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建议(9篇)

时间:2023-05-02 13:55:06 工作要点 浏览次数:

篇一:意识形态工作建议

  

  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议

  意识形态工作是指一个组织或政党根据其特定的意识形态、思想或理念,对群众进行教育、组织和宣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意识形态工作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下是我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议:

  一、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性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不同群体和不同时期的需求和心理,我们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理论支撑,通过对政策的解读和理论的讲解,让群众真正理解和认同我们的意识形态。为了实现针对性,我们需要注重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群众的意愿和需要,深入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会心理,及时调整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心和方向,以期实现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宣传政策的创新和文化内涵的更新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我们需要在宣传政策上创新。创新可以是形式的,即我们需要在宣传方式上尝试一些新鲜的手段和形式。比如,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以图文并茂、短小精悍的方式传递政策信息。创新也可以是内容的,即我们需要在政策内涵上做出创新。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加强思想理论创新,从政策方向、内容、质量等多方面提升宣传政策的舆论效应和认同度。

  三、建立群众参与的机制和平台

  实现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必须重视群众的参与。在具体工作中,要建立起群众参与的机制和平台,利用社会化网络、媒体和其他传播渠道,建立群众反馈渠道和舆论监督机制,让群众能够直接参与运作、直接表达需求和意见,并及时得到反馈。这样可以不仅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投入感、认同感和参与感,还将促进工作的优化、升级和效能的提升。

  四、培养意识形态工作者的素质和创造意识

  意识形态工作者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因此在人才建设上需要加强培养和管理。首先,需要培养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其次,需要注重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高为民撰文和有效表达政策的能力;最后,需要重视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并不断提高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以上是我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二:意识形态工作建议

  

  意识形态工作存在不足及建议

  意识形态工作是指在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进行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工作。在中国,意识形态工作一直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然而,意识形态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看法和建议。

  1.缺乏创新性。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按照既定的思路和模式进行的,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人民的需求。

  建议:加强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新的宣传方式和手段,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缺乏互动性。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单向的宣传和教育,缺乏与人民群众的互动和交流,难以真正了解人民的需求和心声。

  建议:加强与人民群众的互动和交流,倾听人民的声音,及时反馈和解决问题,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缺乏科学性。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基于主观意识和经验的,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难以真正了解人民的需求和心声。

  建议:加强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4.缺乏个性化。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针对整个社会群体进行的,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心理。

  建议:加强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宣传和教育,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心理,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持。

  5.缺乏实效性。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宣传和教育,缺乏实际行动和成果,难以真正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建议:加强实践和行动,将宣传和教育与实际行动相结合,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6.缺乏民主性。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由少数人决定和执行的,缺乏民主和参与,难以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建议:加强民主和参与,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意识形态工作中来,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7.缺乏透明度。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不透明的,缺乏公开和透明,难以让人民了解和监督。

  建议:加强公开和透明,让人民了解和监督意识形态工作的过程和成果,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8.缺乏多元性。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单一的思想和价值观,缺乏多元性和包容性,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心理。

  建议:加强多元性和包容性,尊重不同人群的思想和价值观,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和支持。

  9.缺乏人性化。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机械化的宣传和教育,缺乏人性化和情感化,难以真正触动人们的内心。

  建议:加强人性化和情感化的宣传和教育,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10.缺乏长远性。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短期的宣传和教育,缺乏长远性和战略性,难以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建议:加强长远性和战略性的思考和规划,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和计划,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篇三:意识形态工作建议

  

  县域偏远乡村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县域偏远乡村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本文是在大量的调研工作基础上,包括镇里村里有文字记载的材料,翻阅了大量意识形态方面的著作,关注了改革开放前后乡村变化的文献,特别是与或熟悉或陌生的村民面对面的交流,(在多种场合情境下,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性)。从书面材料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概括罗列出类似这样的偏远乡村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五年来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新变化新动态,并提出相对应的举措,希望这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能对类似的偏远乡村在治理和振兴方面起到切实的作用。

  乡村振兴不是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本身资质和禀赋不错的乡村的振兴,而是要带动地处偏远,基础薄弱的乡村共同振兴,实现整个区域范围的乡村全都实现本质性的变化,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人是关键性因素,人的思想内核、精神状态、价值追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可忽略。经过调研发现,一、偏远乡村意识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1.农村思想变得多元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农村的思想由单一变得多元化复杂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个体独立意识增强,集体意识减弱。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一纸契约拉开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打破了长久形成的以集体为单位的劳动方式,极大解放了农民的思想意识,提高了劳动是为了“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的积极性。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迁,这种主体意识的觉醒逐渐演变成“什么都是自己的,集体干我何事”的自私自利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对村集体事务漠不关心、高高挂起,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起冲突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以个人利益为先,漠视甚至损害集体利益。

