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工作4篇

时间:2023-04-30 10:55:07 调查报告 浏览次数:

篇一:关于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工作

  

  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调研报告(3篇)(篇一)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要点和主任会议安排,4月底至5月上旬,区人大财经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和财经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组成调研组,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章淑英带领下,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到区国资办、商务局、区粮食局、房管局、工信委、朝阳产业园、东市街道、北门街道等单位,对我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区国有资产的总体情况去年十月底,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复核的决定》,区财政、审计及国资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清查工作组,历时一个月,重点清查复核了31家行政事业单位,9个工程项目。本次调研有关数据在**年全区国有资产清查复核结果的基础上作了补充和完善。(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情况全区非经营性资产中房产面积为2296053.43㎡,已抵押面积8224.27㎡,非经营性土地面积为904336.5㎡。(二)经营性国有资产情况全区经营性资产中房产面积421927.276㎡(已办证面积87445.186㎡,未办证面积337890.75㎡,已抵押面积72321.706㎡),其中:住宅所管理的直管公房面积为**57.62㎡,其余经营性房产面积为220269.656㎡;经营性土地面

  积929421.7㎡,其中:已办证面积744411.69㎡(含城投674亩土地),已抵押面积641260.68㎡(含城投674亩土地),未办证面积185010.01㎡。1、经营性资产管理形式及隶属关系情况(1)资产已移交且经营管理权一并移交给区国资公司的房产面积有36856.156㎡,店面64个,分别占经营性房产总面积(不含住宅所经营性房产面积)16.73%的和店面总个数的6.14%。(2)资产已移交,但资产仍由原单位控制,经营收入仍由其自行收取,这类房产面积共有2314.04㎡,店面8个(沙溪农贸市场),分别占经营性房产总面积(不含住宅所经营性房产面积)的1.05%和店面总个数的0.77%。(3)资产未移交,授权经营(区商务局)的房产面积有19712.4㎡,商铺886个,分别占经营性房产总面积(不含住宅所经营性房产面积)的8.95%和店面总个数的85.03%。(4)资产未移交,自行经营管理的房产面积有161387.54㎡(不含住宅所经营性房产面积),店面有86个,分别占经营性房产总面积(不含住宅所经营性房产面积)的73.27%和店面总个数的8.06%。其中非住宅房管理所有营业店面65个,营业房面积5595.68㎡。(5)资产未移交,自行管理的政策性经营资产面积**57.62㎡,为住宅所管理的直管公房,由物价局定价,占全区经营性房产面积48.1%,住宅房管理所管理的直管公房总户数约为3500户,其中1/3为老旧危房,面积约6万㎡,1000户左右。**年住宅所危房维修费用66.9万元,维修户数约为180户。

  (6)经营性土地总面积929421.7㎡,其中449335.58㎡土地划归区城南投资公司名下,划转区国资公司的土地面积94877.29㎡,剩余385208.83㎡留在原单位。2、经营性资产的经营收入情况经营性资产**年经营总收入约为2232.61万元(不含住宅所经营收入),其中进国有资产专户495.3078万元,另有1737.3022万元未进国有资产专户。经营收入收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由区国资公司直接经营管理的经营收入有495.3078万元,占总收入(不含住宅所经营收入)的22.19%。(2)资产已移交,但经营收入仍由原单位收取的有2.3万元(沙溪农贸市场),占总收入(不含住宅所经营收入)的0.1%。(3)资产未移交,授权经营管理的是区商务局的资产(白鸥园、八角塘农贸市场和大江南),收入共计400.62万元,占总收入的17.94%。(4)资产未移交,自行经营管理的经营收入有1334.3846万元(不含住宅所经营收入),占总收入(不含住宅所经营收入)的59.77%。其中主要有:非住宅管理所经营收入478.31万元,文广新局资产经营收入220万元,粮食局资产经营收入270.42万元,朝阳产业园资产经营收入90.53万元,东市街道资产经营收入60万元,交通局资产经营收入52.72万元,北门街道资产经营收入34万元,卫计委资产经营收入34.22万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13.61万元、区农水局11.76万元。

  (5)资产未移交,自行经营管理的政策性经营资产收入为住宅所直管公房房屋租金收入339.27万元。二、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区国有资产规范管理始于**年,历经9年时间,全区国有资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国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仍有很大差距,国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存在资产流失风险。根据区委[**]9号文件的规定,区属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由区财政局统一管理,经营性资产由区国资办统一管理。但是目前,我区国有资产在监管的体制、机制上还没有真正理顺。监管和接受监管体系不畅,有的还仅停留在行业监管上,国资办对部分单位不能完全行使相应的监管职责,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且由于资产分散,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经营,无法充分发挥全区国有资产的整体效益,难以做大做强区级投融资平台。分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存在国有资产多头管理现象。我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单位和部门较多,主要有区国资办的国资经营公司、区商务局的商业国资经营公司,区房管分局的非住宅所和住宅房管理所,区粮食局的粮食国资经营公司和粮油收储公司,区工信委的国资经营公司、朝阳产业园的上饶市朝扬资产管理公司以及部分单位无专门机构自行经营管理等模式,由于多家管理,国资监管部门对国有资产监管难以到位。2、国有资产规范管理的意识不强。

  一是不够重视,不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存在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重资产数量、轻资产效益的思想,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产权意识淡薄,不少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房屋资产有多少,是否具有产权,是什么性质的产权,存在哪些风险所知不多;三是部分单位未建立严格的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将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3、国有资产基础管理不健全、不规范。一是未移交资产的原产权单位未建立完整的台账管理,有的虽建立了台账,但未实行档案电子化管理;二是大部分单位未明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国有资产管理杂乱无序,且由于单位人员变动,城市改造征迁等原因,国资管理缺乏延续性;三是部分资产的资产性质已改变未及时作变更,影响国有资产管理及时性和准确性。如:一小、六中两处都已由原产权单位收回做教学辅助用房,财政局、妇幼保健所、文化馆、图书馆四处资产也因为原产权单位工作需要已收回,经统计这部分资产约有**㎡。四是对财政投入新形成的国有资产没有及时入账,应移交的国有资产移交不彻底,资产大部分证件不齐,失去了融资效益。如:区商务局的原大江南商厦、八角塘部分资产、区粮食局的财富广场、非住宅所的65家店铺、上饶慧谷大厦、东市街道的海西酒店、北门街道的瑞成酒店等都未办理产权证。有的资产甚至连办证的原始基础资料也遗失,如:灵溪镇镇政府办公大楼建设图纸遗失。4、国资部门监管职责难以到位。授权管理国有资产的部门,没有按照授权经营管理协议执行,比如资产年度经营计划,经营状况未按要求上报国资部门;自行经营管理的部门,对外招租、拍租、招商未按要求上报国资部门审批,未将当年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资专户,也没有按规定交纳资产占用费;工程项目部的经营性资产,项目责任单位未及时向国资部门报备和按规定移接交,存在流失的隐患。大部分资产用于平衡项目物管费及拆迁安置,未产生任何收益。据**年全区国有资产清查复核,项目部房产面积总计90739.24㎡,经营性收入总计约131万元,分别是:住宅所五三花苑3500㎡、非住宅所解放安置小区10764.46㎡、灵溪镇铁路北移安置小区3150㎡、信息服务业产业园21000㎡、上饶慧谷16900㎡、上饶淘宝园28000㎡、商业国资公司长塘棚改项目7030.76㎡、区商务局带湖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394.02㎡。5、国有资产被侵占现象较为突出。有的企业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及改制时对资产清理不够彻底,导致有的资产被强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区就业局的三间店面从**年至今被原改制企业负责人徐焕冰强占,区工信委下属原纺织供销公司一套住房**年被原职工张启炉强占,原电池厂食堂于**年也被原职工郑强强占并翻新建起违章建筑,水南街道下属原常青机械厂土地于**年被改制企业负责人陈德强占。6、存在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象。部分国有资产未在该单位固定资产账上,但资产收益却在该单位财务账面上反映。如:区接待办的账面反映,**年8月至**年7月收取区国际会议中心场租费95.09万元,但会议中心及信州大酒店这两处资产产权单位为区城南城投公司。7、存在部分资产遗漏未上报资产清查

