失学辍学问题,义务教育有保障全面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4%,如期实现普及目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进入普及化阶段。各级各类教育的加快普及,显著增强了我国教育的包容性、公平性、适应性。当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3.8年,为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2)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协调发展,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建设学分银行,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转化,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县域基本均衡目标;高等教育坚持学位与专业学位分类发展,取消或停办近万个本科专业,新增1.7万个,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中国已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互认协议,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

  (三)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针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开展2万多所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增加普惠性学位416万个,2021年普惠园覆盖率87.8%,公办园在园幼儿占51.9%。针对群众反映的义务教育校内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问题,坚定不移推进“双减”,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95.6%,线上压减87.1%,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大部分家长反映教育焦虑有所缓解。压实地方政府举办义务教育责任,2022年秋季学期新增公办学位628.4万个、购买民办学位756.2万个,保持民办义务教育合理结构。这些教育民生工程,进一步优化了教育生态,支撑了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全面提升。10年来,我国大中专院校向经济社会主战场输送上亿名毕业生,继续教育每年为各行各业培训上亿人次。支持高校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平台,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实施强基计划,77所高校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着力培养拔尖人才。连续举办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直接或间接创造就业岗位591万个。3年来高职累计扩招413万人,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统筹教育资源主动服务东北振兴和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建设,为区域和国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五)教育优先发展得到有力保障。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年不低于4%,是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巩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改薄”改善了832个脱贫县办学条件,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覆盖各个学段,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700万农村学生。“特岗计划”为中西部乡村学校补充103万名教师,“优师计划”每年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1万名左右本科层次师范生。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教师的周转住房、职称评聘、职业发展等持续改善,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更加浓厚。

  教育面貌的格局性变化,根本在于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全面加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有力保证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通过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当代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发出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充分表明他们是值得信赖、可以寄予厚望的一代。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2当前,世界百年不遇的大变革正在加速发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历史方位,对以中国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强国必先强教育,中国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在新的起点上,教育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和国家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养人才、造福人民为目标,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机制,培育道德。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是思考和谋划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丝毫不能偏离的政治方向。青少年是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强调德育为先。要从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持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想政治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贯通起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教育传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塑造、能力锻造、人格养成。教育无论发展到什么

  程度,第一位的是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学生有能力、有责任、有爱心,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先导。教育是一门科学,兴教办学、人才成长有客观的规律。中华民族历来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智慧,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温故知新、教学相长等。要坚定教育自信,弘扬我国优秀教育传统,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深化体教融合,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学生的禀赋、潜质、特长不同,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办学,对在某些方面确有专长的学生,通过个性化指导、兴趣小组等灵活教学管理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用心发现他们的长处、耐心施教,使教育的选择更多样、成长的道路更宽广,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持续不懈的努力,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坚持教育事业的公益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事关国民素质提升和国家未来发展,是重要的公共服务。我国教育法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政府以外的民办教育机构提供教育服务,对于扩大学位供给、满足多样教育需求来说是有益的。但良心的行业不能变成逐利的产业,更不能让资本在教育领域无序扩张,加重群众负担,破坏教育生态。近年来推进“双减”工作、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同时大力发展普惠园、推

  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开展控辍保学,都是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既在于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更体现在教育机会、资源配置、制度政策的公平。促进教育公平不是削峰填谷,关键在补齐短板、提高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数字化线上教育是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我国城乡学生共享全国名师、名家、名校、名课资源,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各级政府要承担起责任,该投入的必须投入,保障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平衡好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政府责任和社会责任,将教育改革发展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四)坚持教育质量的生命线。人民满意的教育必定是高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2万美元,教育正加快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阶段。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的全方位调整,需要做到老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三位一体。义务教育阶段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基础,是重中之重,近年来重点抓教学改革、课程质量提升,倡导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潜力的重要标志,坚持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强化本科教育,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规定,同时严格学校管理,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形成鲜明的质量导向。职业教育优化类型定位,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促进提质培优,推动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一半以上。牢固树立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统筹教

  育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益,把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心集中到教育教学上来,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3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落实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1)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创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把教育系统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提高教育治理能力,赋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各级党委政府要确保办学安全,解决学校后顾之忧。