  (2)精神世界中“仇”的成分增加。具体表现在“仇官”、“仇

  富”、“仇基层组织”、“仇比我强的”。现在很难看到基层组织与村民“鱼水情,一家亲”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一厢情愿的认为凡是村集体做出的决定都是为了村干部自己着想,村干部富一点都是贪污的,甚至出现天下没有不贪的官等等极端片面的认识。

  (3)“金钱至上”、“唯金钱论”等腐朽思想甚嚣尘上。为了金钱和利益父子反目、兄弟翻脸的戏目不时上演。

  2.农民权利意识变得多样化

  目前农村地区特别是县域偏远地区农民在权利方面的认识理解与过去相比呈现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以下几点现状:

  (1)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农业农村方面的不断发展,农民的家庭经济得到了普遍好转,农民对于自身的财产性权益的获得更加看重。特别是近年来,中央不断出台农业农村方面的利好政策,比如取消農业税、延长土地承包年限等,刺激了农民朴素而敏感的经济神经,经济权利不断丰富,农民的国民地位不断提升。有利于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经济水平,分享改革成果,活得更有尊严。

  (2)主体权利意识仍然淡薄。由于几千年的封建道德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农民是天然的个人主义者,当有关乎到自己的利益受到影响和侵害时,则毫不犹豫的跳出来表达不满和愤恨,而当公共事务需要个人出力或者表达意见时,则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一种公家的事总会有公家的人做的心理。主体参与意识和公共服务精神并没有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呈正比生长。

  (3)随着农村集体土地整治和农房集聚的深入开展,通过拆迁补偿一夜暴富的想法时有滋生,往往使农民产生非理性的想法,提出非理性要求,做出非理性的诉求,使得一些基层工作很难开展而滞后。有些甚至坐等拆迁发财,将勤劳致富的传统抛之脑后。当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对政府的方针政策曲解、反抗,甚至全盘否定。

  3.乡风民俗的恶化和道德水准的下滑

  近年来,偏远农村的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时有发生;升学办升学宴,买房办进屋酒,甚至买个车都要放炮办喜宴;结婚嫁女天价彩礼事件也时有耳闻,这无形中加剧了攀比心理的产生和农民的经济负担。封建

  迷信、封建陋习仍在农村横行。具体表现:

  (1)丧事大操大办。调查发现,在偏远乡村操办白事耗时漫长,一般持续5-7天,白天流水席,寓意绵延流长,晚上彻夜打麻将打牌,明为“陪作”实为赌博;流程复杂仪式繁琐,发讣文告亲戚、移尸报丧、拜忏入殓、出丧入土、丧饭转送、做七转煞等等,而且各地根据地域习性,会衍生出名目众多的规矩。比如当病人即将离世时,全家老小必须齐声痛哭,同时烧“落地钱”;死者家属报丧的时候要拿一把黑色长柄伞,伞尖朝前,那么亲属见了便知是报丧。

  (2)求神拜佛常态化。通过发放调查表的形式统计发现,70%的农村家庭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会烧元宝纸钱,特别是农历七月十五和新年的时候更盛。也有很多人专门到寺庙里烧香祈福,求姻缘、求生子、求康泰、求学业等等门类繁多。

  (3)算命之风公开化。近年来,偏远乡村时有大师半仙出没,由点到面蔓延,名号响彻方圆十里,甚至有人百里趋之。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问:你对算命相师是否相信,62%的调查对象选择了相信,25%的调查对象选择不可全信,只有13%的调查对象选择不信。

  4.农村的宗教信仰问题有所抬头

  从人数上看不断增加,宗教信仰年轻化趋势加剧,主要是偏远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比率较大,家中儿童由爷爷奶奶辈带养,儿童的自我分辨力较低,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宗教信仰的种类繁杂,有天主教、基督教,并且各类土生土长的信仰也掺杂其中。针对宗教问题专门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相关的情况梳理如下:

  (1)调查时间范围。在XX年8月1日至15日半个月的时候里,走访了XX县XX镇、XX镇的八个地域上偏远行政村,发放了总计X份调查问卷,有效收回X份,有效率X%。

  (2)调查内容。在问卷上设置如下几方面问题: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调查对象信仰类别,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所信宗教的信息;调查对象信仰何种宗教,信仰时间多长,受哪种媒介影响;调查对象信教前后在生理心理上有什么变化;调查对象对我国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

  (3)调查结果分析。从有效回收的X份问卷中可以看出,有宗教信仰的有X人,占比X%。从性别比例上看,女性信教人数有X人,占比X%。男性信教人员X人,占比X%。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农村女性信教人员远远大于男性信教人员。从年龄层次上看,30岁以下的有X人,占比28.7%,30岁至50岁的有X人,占比31%,剩余是的50岁以上的,占比X%,从这组数据上可以看出农村宗教信仰人数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越容易信教,這与一般宗教人群发展状况相符。另外,宗教信仰的年轻化趋势比《中国青年报》在XX年度的统计数据高了两个百分点。从所受考试程度上看,高中以上信教人员有X人,占比X%,初中以上信教人员有X人,占比X%,初中以下信教人员X人,占比X%。