  调研中发现少数单位还存在有部分资产未上报,其中经营性房产面积3408.66㎡(区商务局宝泽楼5间店面108.66㎡、区粮食局粮油储运公司仓库约3300㎡),非经营性土地面积约600㎡(区工信委位于上饶县罗桥街道一处废弃砖瓦厂的土地)。(二)国有资产经营不规范、效益偏低1、部分国有资产经营不规范。一是部分单位未按规定申报国资监管部门,自行出租国有资产,如原区中小企业局自行将土地租赁他人;二是部分单位管理的资产,租赁收益偏低,如区商务局的白鸥园共有摊位500多个,但**年全年净收益只有168.14万;三是部分资产租赁时间过长,未充分发挥资产效益。如区人社局的信州饭店(20年)、东市街道的海西酒店(18年)、区商务局的原大江南商厦(17年)、北门街道的瑞成酒店(15年)、区国资公司的吉阳国际大酒店(13年)。2、部分国有资产收益未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区**年度国有资产收益总收入2571.8824万元,其中进国资财政专户495.3078万元,自行收取并上交财政非税收入账户1799.49万元。另有241.17万元国有资产收益既未进国资专户,也未进财政非税收入账户体系,未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主要有:①朝阳产业园朝扬开发公司90.53万、②区农水局6.74万元③区粮食局143.9万元(其中洪客隆67.4万元、盈盛家园1.5万元、粮油储运公司仓库75万元)。3、国有资产经营方式单一,效益低下。

  全区国有资产总量庞大,但经营方式基本都是租赁权拍租和协议租赁,由于方式单一,效益低下。特别是近几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和电商的冲击,国有资产收益更是不容乐观。全区**年度国有资产收益只占国有资产总额的5‰左右。4、国有资产经营税费等成本较高。由于大部分经营性国有资产是通过公司形式进行经营,且同时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除需缴纳房产税(12%)、增值税(5%)、企业所得税等税金外,还需交纳资产占用费(5%)和财政调控费(5%),国有资产的经营性成本较高,尤其是人员负担较重的单位,经营性收入入不敷出,收支难以平衡,如区住宅所现有职工绩效工资目前仍有资金缺口。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区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使用和保值增值,调研组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要强化对全区国有资产运营的决策和监督管理,研究解决全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主管部门、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单位在国资管理工作的职责,明确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国有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单位的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负总责,切实承担起本部门、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责任。要加强国资监管队伍建设。要在确保国资监管部门职责到位的同时,要加强监管队伍政治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综合素质和监管整体水平,使之与新形势下国资监管的要求相适应。各部门、各单位要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区国有资产管理规

  定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对全区现有多家国资经营机构进行整合重组,对全区的国有资产真正实行由区国资办一家统一管理。(二)明晰产权,健全管理制度。要进一步明晰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把应归国家所有的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范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彻底摸清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及国有企业资产“家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台账和数据库,认真借鉴外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制定出台《信州区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要建立资产保值增值的指导机制和考核机制,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对国有资产管理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通过建章立制,加强监督检查,从而提升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效果。探索建立国资管理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横向联网的动态管理信息平台,逐步对资产购置、资产出租以及资产处置等管理事项实现网上申报、审批,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行政事业资产信息,实行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环节的动态管理,以信息化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购置、新建、使用、处理、报损、移交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完善资产会计账目,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账目清楚、档案齐全。(三)严格管理,实现保值增值。一要提高资产的运行效率。在保证政府需要使用的前提下,对零碎、收益差或者闲置的资产资源,要采取对外出售、资产置换、挂牌招租等市场化运作形式,尽快盘活存量资产。要加强合同管理,研究制定房产租赁合同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权责条款和合约期限;对现存租赁期限过长的合约,相关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资产收益。二要加强监督管理。国资、财

  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切实加大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突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产权变动的监督,规范和完善非税收入的管理,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监管水平。三要加强房产管理。特别是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区国资办要会同相关单位,认真梳理分析原因,积极取得市里有关部门支持,对能采取措施补办手续领出产权证的房屋,要及时排定计划时序,明确责任要求,落实人员经费,强化跟踪考核,督促早办快办。对无法办理产权证的房屋,要探索发放内部登记证等形式加强监管。四是各工程指挥部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资产账卡、档案管理制度和使用情况报告,资产处置要报国资部门审核批准。五是开展专项清理,收回被强占的国有资产。由区国资办牵头,联合区法制办、各产权单位,开展专项清理行动,采取法律手段收回被个人强占的国有资产。(四)整合盘活国有资产,做大做强融资平台。加快国有资产整合盘活,充分发挥政府性闲置资产整体效益,将分散的资产集中、把僵死的资产做活,做足经营文章,将全区投融资平台做大做强。一要将全区所有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起来统一营运,整合到信州区投资控股公司,扩大信投公司资产规模和实力,提升融资能力,加大资本运作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二要加强土地收储力度。土地收储是融资平台做强的基础,要把所收储的土地资产纳入融资平台,增加平台的资产总额。增强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扩大融资规模,支持重点工程建设。三是加速城建资产货币化处置,尽快完成原各指挥部的剩余物业拍卖,回笼资金。(篇二)为全面了解我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区人大常委会于10月下旬启动了对我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调研组认真学习了涉及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文

  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并深入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和部分单位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现状近年来,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促进全区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截止**年底,全区276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为120.2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8.20亿元,流动资产62.48亿元,在建工程、无形资产29.61亿元),累计折旧3.33亿元,负债总额42.55亿元,净资产总额74.41亿元。截止**年9月,全区40家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49亿元,负债总额199亿元,净资产总额250亿元,上缴税金8000万元,从业人员867人。全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总面积581786.49平方米(其中经营性房屋面积125711.66平方米);国有林场面积36504.6亩。(一)国资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为进一步强化全区国有资产规范管理,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在管理上做到有章可循,促进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年,区国资中心开始独立运行,专门负责全区国有资产综合管理工作。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实施《铜梁区国有资产出租出售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国有资产出租出售行为,制定出台了实施《铜梁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及领导人员考核办法》、《铜梁区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严格规范了决策权限和程序,完善了经营管理者考核、奖惩和薪酬制度;出台了《铜梁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完善了《铜梁区国有企业管理办法》,推动了国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二)国资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1.加大国资管理力度。为深入贯彻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五强化”加大管理力度。一是强化资产配置。严格按照程序操作,依法实施政府采购,从严控制,合理配备。二是强化宣传制度。反复宣传资产管理相关政策和制度,梳理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资产理念,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认知水平和工作力度。三是强化资产使用。建立健全资产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落实责任人,每年清查盘点国有资产,摸清家底,及时报送国资部门登记备案,做到账实相符。四是强化资产处置。依法处置纳入产权交易的国有资产,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目前,已妥善处置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出售国有房屋78宗,未能办理产权证转移登记的106户,针对固有资产处置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按照政府非税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五是强化资产清查。**年,区国资中心已聘请中介机构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健全了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及时更新。2.加强国资监督检查。国资中心协同财政、审计等对全区33家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单位和国有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对于查出的问题,限期进行了整改。国有企业的合并、分立、转移重大财产等重大事项,按照有关规定分级进行评估、审核、批准,国有企业资产转让按照有关规定在产权市场上公开进行。(三)国资运营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经营性资产实行公开竞租,收入不断增加。如人民医院爱心超市面积70平方米,出租挂牌价20万元/2年,最终成交价高达93.2万元/2年,溢价73.2万元,很好的实现了资产保值增值。二是进行国企改革和优化重组。制定了铜国资〔**〕120号《铜梁区区属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总体方案》,保留国有企业32家,合并部分职能、经营范围相同的国有企业8家。截止**年10月,已改革完成的企业16家,除区领导批示暂缓及带承包经营到期后按要求退出的2家外,其余企业改革工作正在有序的推进。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国有资产规范管理意识不强一是区国资管理部门机构设置定位不科学。区国资中心系区财政局下属副处级事业单位,而其职责为管理全区国有资产和资本,无法充分发挥国资监管职能。二是重视程度不足。从调研的情况看,部分单位重财轻物,重购建轻管理,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三是产权意识淡薄。部分单位存在国有资产管理台账不完善,随意处置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四是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国有资产内部管理制度,资产管理无章可循,随意性大,存在管理职责分散、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的情况。(二)国有资产管理基础相对薄弱一是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虽然建立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基本信息,但仍然存在部分单位上报数据不够准确,有漏报、少报的情况。部分单位资产管理核算不合规,存在账外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二是部分房屋未确权办证。通过检查发