  (二)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要适应人民期盼和发展需求,巩固提升普及水平,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要多渠道增加普惠性资源,全面提升科学保教水平。义务教育要落实“五育并举”要求,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要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高等教育要促进内涵式发展,鼓励高校在不同定位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入实施中职、高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推动高职提质培优,稳步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关乎公平与效率、规模与质量、国家需要与个人期望,涉及思想观念、利益调整,要发挥关键领域改革的作用,带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综合改革。学校的职责归根结底是教书育人,要推动办学治校坚守育人的本源,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自主招生、特才特招等选拔机制,更好发挥“指挥棒”作用。要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持续优化教育教学秩序和综合育人环境,巩固拓展“双减”成果,防止反弹。稳步推进民办义务教育治理,落实“公民同招”和免试就近入学,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教育督导改革要重点完善常态化监测,强化结果运用和问责机制。同时,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拓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谈不上高质量的教育。要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推动政策、资源、投入进一步向教师倾斜,引导师范院校坚持“师范为本”、以培养教师为主业,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保证教师队伍有充足的师资来源,加快补充思想政治、音体美等学科教师。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倾斜支持,完善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轮岗的激励机制,扩大中小学中高级岗位比例,提高教龄津贴标准,吸引和激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五)着力完善保障条件。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体现在经济社会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等方面。要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全面落实各级政府支出责任,确保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低于4%。不断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健全各级教育生均标准,完善覆

  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把新增教育经费更多用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改善上,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推进教育数字化,全方位奠定教育发展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

  人民日报

  》(2022年11月09日06版)

  (责编:赵欣悦、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篇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的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肖峡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并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没有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便没有国家现代化的未来。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作为本届政府对人民的承诺。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似乎全社会对于教育的满意程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素质教育的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讲了多少年,似乎一直没有找到解决的路径。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求我们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没有教育的肥沃土壤,永远不可能有盛开的科技之花,更不可能有丰硕的经济之果。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教育的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的增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大教育事业投入。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将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地方财政也都要增加投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真正地花好这增加的近500亿元教育经费,对此应该有一个科学的分配机制,确保它能够用在最重要、最紧迫的方面。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国家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解决了教师的工资、生均公用教育经费等问题,但是由于教育问题的欠账太多,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所以,不能认为教育的投入已经差不多了,而是应该继续优先发展教育,加大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希望能够努力兑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目标,在中央财政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先要求教育支出占到公共财政的20%。建议尽快建立分类指导的义务教育国家基准,保证所有地区所有学校的水平有一个最起码的标准,为保证这个标准的实施,必须实事求是地确定财政教育经费的分级保证与转移支付的比例。

  第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与思考教育的本质,回到教育原点。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教育哲学的思考,需要教育思想的引领,首先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想清楚教育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样的根本性问题,教育才有正确的方向,投入才有真正的效率。我们似乎都知道,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分数,还要为孩子的生命奠基。但是,在中小学教育生活中,分数恰恰成为教育至高无上的追求,成为衡量教育品质的标准。在大学,就业成为最急迫的任务,成为判断大学品质最关键的指标。分数与就业,成为我们整个教育的原点,成为教育的重要追求,这是中国教育许多问题的滥觞。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我们一直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是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因此,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判断教育的成功与否,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推进教育的改革,也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开始。我们主张应该让教师与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美好的人性,应该从幸福的童年开始。把童年和童心还给孩子,这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人的一生其实是围绕童年展开的。教育不仅是为未来的幸福做准备,教育生活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这样的幸福不是简单的感官快乐,而应该是完整和谐的人生体验。因此,给孩子多样化的教育,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世界,帮助他们获得多样性的发展,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成功地解决了“穷国办大教育”的难题,逐步从一个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大国。但是,教育面临着一个“再出发”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追问教育的原点,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教育素养,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重新认识教育,思考教育,理解教育的使命。

  第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我们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非常密切。首先,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如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人均受教育年限、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区域教育的发展状况等最能体现一个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其次,科学发展观的重点、难点在教育上。有资料表明,我国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占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5%的水平。2003年,我们消耗了全世界钢铁的26%、石油的30%、水泥的60%,才创造了全世界GDP的4%。这与我们教育发展尤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落后是有密切关系的。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考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片面、失调、不可持续地发展?这是在教育事业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中国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在教育事业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应该做好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在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同时,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大力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今年秋季起,“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同时要求继续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提高保障水平;适当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的补助标准;认真落实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这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7月3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