  二、经过调研分析提出如下对策

  1.农村思想多元化的成因及对策

  (1)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片面强调以经济成绩论英雄,忽视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和强度,从而使两者失去了平衡,导致个人主义思想横行。农村信息获得的不均衡化,特别是移动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每天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冲击,由于自身文化素养的单薄,缺乏对信息的过有效过滤和筛选能力,很容易受到夸大化片面化的舆论影响,进而腐朽没落的思想就有可乘之机。基层组织的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够,宣传的手法不够新颖有效,宣传的角度不够准确到位,从而使工作浮于表面,没有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去,没有真正达到实效作用。

  (2)基层工作者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老百姓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懂得扑下身子沉下心去的重要性,在倾听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培养与群众的感情,让群众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你的工作温度和力度。在新时代,面对世界各个角度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数量庞大鱼龙混杂的信息冲击,基层工作者要的敢于担当的勇气和果敢,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思维,善于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去伪存真,将真正有教育意义和宣传作用的正能量输送到人民群众心里。在互联网和移动多媒体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注重工作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和多变。在广泛

  利用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传播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网络微信、短信、钉钉等新颖独特的传播工具,结合可看性可读性思想性内涵性,且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宣传内容,提升宣传的正面宣传效果和现实感染力。

  2.导致偏远农村农民权利意识分化,主体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市和农村的鲜明分界和固化壁垒,将农民挡在城市文明高速发展的轨道之外,农民群体文明素养的提升远远落后于城市群体,千百年来形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生产方式短时间内得不到根本改变,群体性格特性温和缺乏突破性,遏制了农民群体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那么势必提高偏远乡村农村的法律意识,在这方面法律服务的输入是比较直接有效的方式,比如一些有条件的职能部门定期提供“法律下乡”、“服务下乡”和“信息下乡”,主要体现的是国家、市场等村庄外在主体在乡村治理创新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实际上,在推进乡村治理创新的过程中,那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的各种形式的传统资源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研究表明,某些乡村的传统因素不仅未成为农村现代化的障碍因素或随着现代化而自然消失,反而却成为当前和今后进行乡村治理实践最可借用的资源。近年来,乡村治理创新的非常值得肯定的另一个趋势就是重视挖掘和利用乡村自身所蕴含的传统资源。

  XX近年来在全省大力推广的“文化礼堂”建设就是一个颇有新意的尝试,这里以我调查过的缪家的做法为例来介绍这一创新性实践。缪家的“文化礼堂”建设的基本背景是,农村经济发展以后,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亟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筑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镇村两级行政部门认真总结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探索出通过村级“文化礼堂”建设来发掘村庄传统治理资源,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在启动之前,就确立了根据各个村庄文化资源特色,采取不同的建设策略的总体思路。

  3.治理乡风民俗问题,促进乡村道德建设

  乡村治理注意体系化和实效性,应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特别是村级行政部位要有创新引领意识,健全和创新村党组

  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在三治融合的过程中,强化法律权威地位,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让德治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在村民自治方面,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开展专项文明行动,遏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另一方面,要将硬约束与软约束结合起来,发挥道德约束和道德法则的显性功能,加强乡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包括道德惩戒机制在内的乡村道德调节和约束机制。基于建立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的现实需求,将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各项举措制度化、规范化。例如,各地可以结合实际,出台符合法律规定并经有关部门审核的群众广泛参与制定的村规民约,坚持奖惩相结合,对违反村规民约的不道德、不文明村民酌情给予批评教育、责成其赔礼道歉或赔偿损失等,从而使村规民约既接地气,又能得到大家的共同遵守,真正发挥其道德约束功能。

  4.宗教信仰问题的分析与应对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宗教信仰的原因,30%的调查对象表示宗教信仰是受周围人群的影响,其实并不知道宗教是什么范畴,从何而来因何而去。单纯的从众心理,当周围的人群都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自己不参与其中的话,有被孤立失去信任的可能性,因此参与。有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表示有了某种宗教信仰后,心灵得到了宁静和寄托,独处的时候不会有孤独感,感觉有神灵庇护左右,走夜路也不怕了。同时大部分信教人员认为宗教信仰可以去病消灾,命寿延年,所以在条件轻微允许的情况下就受父母或者夫妻一方影响自然而然的加入信教行列。

  应对农村信教问题的举措:

  (1)加强宗教信仰观念的引领。在农村偏远地区,对宗教的认识途径停留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老一辈人自成一派信仰思想,这样的认识往往带有偏差性和误导性,不利于正确信仰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所谓不能正确信仰不如不信仰。在这一方面的思想引导,镇村两级行政部门要有担当意识、责无旁贷。既要有理论上的积极引导,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念通过多种渠道适时适机的传达到位,让人民群众乐于接受;又要有实践中的宣传精准化,根据地域和人员特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影响手段和方式,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2)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属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的宗教信仰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几十年来,在贫穷落后中摸爬滚打的劳动人民希望在精神求得安慰,鲁迅笔下的闰土在一个香炉上寻找精神慰藉,以释放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压力。因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偏远农村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投入更多的關注,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创造更多的致富和就业机会,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每个人都有一份投入精力奋力耕耘的追求,提高了生活水平,充实了精神世界,自然就能正确的对待和理解宗教信仰问题了。

  (3)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整和平衡乡村宗教信仰的重要手段。在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既美化了农村环境面貌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利于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和传播。每个地方都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务必避免“拿着金饭碗要饭”的尴尬局面,大力挖掘本地区的生态文化资源,加以重组提炼包装并推向市场,既是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也是地方文化经济的壮大和发展。当然,也不能忽视个体的文化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定期举行群众乐于接受的文化娱乐活动、民俗文化表演等,让群众参与其中。

  县域偏远乡村意识形态在新形势下呈现的变化促使领导干部要有动态化管理意识,常抓常新,常抓不懈。紧紧抓住村民自治的制度载体,积极培育村民的主体意识,促成自由、平等、独立、自尊、自强的精神内核的养成。

篇四:意识形态工作建议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_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思考

  高校是散播和弘扬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场所,也是各种意识形态激烈交锋的前沿阵地。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经历许多坎坷与挫折。这项工作必须依靠不断的实践来进行,虽然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方向上把关,但是并没有一套系统而完整的意识形态工作理论作为指导。因此,我们必须正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解决,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才能稳步推进。

  一、高校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淡化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正在出现淡化的情况,部分大学生刻意夸大我国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打开网络,到处可见歪曲真理,篡改传统,戏说历史、渲染阴暗、炒作虚幻的视频、热衷于揭历史伤疤,唯洋是瞻。当然,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高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说明我们的价值信仰和理想信仰仍然是值得深思的。

  (二)对于改革发展信心不足

  在“四个自信”中核心就是文化自信,这是关乎每个人的根本,大学生受西方思潮和现实困难影响,不能客观地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和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差距,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高校出现的读书无用论、关心眼前利益而不重长远利益等等,都是信心不足、道路不自信的一个折射。

  (三)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對高校意识形态产生影响

  随着互联网快速兴起,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我国最为活跃的意识形态领域之一,网络文化形式多样,但是舆论反应不代表事情真相。有些夸张的声音,只是暗合了人们的心理感受。这种脱离事实的价值判断,必然对高校意识形态产生影响。使很多学生有意无视事实基本点,以道德名义对当事人进行“舆论审判”。这些问题都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四)体制机制上不够完善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需要各部门、各学院以及全体教师的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但目前有些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形成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性互动体制。

  二、高校意识形态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发展淡化了政治意识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意识形态相关工作,也将受制于经济发展状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对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提高了重视,分配制度也不再是单一的按劳分配,多元化的分配方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财富观,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重大影响。高校师生面临这些矛盾会产生一定的疑惑,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从而引发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质疑,以及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淡化。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存在误区

  随着高校学科设置的多样化,各类高校成员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或多或少误解。总体来看,有四种错误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学术含量,单纯认为它的功能就是对于党的思想方针的宣传,否认了它的科学性。第二种观点认为,政治理论课只需要教授形式精彩,从而忽视了课程的内容。第三种观点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实际用途,觉得它是纯理论的学科,这种想法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错误的,事实上,实践是理论的最高体现,认清实践的重要性对理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进行社会实践,同时这种观点还否定了实践教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第四种观点认为,实践教学优于课堂教学,这种观点与前一种恰恰相反,认为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任务。这四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错误观念,都阻碍着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发展。

  (三)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激荡

  新时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给国家力量的各个方面带来了挑战,各国文化相互激荡。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是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但是他们向我国高校传播他们的主流意识形态,这对我国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形成一种考验。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进行悄然渗透,动摇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秘密,这种极端的手段是非常恶劣的。加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些地区还比较落后,这就为部分学生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凿通了开口。

  (四)受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增大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难度

  现在高校大学生已接近00后,他们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新时代青年,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中长大的,在他们从小受的教育中缺乏有关理想信念、意识形态等政治思想性教育,他们所感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无二致,所以他们并不觉得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制度区别有多么重要。这无疑给高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增加了难

  度。

  三、高校意识形态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坚定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意识

  要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对此有高度的重视,必须把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看待。高校作为各种思想潮流的交汇场所,如果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就容易导致错误思潮泛滥的现象,而高校青年学生由于其自身特点,极其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把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进行建设。