  现,部分单位房屋未办理产权证登记手续的占抽查单位的53.13%;而部分单位建房的原始资料不齐,存在有房产证无土地证,有土地证无房产证,甚至两证全无的现象。三是经营性资产管理不到位。部分单位租赁国有资产未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和公开竞租等手续,存在自行定价出租出借的情况,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管力度不够大。四是资产整体回报率不高。有的单位由于经营性资产面积小、分散等原因,有部分土地、房屋被闲置,或使用绩效不高。还有部分土地、房屋的租赁期限过长,租赁价格过低。从此次调研情况来看,有的单位擅自将租赁期限明确为40年,甚至有的单位的房租出租价格未按照市场行情逐年递增。(三)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效益不高一是政企职责划分不明。调研发现,存在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部分干部到企业兼职兼薪,部分单位随意向企业借用车辆和人员,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立不彻底。二是收益绩效不高。全区国有企业主要布局于传统行业和服务行业,企业规模小,经管人才缺乏,市场盈利能力、竞争力和带动力薄弱,还有少数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受国家政策因素和政府投资性项目建设的影响,国有企业资金需求不断增加,投融资困难。当前,房地产形势不佳,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资金积累缓慢。我区重点国有企业融资规模逐步扩大,还贷压力大,做大做强的发展后劲不足。三、几点建议(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国有资产是社会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各项职能、实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物质保障。区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应当强化和落

  实综合管理职责,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要进一步承担单位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责,明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国有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单位的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负总责,切实承担起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责任。要建立健全我区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一系列配套监管制度,落实国有资产管理相关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区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二)加大力度,严格管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一是开展资产清查。区政府要及时组织财政、审计、国土等部门,对全区国有资产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查,进一步摸实我区国有资产的数量、类型、性质等情况,理清资产的产权归属、管理与使用情况,掌握资产经营和收益入账情况,摸清家底,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台账。二是加强房产管理。特别是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区国资中心应会同相关单位,认真分析原因,充分论证办证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对能采取措施补办房屋产权证的,要及时制定计划,明确办理责任人,落实办理经费,强化跟踪考核,督促尽快办理。对无法办理产权证的房屋,则要加强管理,存量房产、可利用的闲置房产,要进行集中管理,统一经营。三是突出保值增值。要严格按照《铜梁区国有资产出租出售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实行公开竞价招租,确保出租出借过程公开透明,实现资产的优用和效益最大化。对现存租赁期限过长的合约,相关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研究制定房屋租赁合同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权责条款和合约期限,提高资产收益。(三)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做大做强融资平台

  一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改革。要按照“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思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全区实际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二是提高经营绩效。通过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做大做强国有企业,针对国有企业散、小、弱等问题,要通过整合资源,加大部分弱小企业分类处置力度,对发展潜力好的企业,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扶持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行业,组建大企业,充分发挥企业规模效益,提高企业市场抗风险能力,培育企业市场影响力,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要着力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充分尊重国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三是发挥国有资产整体优势。加快国有资产整合盘活,充分发挥政府性闲置资产整体效益,优化资产资源配置,整合经营性资源,扩大融资规模,支持重点工程建设,做大做强全区投融资平台。(四)强化监督,规范收支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科学设置国资管理机构,进一步理顺国资管理部门职能职责。国资部门、财政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资产收入收缴和使用规章制度,把好资产“入口关”,规范收支行为。加强资产配置管理,切实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确保应收尽收和规范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应当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严禁隐瞒、截留、坐支和挪用。明确国有企业管理权限,将目前归口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国有企业统一纳入国资管理部门监管。重点国有企业要依法依规、尽职尽责加强对子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大力推进企务公开,加强企业职工民主监督。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强化出资人监督,建立对重点国有企业一年一次的审计制度。加强纪

  检监察监督和巡视工作,强化对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使权力等的监督,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狠抓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健全重点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评估、决策事项履职记录、决策过错认定标准等配套制度,严厉查处侵吞、贪污、输送、挥霍国有资产的行为。(篇三)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工作要点,4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我市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交流、查阅资料、实地察看等形式,先后深入到财政、水利、农业、交通等部门及市城投公司、城建公司、富春大酒店、溪北洋新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市属国企,详细了解我市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经营管理情况,并召开汇报座谈会,听取市政府相关工作情况汇报,与市委组织部、编办、市人社局等部门进行交流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目前,我市共有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及全民所有制等企业68家,分别隶属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管理,资产总额为784154.12万元。㈠加强政策引导,注重规范管理。市政府制定了《政府主导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办法》等文件,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管理职责、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评估、清查、报告、监督管理等进行明确规定,使全市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全面开展国有企业调查摸底工作,摸清了全市国有企业基本情况、董事、监事及经营班子成员等情况,逐步建立起“全面、准确、细化、动态”的基础数据库,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不断夯实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规范管理的基础。㈡完善预算编制,实行全口径管理。为完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国有资本的合理配置,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口径预算编制工作的通知》(闽政〔**〕35号)文件要求,市政府从**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全口径预算编制工作,制定了《**年**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方案》,国有企业按照国有资本经营可分配利润收入的5%测算编报,将城投公司等8家国有企业纳入编制范围。**年,共上缴市财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8万元,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7.8万元;**年市财政预算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8.3万元,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08.3万元。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逐步建立,初步实现了对国有资本从配置“入口”到处置“出口”的全过程监督管理。㈢搭建融资平台,壮大资产规模。为更好地发挥城投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年,市政府将市城建公司、粮食购销公司、福兴交通公司、市自来水公司、城东水厂、穆阳、赛岐自来水厂、安居住宅建设开发中心、白云山旅游开发公司、市兴安公司等十家国有企业整合成为城投公司的独资公司,将人民会场、干部招待所、老干局地块转让并出让给城投公司进行三旧改造,增加城投公司的资产,该公司**年成功发行企业债券10亿元;市福兴、国投、城建等公司累计在恒丰银行、农发行等贷款约10亿元;溪北洋新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于**年通过二次增资至1亿元,融资贷款金额达15亿元;市富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服务全市中小企业发展,为防范金融风险作出积极努力;新

  成立的市水利建设投资公司和交通建设投资公司,将作为水利、交通建设投融资平台,为推进全市水利、交通设施建设发挥更大作用。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展,为解决全市各类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瓶颈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㈣探索国企改革,激动发展活力。为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能动作用,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年,市政府推动市城投公司下属的**市自来水厂等4家企业以净资产占40%的股权,福建中闽水务集团公司以现金投资占60%的股权,联合成立**市中闽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按照福建中闽水务集团的管理模式和制度要求,逐步发展成为定位清晰、主业突出、管理专业的国资运营主体,不仅减轻了市本级财政在管网改造等方面的资金负担,也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了资产保值增值。二、存在问题虽然我市在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经营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㈠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目前我市没有统一管理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专门机构,挂靠在财政局内设机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股的“市国资办”,即无编制,又无监管职权,难以发挥监管作用;虽已出台《**市国有企业及其领导人员实行分类管理的若干意见》,但尚未组织实施;目前68家市属国有企业分别隶属于21个主管部门,管理分散、多头管理,行业管理与出资人管理、主管部门与监管机构之间职责不明,企业管理权和经营权的不分离等现象普遍;政府融资平台类公司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没有充分整合有限的资产资源,国企竞争优势被削弱。

  我市部分主管部门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监督管理意识㈡监督管理不够到位。比较淡薄,管理职责落实不力;有的未设置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管理专人专岗;有的对下属国企仍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即使有建立管理制度,也没有严格执行;有的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缺乏力度,对国有资本缺少阶段性的财务审计,为资本流失埋下隐患;一些政府性投资项目特别是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形成的资产缺乏监管,管理主体尚未明确,建管职责落实不到位,资产登记、移交、日常管理等制度不够完善。以上原因,造成我市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难以保值增值。㈢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市属国企营利能力较弱,截止**年,我市68家国企中体现盈利的只有17家,亏损49家,其中27家已处于非正常运营或关闭闲置状态,个别实为空壳企业,无经营性收入,部分企业只能靠所属店面租金、承包金等收入供养职工;企业债务负担较重,负债总额432761.61万元,资产负债率达55.19%,且融资性债务将在今后一段时期达到还款高峰期,偿债压力较大;企业主营业务规模小且分散,整体效益低,管理成本高,未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作用,如市公交公司近年来在保持较大车辆购置投入的情况下仍处于长期亏损状态;部分企业内部机制不活,机构臃肿,人员负担重,如市宾馆、农垦公司等个别老企业,历史欠债多、包袱重,职工生活费、欠缴社保金等费用数额较大,收不抵支,职工安置问题多,遗留问题亟待解决。我市现有大部分国企是为完成政府特定的工㈣现代企业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作任务而成立的国有公司,没有严格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作,缺乏市场经营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抵御风险能力差,特别在投融资、招投标、重大事项请示、人员薪酬等很多方面形成较大空白;企业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企业负责人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管理人员的选任不规范,用工人员管理随意性大,个别“僵尸”国企甚至还出现招人现象;分类考核激励体系尚未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干好干坏一个样”心理普遍存在;薪酬制度不规范,待遇不高,专业人员引不进、优秀人才留不住,导致国有资产无法发挥物尽其用、物尽其值的效应。三、意见建议要建立健全统一的国有企业和国有㈠实行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集中统一监管。资本监管体系,立即着手成立我市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监管专门机构,按照“统一管理、严格管理、贴近管理”的原则,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代表市政府对全市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统一监管,通过直接监管、委托监管和指导监督相结合的多种监管方式,对全市国有资本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促使国有资本投资、经营和管理在政府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能。要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主管部门、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单位的管理职责,切实承担起本部门、本单位的国有资本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机构和人员,履行职责和任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市有关规定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进行有效监管。要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市国有企业及其领导㈡不断加强国资监管体系建设。人员实行分类管理的若干意见》,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国有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办法》《国有企业资产出租管理办法》等政策和制度,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指导。要组织专业审计机构对国有及国有