  第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公平与效率始终是教育发展不可偏废的问题。在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我们应该努力提升教育品质,优化教育结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深化教学内容和方式、考试和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话虽然不多,但显示了党中央和政府继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难题,必须有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出硬招,出实招,下功夫。

  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改革我们的考试与评价制度,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教育上来。现在的教育是以考试为中心的,一考定终身,一俊遮百丑,为了好的分数可以不择手段地竞争,学校的高低贵贱也是在考试分数面前排队。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考试制度,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建立高考的立交桥,破除公务员与企业录用人才的学历壁垒,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任何时候都有成长与发展的机遇。

  第五,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津贴补贴制度”。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教师素质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素质,是影响中国教育品质的最重要因素。没有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就永远没有好的教育。应该认真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推动教师自觉地走专家引领、行动反思、共同体互助的道路,为教师的进修研究提供最好的服务,让他们能够真正享受教育的幸福。

  第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要求我们特别重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生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培育文明社会风尚。特别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这个问题虽然是在文化建设部分提出的,但同时也是教育的重大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就谈不上凝聚力。所以,应该通过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把这些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融进我们的教育中。

  树立和实现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是整个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没有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没有人的科学发展,也就没有科学发展的社会,也就不能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科学发展观不仅仅在于纠偏经济社会发展中唯GDP增长的倾向,作为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科学发展观对于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篇八: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表述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也是民族的未来大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我们要注重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质量是衡量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准。我们要加强教育的内涵建设,提高教育的质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要注重教育的公平性。教育的公平性是衡量教育公正的重要标准。我们要加强教育的公平性建设,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要注重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注重教育的阶段均衡发展,注重教育的机会均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要注重教育的创新性。教育的创新性是衡量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准。我们要加强教育的创新性建设,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要注重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注重教育的课程设置创新,注重教育的教育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推动教育的不断进步。

  我们要注重教育的服务性。教育的服务性是衡量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标准。我们要加强教育的服务性建设,注重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

  要注重教育的社会责任,注重教育的社会效益,注重教育的社会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真正成为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从教育的质量、公平性、创新性和服务性等方面入手,不断推动教育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篇九: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代表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的殷切期望,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热切期盼。教育要使人民满意,就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做到教育发展为了人民、教育发展依靠人民、教育成果人民共享。学校是否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看其教育目的观“为了谁”,即教育活动是否以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看其教育动力观“依靠谁”,即建设发展是否以教师的劳动和创造为立足点和根基;看其教育自觉观“我是谁”,即学校的价值取向是否符合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教育行为是否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为了学生的成长是破解一切教育问题的关键之匙

  教育发展为了人民,根本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学生的成长,是学生、家长、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心愿。既然大家对待教育的根本态度是一致的,我们就可以本着协商的精神,一起来探讨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教育方式,在诸多绝对性的意见中达成相对性的一致,以此作为指导学校教育发展的思想基点。如果学校提供的教育能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积极、正向的转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家长感知到学生的成长,教育距离让人民满意的目标就不远了。从学生的成长出发,提供让公众满意的教育服务,是教育者应为之努力的方向。

  为了学生的成长,就要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利,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长期以来,大人总是习惯于以成人的视角去审视孩子的世界,总以为他们“什么也不知道”,总想去替他们做主,使之成为大人思想的复制品和应声虫。殊不知,孩子也是人,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和思维能力,在某些方面的认识水平甚至胜过成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天赋的学习权利,有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接受什么样教育决定的自由。在教育中,孩子的想法是最不该忽视的,学生的选择是最应该尊重的,一切有效的教育皆从这里开始。

  为了学生的成长,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学校的教育活动。很多德育活动,之所以成效不显著,一是形式化,学生在无意之中充当了为大人表演的道具。然而,什么也逃不过学生敏锐的眼睛和敏感的心灵。教育具有不可试错性,稍有不慎就会抵消之前所有的教育成果。二是缺乏教育性,在确定“做什么”活动之前没有想好“怎么做”“为什么做”,没有释放出活动对学生成长具有的多方面教育意义。学校的任何活动,只有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去设计和指导,使丰富、真实的教育性蕴含其中,才能达到显著的教育效果。一切教育问题,只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都会迎刃而解的。