  (二)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

  进行理论学习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为此,必须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

  首先要强化教材方面的建设,针对性地理清学科与教学体系与对学生理论教育目标的相互关系。

  第二,要发展提升教学方法。“三进”工作的贯彻执行情况与学校教学方法的好坏息息相关,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授课单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最主要的问题,并造成了非常不理想的授课效果。对思想理论课的改进需要充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坚持与时俱进。充分调动高校学生参与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创新发展“三进”工作的载体。“三进”工作关键在于落实到大学生的心里,而非表层的工作,这就需要依靠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同学们能够自觉学习。

  第四,在“三进”工作中坚持针对性,提升实效性。从学生的实际思想

  与学习方面的特点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地工作部署,回答大学生群体普遍关心及涉及到重要思想理论的问题,从观察并发现经常困扰大学生现实生活的问题出发,积极主动的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其中,增强“三进”工作实效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实例增强理论的普遍适用性,使大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并对当前亟待解决的具有突出矛盾的重点问题进行科学的、有信服力的、通俗易懂的解释。

  (三)努力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

  高校教师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任务、提升高等教育事业水平目标中当之无愧的主要力量。作为成功的老师,要使学生在政治高度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面对社会发展中的复杂情况,当代社会需要更多能够传播正能量的大学教师。教师群体作为思想引领者,需要用合理的方式对于社会中出现的矛盾进行思考,并在进行客观评价之后给予解答。如果教师从根本上否定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思想上的根本错误,不利于社会发展,对学生的思想发展更是非常有害。

  (四)着力加强高校对网络媒体的运用与管理

  在现代社会中,网络媒体在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活跃的发展更需要有效的监管,加强高校对网络媒体的运用与管理是塑造意识工作的重要方面。高校只有积极参与到网络媒体的运营中,才有可能掌握意识形态建设的话语权。利用新媒体时代的有利条件进行思想教育宣传工作,要始终坚持把意识形态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必须坚定不移地恪守正確思想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践行党中央的各项要求中引领高校政治思想意识,对校园网络空间的方方面面进行管理,加

  大监查力度以确保正确的引领方向。

  (五)全力打造一支维护意识形态的队伍

  维护高校正确的意识形态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队伍。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首先急需将德育工作队伍的优化建设作为重点,要在建设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人员的综合素质,贯彻科学理论的指导,并对思想意识教育体系进行规范化地管理,保证队伍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也要注意人才的培养与进步,多创造培训与深造机会,使高校的专业队伍水平得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工作中成为一支素质出众、能力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学习能力强的“可靠、优秀、高水平”的专业化队伍。

篇五:意识形态工作建议

  

  意识形态领域是意识形态方面、范畴、范围内的精神层次的概念,属上

  层建造,重点在乎识形态,而意识形态普通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的整改措

  施,希翼对大家有所匡助!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的整改措施篇一

  本人按照镇党委的安排和部署,积极主动参加党委组织的学习,认真学习了

  有关必读篇目、做好学习笔记。

  通过认真努力学习,本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

  裂斗争有了清醒的认识,现在按照学习教育的要求,本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

  真反思和检查,做出了在今后工作中的整改措施,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现将

  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系统地学习政管理论方面比较欠缺。

  二是满足与当前的事务性工作,而

  对探索新形势下工作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较少,工作的规范性和计划性有待进

  一步加强;

  三是思想政治学习工作要进一步加强;

  四是学习相关业务知识的积极

  性不够高,工作不扎实;

  二、产生问题的根源

  1、理论武装不够。新形势下,没有能像重视抓业务工作那样,时刻注重抓

  理论学习;

  主观上对加强理论学习的紧迫感认识不足。

  特殊是认为自己文化层次

  较高,自我感觉理论知识水平较高,因此缺乏进一步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总认为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够用了,缺乏一种挤的精神、钻的精神、苦的精神,往往以工作忙为借口,不能很好地坚持学习制度,不能很好地用科学

  发展观解决工作发展中的问题,抓工作往往凭经验、凭热情,缺乏理论思量,以

  致有时处理问题时不能把握关键环节,造成工作开展达不到“创优”的要求。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不够。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存在着

  忽视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的倾向,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够,自觉开展

  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不足,对思想、纪律、作风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和苗头,缺乏足够的重视;

  一定程度上存在着

  “好人主义”和怕得罪人的思想,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缺少改革创

  新的勇气。

  3、宗旨意识不够强。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经济转轨的新形势下,在开展

  工作时,群众观点有所弱化,想问题、办事情,有时不能彻底从群众利益出发。

  4、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全面。没有很好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往