  控股企业资产进行全面审计,彻底摸清资产“家底”,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形成规则统一、权责明确、分类分层、规范透明的市属国资监管全覆盖体系。要学习借鉴宁德市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市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统一管理运营要求的措施和各项制度,实现从“以人管事”向“以制度管事”转变。深入贯彻市委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举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措,积极推广市供水公司合并重组先进经验,分门别类整合、重组国有企业。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统筹安排、分类推进不良企业和不良资产的市场化运作,尽快盘活存量资产;严格控制和高度重视企业债务和历史遗留问题,分类研究化解方案,提高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有效处置债务;统一调配,统一安置国企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要建立国有企业负责人管理考核体系,形成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进入退出机制,建议采取组织委派、企业内部竞争和社会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健全完善市场化选拔任用制度;制定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办法,实行“绩效考核加奖励”“年薪制加奖励”等薪酬管理办法,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要深化企业“用工、人事、薪酬”等内部改革,加快建立员工择优录用的用工制度,以依法签定劳动合同等形式,明确双方权力和义务;积极推进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加快建立能进能出的人事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建立健全收入能高能低的员工薪酬制度,实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国有资㈣深入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本经营预算制度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合

  法权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推进全口径预算监督管理工作。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拓宽国有资本预算的实施范围,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的收益收缴管理工作,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推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的衔接,实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既促进国企做优做强,又更好地保障和服务民生。

篇二:关于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工作

  

  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范文三篇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市20xx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国有资产及自然资源总量

  截至20xx年底,纳入我市国有资产报告统计范围的单位(企业)共计312户,国有资产总额2,499,370.54万元,负债总额923,795.48万元,净资产(所有者权益)1,575,575.05万元。土地总面积68.25万亩(4.55万公顷),其中:农用地34.65万亩(2.3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0.77%;建设用地20.10万亩(1.3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9.45%;非利用地13.5万亩(0.9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78%。汉水流经我市的流程为137.7公里,境内5公里以上河流135条,年均自产水资源总量11.569亿立方米,大小湖泊45个,常水位水面面积37.3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12个,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下湖泊33个,无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林地面积798.10公顷,森林覆盖率95%;发现矿种3个,其中:已查明页岩矿资源储量44.10万方;灰岩矿资源储量7760.16千吨。

  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总体资产负债

  1.国有资产总量。截至20xx年底,我市纳入统计范围的国有企业3户,企业国有资产总额1,571,300.00万元,负债总额637,200.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934,100.00万元,平均资产负债率40.55%;实收资本249,800.00万元,全部为国有资本;国有资本应享有权益934,100.00万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8,049.33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0,281.17万元,实际上缴税费568.55万元。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20xx年度上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企业共13户,预算收入数为1407万元,纳入20xx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项目共3项,预算支出数为1407万元,年度实现预算收支平衡。

  (二)国有资本投向、布局与风险控制情况

  1.国有资本投向情况。20xx年国有企业完成单个投资项目投资1000万以上的项目5个,总投资额10,174.66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11个,投资额9,900.00万元;棚户区改造项目5个,投资额22,704.00万元。

  2.国有资本布局情况。截至20xx年底,我市录入湖北省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信息系统的国家出资企业3户,实收资本249,800.00万元,同比增加11,000.00万元,可比增长4.61%,全部为国有资本。

  3.风险控制情况。一是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企业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将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公司“三重一大”相关决策的前置条件,从源头上、制度上做好风险控制;二是稳健开展各类业务,严格落实投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建立重点对外投融资项目集中会评审制度,三是严格规范财务管理,按照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实行内部控制及外部监督。20xx年我市国家出资企业未发生危及国有资本安全事件,实现了全年经营零风险。

  (三)国有企业改革情况

  坚持“规范有序、体现激励、平衡适当、平稳过渡”的原则,按照“人员脱钩、机构改制转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确定经营层,完善公司治理”的“四步走”改革方针,全面完成了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市天力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市兴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市兴天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等4家市属出资投融资企业改革工作。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天门市国有企业改革、整合全市国有资产的总体部署,结合全市的发展规划和实际,将全市各工业园区投资公司进行改制重组,组建了天门市园区投资有限公司;整合全市水利系统资产资源组建了天门市水利投资有限公司;将原住建委所属天门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脱钩改制。通过市城投公司收购湖北大象汽车公司并实行增资扩股成功引进徐工集团落地天门,促进了我市新能源汽车工业、环卫特种车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四)国有资产监管情况

  1.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和全市国企改革总体要求,健全市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建立分工协作、有序制衡的企业决策、监管、执行体系。

  2.加强国有企业监管。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依法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把握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坚持以管资本为主,逐步改进国有资产监管的方式和手段。

  3.严格国有企业业绩考核。按照合理、分类、定量的原则,结合我市国有企业实际,进一步完善全市企业国资监管制度,建立考评机制,年初确定企业经营目标报市政府审批后与企业签订目标责任状,年终开展企业综合绩效考核,评定等次,作为薪酬兑现依据。

  4.强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积极推进国企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完善企业党支部建设,指导督促各企业将党建工作纳入了企业章程,明确了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真正实现党管国企的格局。

  (五)国有资产处置和收益分配情况

  1.国有资产处置情况。20xx年度,通过进场交易以挂牌出让方式共处置土地资产4宗,面积435.07亩,成交金额30,366.38万元,进场率100%;实物资产处置成交金额4,930.13万元。

  2.国有资本收益分配情况。20xx年度向市级财政上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91.60万元,占年初预算任务的100%,其中:上缴利润收入581.60万元、分红收入1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91.60万元,其中:资本性支出591.60万元。

  (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一是部门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和各类融资平台转型需稳步推进;二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模有待提高;三是国资监管机构力量配备薄弱,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

  有关建议:一是稳步推进实行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部国企的分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三是加强国资监管机构干部队伍建设和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实现以“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

  三、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总体资产负债

  截止20xx年底,我市金融企业户数1户,无下属子企业;资产总额52,485.63万元,负债总额18,719.18万元,所有者权益33,766.44万元,实收资本28,900.00万元,其中,国有资本22,185.00万元,国有资本应享有权益25,919.12万元;实现营业收入1,205.67万元,实现净利润522.13万元,上缴税金138.75万元。

  我市金融类企业1户,即天门市兴天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为我市唯一政策性担保机构。该企业成立于2004年,已经连续合规经营14年,资金主要用于担保业务,具备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能力,经营业绩突出,对受保项目具有完善的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追偿与处置机制。

  (二)国有企业改革情况

  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国资办〈天门市投融资企业改革方案〉的通知》天政发[20xx]11号文件要求,公司已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建立了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支付和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完善了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管理结构,纳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监管。

  (三)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情况

  该国有金融企业近五年暂未向出资人分红。20xx年我市建立并试运行金融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20xx年正式开始执行。20xx年按照国有资本预算制度,企业上缴国有资本股权分红收益220万元,收到国有资本预算支出220万元,用于企业资本性投入;20xx年企业上缴国有资本股权分红收益68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一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业通过信贷紧缩政策减少信贷投放,审贷批贷更加严格审慎,直接缩减续贷企业的申贷额;二是银行业有选择性地退出其内部认为有风险的行业和企业,如粮棉油行业和经营困难的企业;三是有意识地控制与担保公司合作,或增加担保贷款限制条件,控制担保额度等提高准入门槛;四是利用放贷职能将企业原有抵押贷款强行转为担保贷款,转嫁风险等。

  建议:一是对于出现问题的担保贷款,银行也应承担一定比例的风险责任,特别是对于政策性担保机构在银担合作中,银行也应承担一定比例的风险责任,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合作双赢。二是提高担保放大比例,充分发挥地方商业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渠道作用,争取地方商业银行上级行提高担保贷款放大倍数。三是协调银行业降低与担保行业合作门槛,放宽部分入围指标,在担保行业入围年审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国有资产总量