  依靠教师的力量是提升学校教育水平的立本之基

  教育发展依靠人民,关键的是依靠教师的力量。教师的力量,表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的过程中,教与学的任务、育人的目标得以实现。

  依靠教师的力量,就要高度重视教师的研修,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教师是需要智慧与道德并重的职业,德才兼备是对教师本然的要求。学习,是教师本能的职业需要。学然后教,通过学习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境界,教师的智慧才不会枯竭,德行才不至枯萎,师者的身份才能得以维系。

  依靠教师的力量,就是深入发展学校的文化,滋养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在教育事实中践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形成教师群体的思想特质和精神气质,形成共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使自己的教育生命与学校的文化同生共长。教师也是学校文化的享有者,文化为教师提供人文关怀和学术养分,滋养着教师的教育素质,升华着教师的教育能力,拓展着教师的精神疆域,从而向着教育家这一目标迈进。

  坚守教育的本色是获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必由之路

  教育成果人民共享,最核心的是遵循教育本质和规律。学校把自己的教育事业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教育者不把自己看做教育精英而当成普通群众的一员,就是坚

  守住了教育的本色。

  坚守教育的本色,就要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政策、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就要把党的教育政策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走出一条学校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学校的教育成果,即学校的文化建设成果、教师的育人成果、学生的学习成果等,能让政府放心、学生及家长满意、社会认可,才意味着把教育政策落到了实处、取得了实效。

  坚守教育的本色,就是坚定不移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实施素质教育,没有群众的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既是用优质的教育服务群众的过程,也是引导、说服群众,使素质教育深入人心、获得更广泛支持的过程。如此,学校教育的影响从校园延展至校外,从学生扩散至公众,素质教育成为全社会认同和拥护的教育价值取向,走出应试教育的羁绊指日可待。

  教育成果人民共享,重在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密切学校与群众的联系,相信群众的教育觉悟,向群众取经,问计于群众,获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满足群众合理、正当的教育要求,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篇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背景

  教育是国之重器,为了实现大国崛起的梦想,中国必须在教育领域不断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全国各地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教育良性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保障。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实现中国教育健康发展,成为一名有着高辨识度的卓越教育工作者。

  二、活动组织

  本活动总领导:各级政府领导

  本活动执行机构:教育部门、学校

  本活动组织方式: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学校主动参与配合,开展一系列活动和措施

  三、活动内容

  (一)强化师资力量

  优秀的教育教师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各级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的保障下,重点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水平,加强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二)优化教育设施

  提升学校硬件设施水平,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实现师生双方的减负。政府要下大力气,注入足够的资金,建设齐全、设施优良的学校教学设施、宿舍设施等,保障学生的安全和体验;学校要加强管理和维护,建立设施巡检和保养维护制度。

  (三)加强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制定严格的教学质量标准和指导意见,恰当时机对教师、学生进行考试和测试,及时排查教学质量问题,并制定整改方案。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教学监督等活动,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

  (四)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教育事业始终追求的目标,各级政府和学校要创新招生政策,开展专项扶持,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教育公平的权利。例如,通过学区划分或者学校内部选拔学生,掌握整体均衡和群体优先的原则,保证教育公平和质量。

  (五)注重教育全过程的关注及家庭教育

  针对不同学龄段和年龄层次的学生,关注教育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进一步做好家长教育,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孩子教育,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发挥作用,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活动成效

  经过本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活动,我们实现了以下目标:

  (一)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加强教育教学质量,严格考试和测试,我们有望获得更高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二)促进了教师职业发展和工资待遇提升

  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职业发展规划,这让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拥有更高的热情和动力,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现了教育公平的目标

  公正公平地择优入学,重视学生发展多元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等等,都使学生在教育中实现公平。

  (四)优化学校教育设施

  学校硬件设施水平得到相应提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五)提高教育教学成就和竞争力

  通过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学生与外界接轨现实,能够更好地

  适应未来市场的竞争环境。

  五、总结

  在各民族宝贵文化的积极交融中,我们努力将教育事业推向前进的道路。这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活动,将构建出一条新的未来之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现实。

推荐访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办好 人民满意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