  往拉不开情面,不能很好地开展积极、健康地思想斗争,导致一些问题未能有效

  防范,未能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一定程度也影响了工作。

  三、整改意见

  1、加强政管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学习要按照年初制定的学习计划完成所

  规定的学习内容,结合自身分管的工作写出有分量的理论研究文章或者心得体味。

  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加强政管理论修养,特殊是要学习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和“十七大”精神,深刻领略好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增强实践“三个代表”

  的自觉性。

  2、加强工作的规范性和计划性。对各类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部署,并明确应实现的工作目标。

  3、进一步落实责任。对分管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敢于作出决定,勇于

  承担责任。

  同时针对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

  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自身的要求。

  4、切实加强两个《条例》的学习、在贯彻和落实,努力在党风廉政建设上

  下功夫。以学习贯彻落实两个《条例》为主题,以构建警示训戒防线为重点,进

  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全面加强自律,认真研究新

  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中浮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保证自身的清纯性和先进性,切实做到自省、自警、自励、自重。

  5、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群众排难解纷,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对整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增强与班子其他成员的团结协作,增进交流

  与联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改变工作作风,调动自身的工作热情,坚持科学

  发展观,坚固树立三个为民思想和正确的政绩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探索和

  寻求新形势下各项事业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紧紧环绕“以人为本,服务为民”

  这一主线,不断开辟进取,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自身新的贡献和成绩。

  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的整改措施篇二

  意识形态工作对于我们党来说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系着党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是泛博党员武装头脑的工具,可以说意识形态有多深入,党员党性就有

  多强,意识形态并非虚无缥缈的,也不是天马行空、飘忽不定,它是以泛博党员

  为抓手,以宣传思想工作为载体,是有骨有肉,有血有气的。意识形态的骨就是广

  大党员,肉就是宣传思想工作。现将本人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情况报告如下:一、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一是健全组织保障机制。成立局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本人亲自担任局意

  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局党组副书记担任,其他班子领导成员,坚持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班子成员分工,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将全

  局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工作有压力,有力地推动了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为推进XX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是创新方式方法,推动理论武装不断深入。本人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局党

  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大力哺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的政

  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今年以来,我局党组先后多次组织全体

  干部职工召开关于意识形态及有关会议精神学习传达贯彻会议,重点学习了中央、自治区、XX市及区委意识形态工作文件,剖析了今年来发生在全区工作人员身上

  及身边的违纪违法案件及相关问题,赋予我们应有的警示。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使全体干部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

  责、守土尽责,认真履职尽责,严防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是加强思想引领,深化理想信念教育。1.落实“书记讲堂”制度。本人积

  极开展党组书记上党课活动,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2.抓好道德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建党XX周年、缅怀革命先烈系列活动。3.营造

  人人参预的氛围。通过召开会议、播放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动员干部职工积极

  主动地参预文明创建活动。

  同时,充分利用网站、媒体,积极宣传活动动态和好的做法,提升干部职工参预热情。

  四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认真履职。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做到“一

  把手”亲自抓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立党务政务公开制度,认真开展党务政务公

  开工作,依托党务、政务信息公开网,宣传栏等形式,及时公开本单位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财务预决算等相关信息。全年党务政务公开网共更新信息XX条。

  及时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的舆论监管;建立重大政策及项目的舆情风险评估

  机制,及时搜集、研判、处置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和社会动荡的言论。全年对外

  宣传管理到位,在网络、报刊无负面新闻。

  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存在问题

  一是理论学习坚持不够。存在以干代学,以忙挤学现象,不能持之以恒,理论

  联系实践有差距。

  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满足于一知半解,对一些难点问题解决办法

  不多,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力度。

  三是应用网络新媒体积极正面引导的意识和本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要努力构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格局。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

  重要性,努力健全完善党组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股室积极配合,共同提高意识

  形态工作的新格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摆上重要日程。

  二是要努力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法上下功夫。局党组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善于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教育与规划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充分

  运用个别谈心、耐心疏导、平等交流、民主讨论等方法,注重人文关心和心理疏

  导,使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入情入理、潜移默化。

  三是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归根

  到底靠队伍、靠人材。局党组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

  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努力打造了一支思想理论好、综合素质高、具有

  丰富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的干部队伍。

  四是要努力完善好党建工作的新理念。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抓好党建是关键。

  1.科学部署党建工作。按照区委党建工作要点要求,组织全局党员干部环绕

  新形势、新要求下党建工作的重点,精密谋划了全年的党建工作。从完善党建工

  作例会、开展“三会一课”等方面入手,制定了组织、宣传、纪检等工作计划材

  料,致力于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详细分解工作责任。明确了班子成员、股室和各支部的党建目标任务;在

  班子内部,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分工,党组书记负总责,班子其他成员结合分工抓

  好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党建工作。局党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情

  况汇报材料,研究解决重要问题,从而形成为了党组统一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

  落实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3.坚持监督检查严要求。对各项工作,做到了有布置必有检查,有检查必有通