  截止20xx年底,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875,584.91万元,负债总额267,876.30万元,净资产总额607,708.61万元,占有使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共计308户。

  (二)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

  一是通过完善信息化管理,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二是通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制度,促进了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对维护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国有资产配置、处置和资产收益管理

  1.国有资产配置管理。20xx年度共审批行政事业单位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办公家具、车辆等资产共计44,382台/套,涉及预算资金29,493万元。

  2.国有资产处置管理。20xx年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大型设备及其他国有资产进行了公开处置,缴入国库资金656万元。

  3.国有资产收益管理。20xx年国有资产收益完成全年任务数5,313.00万元。其中:资产出租出借收入1,465.00万元,资产处置收入635.00万元,其他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3,213.00万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一是资产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单位日常资产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资产管理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四是资产权属不清,产权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五是债权债务数额大时间长;六是会计核算不规范。

  有关建议:一是完善单位基础信息,夯实管理基础;二是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管理;三是强化日常管理,确保账实相符;四是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债权债务管理。

  五、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结合“多规合一”试点,高标准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引导工业项目向开发区、园区和乡镇工业小区集中,住宅向社区、新农村点集中;新增建设用地尽量少占耕地,能占存量地不占耕地,能占劣质地不占优质地,不断优化用地结构,为经济建设预留发展空间。

  (二)改造生态环境质量

  1.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一是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二是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自建模式和以奖代补土地整治项目,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

  2.深入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创建活动,正确处理好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3.优化土地政策供给,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进一步深化国土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完成治污截污工程,打好攻坚战。一是启动了以城区“四湖六河”水系连通为主的生态修复项目。二是实施以天门河、九条河截污清淤为主的黑臭水体“清零”计划。三是启动以23个乡镇污水厂建设为主的“净水”工程。

  5.修订调度方案,打好碧水长流保卫战。编制和修订编制了《天门市水资源水生态补水调度方案》、水情调度方案。

  6.加强与周边县市沟通,打好生态长效持久战。

  (三)推进生态文明等相关重大制度建设

  1.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天门市建立河长制实施方案》和《关于明确河长制工作任务和职责的通知》,出台了《天门市湖泊保护管理实施细则》等9个工作制度,编发反映工作动态的简报11期。

  2.从林权制度改革、大数据管理等多个方面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四)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1.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一是实施河湖长制,做到工作方案、组织体系和责任、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四个到位”;

  二是实施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发挥价格杠杆、平台、和工程“三个作用”;

  三是实施长江经济大保护战略,达到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取水口达标建设、保障措施“三个规范”。

  2.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一是科学制定森林资源资产保护利用规划;

  二是逐步健立生态环境责任考核评价、责任追究机制;

  三是逐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耕地后备资源匮乏,二是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缺位,三是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水生态试点项目资金缺口大。

  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范文(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就我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全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及成效

  近几年来,我市积极探索,锐意创新,规范运作,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国资监管体系建设、国企改革、资产重组和产业整合、监事会试点、经营业绩考核等工作都取得丰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截止20xx年底,全市国有资产总额2312.8亿元,达到国资委成立时的4.5倍,年均增长35.03%;所有者权益合计426.9亿元,达到国资委成立时的3.6倍,年均增长29%;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由20xx年的95.85%上升到20xx年的99.78%。20xx年,全市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4%;实现利税37.34亿元,比上年增长26.78%。今年一季度,市属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9.75亿元,同比增长45.5%;实现利税2.17亿元,同比增长434%。我市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做法先后被《经济日报》、《中国经营报》、《陕西日报》、《西安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并多次在全国和全省会议上介绍经验。我市荣获全省国企改革攻坚突出贡献奖,市国资委先后获得“全国企业兼并破产与职工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国企改革攻坚先进集体”、“市国企改革先进集体”等多项奖励。

  (一)统筹谋划,建章立制,积极构建国资监管新体制

  建立和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证,也是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必然要求。市国资委组建以来,着力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上促进国资监管,规范国企运行。一是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我们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政策法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国有产权交易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52个规范性文件,使全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特别是我市建立的聘用中介机构办法,按照“市场化运作、管用分离”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规范了国资监管和国企改制中聘用审计、评估、法律、招标等中介机构的行为。此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省、市学习借鉴了我市的做法。二是建立了国有资产统计评价体系。我们组织了全市国有企业的清产核资,并对全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调查摸底,同时建立和完善了国有资产统计评价体系,实行月报、季度分析、半年和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不仅快速准确地反映了全市国有经济运行状态,也为全市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提供了依据。三是建立了国有资产经营责任体系。我们建立了国有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国有企业运营中需要报告和备案的内容、程序、时间等做出具体规定;制定了《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和《市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并进行试点,既规范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经营行为,也激发了企业领导的积极性,收到良好效果;我委和市委组织部还联合印发了《市属企业重大损失领导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明确了责任追究的内容、方式和程序,对增强企业负责人责任意识、防止国有资产重大损失、促进企业科学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是建立了国资监管运营体系。为落实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我市建立了以授权经营制度为核心的国资监管运营体系。充分发挥西安工业资产经营公司和市城投集团公司等资本运营平台的作用,筹措改革成本,扶持企业发展。全市初步形成国资委——资产经营公司(国有独资集团公司)——企业“三级框架”国资监管运营体系。

  (二)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

  1、全市国企改制工作目标全面完成。近几年来,我市把深化国企改革、促进结构调整作为重要任务,克服种种困难,采取切实措施,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和工作推进机制,严格、规范、按程序操作,赢得了全市国企改革攻坚的全面胜利,并在许多方面获得重大突破。20xx年以来,全市共完成265户国企改制。其中,股份制96户,政策性破产17户,破产关闭54户,兼并收购33户,人资分离32户,资产重组与产业整合33户。通过改革改制,安置职工17.9万人,处置金融债务65.3亿元。到20xx年底,全市国企改革完成面累计已达到98.5%,全面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一五”国企改革工作目标。

  2、政策性破产工作圆满完成。政策性破产是国企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20xx年我市要实施14个政策性破产项目,其数量相当于国家实施政策性破产10年间我市项目之和的两倍。面对艰巨的任务,我们紧紧围绕“按照国家政策妥善安置职工,依据法律法规处置破产财产”两条主线,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化解政策瓶颈,全力推进政策性破产工作。20xx年7月唐华集团政策性破产项目下划我市实施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孙清云书记和陈宝根市长任组长的唐华集团政策性破产工作领导小组,并选调10多名局级领导和50多名业务人员驻厂开展工作。市政府领导和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劳动局等部门领导亲自坐阵,现场研究解决问题,高效率、高质量地推进唐华集团政策性破产工作。20xx年全市政策性破产14个项目17户企业涉及的34个案件,全部在年内实现了破产终结,共安置职工7万多人,处置金融债务46亿元。其效率之高、难度之大、安置职工人数之多、处理上访问题之妥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典型意义。

  3、依法破产和人资分离工作成效显著。为探索困难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途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特困企业职工安置暨依法破产”试点,加大对“三无企业”改制的政策扶持力度。全市先后使用2.17亿元财政资金,使54户国有困难企业通过关闭破产完成改制,6300多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特别是20xx年我市实施了市属局级公司西安国际经贸公司的依法破产,化解处置了长期积淀的1.84亿元金融债务。与此同时,我市依托西安工业资产经营公司对西安淀粉厂、高陵氮肥厂等30多户企业实施了“人资分离”,探索出一条先安置职工、再盘活资产和处置债务的改革路径,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4、培育资本市场和上市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我市在推进民生股份、开元股份两个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出让并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20xx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市精心策划,规范运作,圆满完成了西安旅游、西安饮食、标准股份、天地源股份、交大博通等5户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当年国家股权益由股权分置改革前的18.7亿元提高到30亿元,增幅达60.4%,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随后,我市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监管,积极推进上市公司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经营业绩稳定增长。我们全力推进陕鼓动力重组上市工作,经过3年多坚持不懈的精心运作,完成了上市各项工作,陕鼓动力股票4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我市还通过将优质资产置入上市公司的办法使经发地产、曲江文化投资集团等企业力争实现“借壳上市”。同时,我们积极培育秦华天然气、水业集团、五环股份、高科建材等国有优势企业加快重组上市步伐。