  报。

  今后,本人将继续落实区委部署,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找准着力

  点和突破口,把各项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做到不放手、不松手、不缩手,推动主体

  责任深化、细化、实化工作的同时,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领导,树立楷模,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以宣传工作促发展,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高

  度,更好地履职尽责。

  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的整改措施篇三

  一、我市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莱州市始终以凝结主流意识形态为重点,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

  任制。创新舆论宣传模式,积极推广“宣讲时间”手机APP、“烟台宣讲”微信

  公众号,壮大主流舆论,推进理论普及大众化。拓展网络宣传新空间,各部门建

  立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并联合属地主流新媒体平台和网络大咖积极发出正面声音,“莱州声音”更加响亮、“莱州故事”更加动人、“莱州形象”更加靓丽。

  二、当前我市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面临种种干扰和挑战

  调查发现,一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和宣传有所弱化。

  突出表现在:

  有的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宣传内容上,唯书、唯上,机械地照抄照搬,在宣传方式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有的只重视经济建设,轻蔑和淡化意识形

  态工作;在党校培训上,虽然不缺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面的专业教师,但是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还不如人意。培训的主管部门在主体班次的课程设置

  上,往往注重业务培训和新理论、新政策的培训,很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课程。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化分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话语权。

  在网络信息传媒时代,互联网为大众提供了获取信息和发布观点的技术手段和便

  捷机会。

  信息一浮现就会被社会成员大量获取,无论信息真实与否,他们多数更

  加倾向于基于自身的理解、判断和分析对信息做出解读,相比较而言,党委政府

  在网络上的话语权权威还略显不够。

  2.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动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对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发现,目前社会

  价值观虽然错综复杂,但是总体上是积极的、进步的,但在一些社会群体中也不

  同程度的浮现不容忽视的现象。一方面,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产品不断丰富,一些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

  开始蔓延。

  有的调查者表示受媒体报导的事件影响,遇到孩子出事不敢救、老人

  摔倒不敢扶。另一方面,崇尚节俭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受到了冲击,高消费、拥有巨额金钱等成为一些群体人生的追求。还有部份被调查者对“文化糟粕的泛

  滥”反映强烈,认为有些文化产品彻底被商品化,一些低俗文化泛滥,博眼球等

  娱乐节目占领了黄金时间。

  3.西方文化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

  全球化正加速世界各国和各民族间的交流,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意识形态渗透,在经济之外一些附加西方价值观念的东西也引了进来。

  对青年一

  代的影响颇深,一些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悄然发生变化,严重冲击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影响了民众的民族认同感。

  例如,欧美大片充斥着各大影院,并且受到了强烈的追捧,在给人们带来视听享

  受的同时,也潜移默化中将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理念渗透给年青年一代。同时,我市还存在一些源自西方的宗教,这也为西方势力的宗教渗透提供了可能。

  三、对策建议

  1.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乎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引领和整合作用。

  对于浮现的各种社会思潮,我

  们要对通过文化发展的各种途径来宏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掌控社会意识的基本走向,在思想相对统一的基础上实现政治与社会的稳定。在舆论宣传领域,要勇于宏扬主旋律,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引导社会文化的发展,强化主流文化宣传

  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宣传还要注重“入耳、入脑、入心”,必须坚持以人为

  本,将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相结合,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质相结合,多宣传报导

  我市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和动人事迹。

  在对外宣传上,传播好莱州声音,讲好

  莱州故事。

  积极其群众解疑释惑、澄清误区,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面

  宣传和舆论引导。在宣传方式上,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实

  际、贴近群众。采取将意识形态融入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歌曲等与人们生

  活很近的文化产品之中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向人民群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在传播渠道上,分析不同社会阶层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针对性地建立适应不

  同社会层次的传播渠道体系,非但要进行学校教育、而且在电视、电影、网络等

  新媒体领域中也要多管齐下,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阵地不留一丝盲点。

  2.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

  领导干部、泛博党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领导带头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领域,领导干部、泛博党员同样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转载

  于::意识形态领域存在

  的问题的整改措施三篇文章)。加强领导干部、泛博党员的意识形态能力尤其重

  要。

  一是要加强思想辨别力,坚定正确理想信念。

  切实解决部份党员领导干部思

  想意识的懈怠和不坚定问题,加大对领导干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坚定正

  确理想信念,纠正错误倾向,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照,明确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国家、社会、人民的危害性,倘若任凭西方进行“西化、分化”,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二是

  增强理论创新力,引导正确社会思潮。面临各种各樣的社会思潮,领导干部、广

  大党员需要增强理论创新力。

  既要加强理论学习,又要在以史为鉴的基础上做到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辨别力,好的社会思潮要加以推广

  宣传,坏的社会思潮要果断反对禁止。三是提高共识凝结力,反对意识形态渗透。

  领导干部、泛博党员要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与所担负的责任,在西方国家对我国

  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过程中,提高凝结力,共同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四是恰

  当运用话语支配力,敢于批评错误言行。

  泛博党员、领导干部要在运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恰当运用话语支配力,在错误的言论面前敢于发声,敢于批评;在正确的言论面前敢于保护,敢于支持。

  3.规范网络和社会舆论引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在乎识形态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思想文

  化的多元化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以问题为导向,对泛博青少年和

  人民群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导

  向。学校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的主要阵地,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

  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学校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来贯彻广

  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内涵,便于泛博青少年将我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与学校共

  同遵守的准则统一起来。

  但在宏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同样要使学生认识

  到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意识形态造成的恶劣影响。二是在进行思想政治

  教育时走群众路线。

  建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对人民群众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由于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与接受能

  力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群体走群众路线,运用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来加强人民群众对我国国情的认识。人民群众比较注重的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能

  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使人民群众明确

  我们现在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根源上了解问题的所在,明确我国基本国情,将具体情况给群众讲清晰、道明白。

  同时,要使人民群众在教育过程中认识到自

  己的主体地位。不管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是我国意识形态的建设过程中,人民群众是主客体的统一,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使人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

  性,认清国情,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

篇六:意识形态工作建议

  

  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的对策及建议

  意识形态风险是指各种意识形态及其相关活动,对于国家、组织和个人等方面都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和风险,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措施。以下是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

  1.积极宣传和普及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推广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和法治观念,提高公众的思想政治素质。

  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辨别假信息、维护正常秩序的能力。

  二、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1.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意识形态风险的界定和防范措施。

  2.依法依规打击各种形式的非法活动和组织,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和监督,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和稳定。

  三、强化监管和管理

  1.建立完善的意识形态风险监测机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警和预防。

  2.加强对相关组织和人员的监管和管理,规范其活动和行为。

  四、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1.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和合作,吸取国际经验和智慧,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和分析。

  2.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意识形态风险和威胁,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五、增强群众的参与和管理能力

  1.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到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和化解中来,增强群众的参与和管理能力。

  2.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让群众了解最新的意识形态风险信息,及时进行反应和处理。

篇七:意识形态工作建议

  

  意识形态建议和意见

  1.倡导积极的思维方式。要积极主动,把自己的能力和才能完全发挥出来,首先要培养一种“无所畏惧”的斗志,而不是被周围的状况所左右。立足于现实,勇于面对一切困难,勇敢去改变和实现自己的理想。

  2.充分发挥个人优势。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长来选择做什么、怎么做,并善于学习和利用他人的优点,积极改进、完善自己。

  3.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应该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信息,合理认识真

  假,寻找有效的判断方法,增强道德水准,发展高尚的品质,建立励志理想,使之在生活中不断实践,最终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

  4.做到正确处理影响。正确处理外部因素的影响,把握健康发展方向,形成一种良好的情感状态,避免过度的消极影响而影响自身发展,以免意识受到影响。

  5.注重诚信道德。要以诚实和真实的信任作为做事的根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心存正义,以正直、诚实和忠诚的态度与他人进行交往,弘扬道德文明,在社会上展现出一个榜样。

篇八:意识形态工作建议

  

  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的对策及建议

  意识形态风险是指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中,存在的一种可能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意识形态风险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意识形态素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意识形态素质,增强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意识,从而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2.加强网络管理,规范网络空间。网络已经成为了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渠道,加强网络管理,规范网络空间,对于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对媒体的监管,规范媒体传播。媒体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渠道,加强对媒体的监管,规范媒体传播,对于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4.加强对教育领域的管理,规范教育行为。教育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领域,加强对教育领域的管理,规范教育行为,对于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5.加强对宗教领域的管理,规范宗教行为。宗教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领域,加强对宗教领域的管理,规范宗教行为,对于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6.加强对文化领域的管理,规范文化行为。文化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领域,加强对文化领域的管理,规范文化行为,对于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7.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规范社会组织行为。社会组织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领域,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规范社会组织行为,对于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8.加强对外交往的管理,规范对外交往行为。对外交往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领域,加强对外交往的管理,规范对外交往行为,对于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9.加强对公共安全的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公共安全是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重要保障,加强对公共安全的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对于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0.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维护社会秩序。法律法规是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重要保障,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维护社会秩序,对于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篇九:意识形态工作建议

  

  意识形态工作意见建议

  意识形态工作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党和政府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是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学习教育的根本任务。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议包括:

  一、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公民道德品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二、组织全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抵制腐败、反对浪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

  三、加强文化建设,扩大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教育的投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加强文化衫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

  五、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国际视野,把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介绍给世界人民,促进各国文明交流和对话。

推荐访问:意识形态工作建议 意识形态 建议 工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