  5、分离企办中小学移交工作全面完成。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国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轻企业负担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国企改革中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难度大的一项工作。20xx年以来,我市先后完成了央属企业、铁路系统及省、市属企业办社会职能的移交接收工作,共接收中小学114所、幼儿园8所、医院3家、中等专业学校2所,接收人员1.9万人,为企业实现主辅分离、做精做强主业提供了可靠保障。我市企办中小学移交接收工作受到省上表彰。针对移交工作中存在的人员、资产和费用等问题,我们多次深入企业调研,组织召开现场会或专题会协调解决问题,使移交接收工作顺利推进。我们对全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了调查摸底,拟定了《企业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并选择西玛电机、泵阀总厂等企业开展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管理试点工作。20xx年,我们制定了《中央政策性破产企业社会职能移交工作意见》,对企业移交工作进行了规范,并按照“成熟一户,移交一户”的原则,完成了3538厂、3507厂、794矿等3户中央政策性破产企业社会职能移交接收工作。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推进重大资产重组和产业整合工作

  1、积极构筑资本运营平台。20xx年9月,我市在全省率先组建了西安工业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工业国有资本的运营平台。为了加大资产整合和工业再造力度,发挥“聚集效应”,我们先后将63户工业企业国有产权(股权)划转到西安工业资产经营公司。划入企业总资产90亿元,职工近10万人。5年多来,西安工业资产经营公司经过多方努力,基本完成了划入企业的改制重组,并整合出4000多亩土地。该公司还发挥融资功能,贷款7亿元,取得20亿元授信额度,折扣处置金融不良债务20多亿元。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理顺西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公司的营运体制,促使其成为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的资产运营和融资机构。近几年来,城投集团系统先后成功推进了公共交通、天然气、污水处理等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提升了市政公用企业的运营效益和管理水平。20xx年,我市整合组建了建工集团和水务集团,还将财政投资的金融类国有资产归并组建了市投资控股集团,这3户企业将成为本行业国有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的有效平台,对我市推动重大资产重组和产业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市政公用行业资产重组不断取得新突破。我市积极稳妥地推进市政公用行业的国企改革,把引进资金同转换经营机制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xx年,我市引入深圳、香港等地资本6500万元,组建了西安公交巴士股份有限公司;20xx年,通过国际招标方式圆满完成市天然气总公司的资产重组,引进资金7.4亿元。作为西北地区公用行业最大的国企改制项目,市天然气总公司与香港中华煤气合资组建的西安秦华天然气有限公司,运营几年来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2007年,我市整合市政一公司、市政二公司并吸纳社会资本,成立了市政建设集团公司,不仅实现了企业机制与体制的创新,而且提升了我市市政施工企业的资质和核心竞争力;2007年,我市在污水处理单位“事转企”的基础上,整合组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同时,实施了污水处理企业TOT改制,通过招标方式引入天津环保股份公司,收回资金6.4亿元,并取得良好的经营效果;20xx年,我市以自来水总公司改制为基础,整合城市供水与污水处理企业资产和资源,实施了“西安水业资产重组”并取得实质性进展;20xx年,市政设计研究院完成“事转企”之后,积极推进企业改革重组,将企业改制为职工出资的有限公司,国有资本退出,职工身份转换,迈出了研究院所市场化改革的坚实步伐。

  3、重大资产重组和产业整合工作成效显著。为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我市在20xx年将市机电局、化工局、轻工局、建材总公司、纺织总公司、冶金公司等6个工业企业主管部门整合为轻纺建材和机电化工两个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基础上,20xx年又将这两个资产管理公司合并为市机电化工(轻纺建材)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将其管理的集体企业划归市工业联社管理;我市还将唐华宾馆、城墙景区以及“事转企”后的文化艺术团体等国有企业划归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将西安饮食国有股权划归西旅集团持有,将唐城集团、光华酒店、光华宾馆等企业划归西旅集团管理,使西旅集团成为资产总额超过20亿元的西部最大旅游服务企业;将公交总公司、天然气总公司、热力公司等9户企业划入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总公司;将西安现代农业总公司划归经开区暨经发集团实施管理和运营。这些企业和资产整合举措为在全市范围内整合国有资产和经营项目奠定了基础。

  根据市委、市政府“形成大产业,建设大市场”战略要求,我市以优化经济布局结构为主线,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目标,先后组织实施了30多个重大资产重组与产业整合项目,引进各类投资200多亿元。其中,陕鼓集团20xx年分别对西仪集团和西安锅炉总厂进行了重组,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使重组企业生产能力得到有效发挥,实现了扭亏为盈。20xx年陕鼓动力重组上海鼓风机有限公司,有力地推动了陕鼓动力上市和陕鼓集团年销售收入100亿元目标的实现,也开创了我市优势国有企业重组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先河;西化“双三○”搬迁改建暨资产重组项目已完成立项、安评、环评以及同战略投资者延长集团签署重组协议等工作,目前正在按3月份市政府研究决策的方案组织实施,投资55亿元的30万吨聚氯乙烯、30万吨烧碱大型基础化工项目年内将开工建设;投资52亿元的国电集团重组西郊热电公司三、四期扩建工程项目,在完成各项前期工作后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为做精做强标准集团,西安工业资产经营公司先后将西安电梯厂、西安锻压机床厂、中国机床总公司西安公司、西安电器开关厂等4户企业划入标准集团,经过资产重组与产业整合,不仅扭转了这些企业长期亏损的局面,而且为优质资产注入标准股份实现再融资创造了条件;中水投集团投入9000万元收购延河厂破产资产,并投入3.3亿元实施技改扩建,20xx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3亿元,同比增长105%,迈出了将风力发电产品制造引入西安、实现年产值20亿元目标的重要一步;唐华集团及其所属企业在圆满完成政策性破产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谋划纺织产业整合重组及搬迁改造工作,研究确定了《西安三棉公司等五户企业整合改造搬迁总体方案》,西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组建后,将加大搬迁改造整合工作力度,促进传统纺织业的升级换代。近几年来,我市还推进了西京饭店——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焦化厂——天朗地产集团、建国饭店——北京首旅等重大资产重组项目,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在我市乃至更大层面上进行产业整合及资源优化配置起到促进作用。

  (四)大胆探索,科学创新,不断提高国资监管工作水平

  1、加强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国资委成立以来,我们始终把业绩考核作为履行出资人职责、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重要抓手,在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和《市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为我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业绩考核提供了依据和标准。近年来,我市按照两个《暂行办法》先后在西旅集团等20户企业开展了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试点,按照各企业分类指标完成情况,确定考核等级和企业负责人的基本薪酬和绩效薪酬,并严格跟踪监控,有效地落实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2、积极稳妥地推进外派监事会试点工作。实施外派监事会制度是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实施有效监管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国资监管工作实际,出台了《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实施意见》,在标准集团等3户企业实施派出监事会试点。外派监事会开展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核查涉及的资产总量99.6亿元、投资子公司(项目)24个,重点抽查投资资金24.97亿元,发现问题资金6.74亿元,查出违规核算资金5.17亿元,揭示投资亏损3934.21万元,调整所有者权益975.65万元。我们还制定了《市属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对高科集团等8户企业的内控制度运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同市审计部门一起对2户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年度经济责任审计。

  3、切实加强产权管理工作。为加强国有产权管理,我市制定了《市属国有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暂行规定》、《产权交易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法规性文件,认真落实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登记、划转、核销、处置及产权纠纷调处规定,严格审核监管企业资本金变动、产(股)权转让和资产评估,进一步理顺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与投资行为,有效遏制了企业随意对外投资,解决了企业在资产报废和处置中违规操作及场外交易等行为,使市属国有企业投资决策行为更加科学合理。我们积极推进产权交易制度创新和业务创新,在法院查封资产交易、报废资产处置、金融债权转让以及股权集中托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5年来,全市完成产权交易321宗,交易额28.89亿元,国有产权交易进场率达到100%。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来看,近几年全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态势良好,成效显著,为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都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十二五”期间我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同全面贯彻落实《企业国有资产法》和《加强地方国资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相比,同全国其他城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力度相比,同全市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相比,我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工作压力依然很大,有些问题需要引起全市上下的高度重视,并应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一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还不健全,部分职责不到位,事权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比较突出。尽管我市在理顺国资监管体制上做了许多工作,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前仍存在着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现象,出资人监管制度有的落实不到位,难以全面实现出资人对国有企业“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要求。

  二是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和企业改制后续工作任务依然艰巨。在全市面上国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后,市属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实施资产重组和产业整合的任务依然很重。同时,早些年部分改制企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遗留问题较多,信访稳定工作的压力很大。

  三是国资监管新方法的推行难度很大,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国资委成立以来,根据我市国资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借鉴其他省市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推动了重大事项报告、外派监事会、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等监管制度和手段,但由于国资监管体制不完善,加之部门利益制约,导致这些监管措施落实难度很大。

  三、进一步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全市面上国企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后,我们适时提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实施战略性“三个转变”:即从主要抓企业改革改制向抓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促进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从主要抓一个企业、一个项目的改制重组向推动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的大重组大整合转变;从主要抓直管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向加强市属所有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转变。我们把2010年确定为“产业发展年”,并明确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围绕实施战略性“三个转变”,以优化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布局、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为主线,突出抓结构调整,突出抓产业发展,努力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带动力和竞争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认真贯彻《企业国有资产法》,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20xx年5月颁布实施的《企业国有资产法》,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市要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加强地方国资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资监管机构“三定方案”的要求,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由国资委依法代表政府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考虑产业整合、资产重组及资本运作,条件成熟时将各部门和“四区两基地”的企业国有资产及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产逐步纳入市国资委监管范围,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在深化国企改革方面,要按照《公司法》和《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要求,不断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和市级有关部门、局级公司批准成立的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问题,并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外派董事会试点。同时,要稳步推进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工作,积极探索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运营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二)全力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我们要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实际出发,对市属国有企业的产业布局、资本结构、主营业务、发展态势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修改完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方案,促进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集中。今年我委《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指导意见》确定了陕鼓集团、标准集团、西化集团、西旅集团、中水投重组延河厂、国电重组西郊热电、纺织产业整合、水业资产重组、高科集团、经发集团、曲江文化投资集团等12个重大资产重组和产业整合项目。我们将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这些项目的实施,指导和帮助这些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政策措施,加快项目建设和技术创新步伐,积极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要积极做好建工集团、水务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的组建和运行工作,充分发挥资本运营平台的作用。同时,要加快优势企业重组和上市步伐,支持交大博通股权置换和优势企业“借壳上市”,继续做好秦华天然气、五环股份、高科建材等企业的培育上市工作。

  (三)积极探索国资监管的有效途径,开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是严格按照《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和《市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做好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工作。从今年开始,在市属国有企业中全面开展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工作。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还将从今年开始对7个市属局级公司实施经营业绩考核。二是尽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协调市财政局研究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和收益收缴管理办法》,报请市政府研究同意后,逐步开展市属国有独资、控股和参股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与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国有资本出资人权益。三是全面开展外派监事会工作。市编办已落实外派监事12名,我们将从今年开始在监管企业中全面推行外派监事会制度,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企业财务情况、经营状况,以及重大投资、战略重组等重大决策的监督,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范文参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省本级国有资产运营和管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省本级企业国有资产运营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20xx年底,纳入省本级国有资产统计报表的独立核算企业共计1314户,职工人数28.8万人,资产总额6417.7亿元,同比增幅7.1%;净资产2239.1亿元,同比增幅6.4%;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1488.3亿元,同比增幅7.7%;资产负债率65.1%,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20xx年实现营业收入2619.6亿元,同比增幅0.2%;利润总额71.7亿元,同比下降38.9%;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3.9%,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20xx年实际上缴税金总额132亿元。省本级企业国有资产主要分布在国资委系统、财政系统、交通系统和宣传文化系统,占省本级资产总额、收入总额和利润总额的比重均超过九成,其中国资委系统所占比重最大,超过一半(见附表2)。此外,省政府还出资参股了中国五矿等近10户中央企业,分别由省国资委、省财政厅及其相关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参与股权管理活动。

  (二)主要特点

  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省本级国有资产的运营质效不断提高,保值增值能力不断提升,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带动力不断增强。

  1、社会贡献有效提升。省本级国有企业攻坚克难,持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20xx年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是20xx年建立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时的4.1倍、4.7倍、2.8倍、1.7倍,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xx-20xx年省本级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年均在104%以上,创造税收累计达1200亿元,成为省本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11-20xx年省本级企业完成国有资本预算收支22.9亿元,其中划转到公共财政预算1.5亿元。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保障就业、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救灾保电和社会捐赠等方面勇挑重担、率先垂范,在关键领域、关键时刻发挥了顶梁柱作用。

  2、布局结构不断优化。主动调整国有资本战略布局,推动优质资产、资源不断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集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先后组建了有色、广电、湘煤、黄金、报业、出版、新天地、基础投资等大集团,实现了一批支柱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华菱与米塔尔实施战略合作,中联重科实现整体上市,长丰集团成功引进广汽、三菱、菲亚特生产基地来湘布局,钢铁、机电、工程机械等产业板块向高端化、高新化、“两型”化转型。在全国率先启动央企对接,积极引进中国五矿、中国建材、中国诚通等一批优强央企参与省本级国企改革、战略合作,有效促进了结构调整。湘投控股、发展投、高新投、基础投积极搭建科技与资本融合平台,助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省政府重要的投融资平台。文化类国有企业打破行业界限深度整合重组,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和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进一步加快。

  3、骨干企业加速发展。按照

  “大集团整合、大集团融资、大集团发展”的战略思路,省本级重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xx年底,省本级企业中资产过百亿的一级企业有18户,营业收入过百亿的企业有7户,4户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华菱集团具备年产钢2200万吨生产能力,排名全国前十大钢企之列;中联重科在全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名品牌享誉全国。走出去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初见成效,涉及项目20多个,标的投资1000亿元以上,中联重科布局白俄罗斯工业园,建工路桥进军东盟非洲高速公路。

  二、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情况

  (一)多措并举,国资监管体制不断完善。一是政策法规制度建立健全。坚持“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

  的原则,省政府和省国资委先后出台有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00多件,基本实现了国资监管工作“4321”系统全覆盖。二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规范。指导企业依法厘清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责,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面向全国集中遴选138名专家,建立外部董事库,积极推进以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建设,推动国企决策治理模式变革。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国有资本职业产权代表制度,推进职业化、专业化。三是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工作深入推进。在徐守盛书记、杜家毫省长的亲自部署推动下,按照“直接移交、暂缓移交、依法退出、委托监管”四种类型,今年加快推进43个省直部门与下属企业脱钩移交工作,涉及企业131户、总资产2250.8亿元、职工3万人。营体制,突出公司章程管理。加快简政放权,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修订企业投资管理办法,交还企业更多自主权。修改完善产权流转处置规定,根据规模大小授予企业产权处置自主权。建立实物资产进场制度及资产处置商务平台,推进阳光交易。二是注重分类管理。按照公益类、功能类、竞争类三个类别,对30户省管企业进行了分类。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省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的意见》的要求,着力推动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由集中统一管理向分层授权、分类管理转变,其中,省国资委下放了8户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权限,取消了22户企业领导人员的任前备案事项。三是规范薪酬管理。建立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目标管理和对标管理相结合、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的考核分配制度。规范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调整降低不合理收入,其中,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与职工收入差距从20xx年的19.9倍降到了20xx年的6.3倍,20xx年监管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下降8.9%,职工收入增加6.7%。出台《湖南省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

  (三)多管齐下,国资监管手段不断加强。注重监管的科学性,提高监管的有效性,确保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不断强化对企业资产、财务状况进行日常动态监测监督,建立企业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制度、重点企业综合分析和企业重大事项综合协调机制。牢固树立“经营依法、决策问法”理念,制定企业重大事项法律审核办法,加强法律风险防范。二是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认真落实中央“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督促指导企业全面建立集体决策机制。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民主生活会、企业领导人员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纳入厂务公开重点事项,确保有效实施。三是健全外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省政府外派监事会的监督职能,13年来累计开展专项检查和集中检查720余次,提交各类报告800余份,共计揭示企业问题和风险4160条,提出意见及建议3870条,核实不实资产170余亿元,核实不实效益90余亿元。加强纪检监察,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开展重点建设项目效能督查,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违纪人员,为国企健康发展和国资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四)多方联动,国有企业改革稳妥推进。20xx年以来,坚持同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上轮国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国企改革有进有退、以退为主、进退有序,上轮省本级国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涉及1173个改革项目、50万名职工,大部分劣势企业淘汰退出,部分骨干企业得到优化提升,解决了一大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和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切实维护了全省稳定大局。二是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加快推进。抓好改革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20xx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涉及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和省管企业功能分类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也相继出台。推进四项改革试点,大力推动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平台、企业重组整合、深化混合制改革、分离办社会职能等四项试点工作,组建了湖南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拟定了省属国有资本战略布局调整与省属企业重组整合方案,推动中联重科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全面启动省属国企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20xx年华菱、兵器、轻盐、湘煤、天心等5户企业先行启动外部董事过半数的规范董事会建设,20xx年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力争全面实施。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效,但也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外部形势严峻,稳增长压力大。PPI连续42个月负增长,钢铁、煤炭、有色、机械等行业订单不足,主要产品价格下降,企业盈利空间大幅压缩。货币政策对传统重化行业的调控从紧,部分企业到期贷款续贷困难,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财务费用刚性增加。国企税费负担重(20xx年每百元营业收入税负为4.1元,高于民营企业的3.02元和外资企业的3.03元),有的仍存在征收过头税现象,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和稳增长压力。

  二是改革有待深化,企业活力仍不足。一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推进难度大,人才选聘、薪酬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等尚不健全,企业活力与动力不足。国有资产证券化比率不高,集团层面的股权多元化改革有待深入。三是行业产能过剩,转型升级任务重。省本级国有资本大部分集中在传统重化产业、资源消耗型产业,产能过剩行业比重偏大,企业战略转型、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还任重道远。部分企业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仍然是“靠天吃饭”。部分企业内部管理不严,科学决策水平不高,盲目投资和决策失误导致项目不能达产达效,甚至形成低效无效资产。

  四是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散,国有经济布局统筹能力不够强。长期以来,我省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管理主体分散,企业之间重组整合难度大,资源配置分散,运营效率较低,国有企业竞争力有待增强,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有待优化。

  五是历史遗留问题多,改革资金缺口大。省本级国企改革历史遗留问题还比较多,资金缺口很大(初步测算,各项改革成本需240多亿元,缺口达160亿元),短期内仍难以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专注主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推进在建重大项目建设,抓好已竣工项目的达产达效。推进精细化管理和精益化生产,优化要素配置,提升经济技术水平。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深入开展减债降负、挖潜增效活动。加强风险管控,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严控高负债下对外投资扩张,优化资本融资结构,防范财务风险,确保安全营运。根据新常态的特征要求,科学谋划制定省本级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对接国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择机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围绕全省发展战略加快布局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公共服务、基础产业、战略性产业和优势产业布局,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企业重组整合。加快研究“一带一路”走出去布局调整对策,加大对企业核心业务、关键技术、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投资力度,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深入开展“下企业、送服务、稳增长”活动,“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重大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

  (二)攻坚克难推改革。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改革系列文件。我省将按照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要求,进一步优化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按照国企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调整国有资本的战略布局,着力推进企业重组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一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和产业投资集团。以上市公司为平台推动资本证券化工作,稳妥、规范、有序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规范董事会建设,探索建立国有资本产权代表和职业经理人制度。继续推进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处理,大力推进国企分离办社会职能。

  (三)不辱使命强监管。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准确把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稳步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做好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顶层设计,做到可实施、可落实、可操作、可见效,确保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这项工作。进一步按照企业功能定位,加快推进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分类激励。加强监事会监督、财务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严格防控国有资产流失和防治国企腐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改革发展中全面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我们将以此次报告为契机,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三:关于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工作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总结汇报五篇关于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汇报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总结汇报五篇

  【篇一】各位调研组领导:大家好!

  按照座谈会精神,下面我对xx收费所资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作以下汇报。

  一、我所资产管理工作的做法

  一是建立了资产监管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资产管理责任人。完善资产的管理制度,从根源上杜绝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做到账目、实物相符。

  二是做好了国有资产的统一登记和保管工作,能入库的一律入库。将计算机合理运用到国有资产的管理当中,包括国有资产的采购、入库、保管、使用、报废、等种种变动情况,借助计算机管理使国有资产的管理更加清晰、透明化。

  三是制定了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帐簿,定期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和保管实物进行清查盘点,防止资产流失,确保帐、物相符。

  四是加强了国有资产的维修与保养。定时定期对国有资产及设备进行巡查,对损坏的国有资产及时进行维修与保养,同时,对于暂不使用的国有资产,设置专门的库房来保存,监督并促进国有资产的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效能。

  二、我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产保管和使用制度不够健全。未明确管理人员职责,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资产盘点和清查工作不及时,出现了账实不符现象。

  二是资产管理人员信息系统操作技术水平不高。

  三、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我所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资产管理工作的政策制度规定,全面做好我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资产配置和处置工作严格按规定办事,没有发生任何有悖于上级精神的违纪违规事,资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保证了我所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保障了我所行政效能的正常发挥。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有以下三点:

  一是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要明确资产管理的专(兼)职机构和专职人员,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和维护。

  二是要加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力度。突出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产权变动的监督,积极推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规范和完善资产处置收入管理,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三是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动态管理系统,使主管部门能及时、全面的掌握国有资产的总体情况,以利于资产管理的透明化和资源共享。

  【篇二】1.融资情况。上半年公司与西安银行、建设银行、秦农银行等5家新增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洽谈,均表示愿意为纺织城核心区旧城区市容市貌改造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初步达成全年授信12亿元的专项资金贷款。

  2.纺三路苏式特色商业街建设涉及的土地及安置等问题。公司正在与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华原公司积极协调,多方解决与华原公司原规划拆迁方案存在冲突的问题。项目拆迁指挥部已于5月23日挂牌成立并开始正式运行。6月16日进入拆迁安置赔付阶段,截至目前,累计交房92%,计划于7月上旬启动整体改造工作。

  3.臻园阳光项目整体建设、用地调整问题。上半年完成投资5050万元,安置楼14#楼内装修全部完成,水电管网铺设完毕。

  4.光明区养老公寓。全年计划总投资2.1亿元,规划方案已经双方初步确认,设计方案细节正在进行服务,开展水务基础设施及相关涉水产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等,通过开展市场化运营和资本运作,不断推进我市水务一体化,做强、做大水务产业。

  总的来说,城投和国投在发债之初,为提升企业评级,对市内其他主管单位下属国有企业仅就股权关系作了归并,致使我市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呈现股权与实际管理权相分离的局面。企业目前仍以公益性项目建设为主,自身造血功能不强,主要依靠融资保证现金流量,在市场经营类业务领域仍有较大的开拓发展空间。

  由于原水务企业的股权属城投、国投所有,股权变更将触及发债报表重大事项变更,故从全市大局出发,在城投、国投业务做大做强之前,暂基本维持原股权架构。当前,水务公司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后续在全盘考虑全市国有企业发展状况、业务职能、股权关系及市水务资源后,逐步对其注入子公司和资产。

  (三)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为提高资本效益,我市不断深化国企改革。根据业务相近、功能相同、优势互补的原则,优化国有企业之间资源、资产和资本配置,采取组建市属集团公司的形式聚集优势,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清晰定位企业功能,明确业务板块,推动资本向主业聚焦。

  1.不断提升市属企业市场化程度。通过整合全市优质资产、增资、债务置换等方式,优化国有资本配置,减轻经营负担,增强城投、国投优势竞争力,提高其市场化程度。**年,城投公司取得中诚信主体长期信用等级aa+,在安置房等传统业务基础上,不断拓宽业务领域,形成安置房建设、市政建设、农业流通、二手车交易、物业管理、热力等多元化经营格局。国投公司以市场化原则承接建设项目,发展类金融业务,参与保险公司筹办,从事担保、中小企业转贷业务及基金投资,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推动城投和国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借力民营资本技术、管理、市场运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与非国有资本合资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或参股非国有企业。已建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涉足金融、供热管道、装配式生产、电子商务农业、智慧城市等市场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的领域,充分发挥了国企资源及政策优势,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也为国企进一步优化战略规划、开拓市场、提高经营效率奠定了经济和技术基础。

  3.积极推进市级融资平台转型。**年上半年启动交通局下属融资平台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工作,**年1月,在原江海交通(外部市场评级为aa)基础上,整合归并交通局管理企业后组建交投集团,市国资办追加注资2亿。**年下半年启动水务公司组建工作,**年1月正式成立。公司采取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一体化管理方式,对涉水企业统一管理,对涉水资产统一投资建设,对涉水业务统一运行管理,促进资源、人才、技术等共享。

  4.初步形成园区融资平台转型思路。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通过深入调研、自摸家底,结合我市国有平台公司实际情况,采取“分类整合、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对现有园区融资平台开展市场化转型工作。拟将经济开发区、吕四开发区、圆陀角旅游度假区下属融资平xx立转型,组建3家新的市属企业;将高新区、海工船舶园、滨江化工园、江海产业园下属融资平台撤并整合至市属企业中。

  5.扎实开展平台市场化转型工作。一是理顺国企股权关系。摸清了全市所有国企和融资平台的股权、管理关系、业务情况。二是初步掌握平台资产及债务情况。**年各融资平台全面盘查历年资金来源、投向及形成资产情况,推动全市国有企业间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优化配置。三是聘请中介机构,对园区平台全面展开清查核资工作。

  (四)国有资本监管和风险控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年起,按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制订《**市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按国有企业事项性质及重要性程度建立分层级、多渠道的监管体系;对国有企业用人选人、国有资产产权变动、经营管理绩效考核、国有资本变动收益等规定具体的监管权责。切实按管理办法落实监管措施。改变行政化管理方式,探索建立法治化、市场化的监管方式,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履行出资人职责,强化对出资企业公司章程管理,在公司章程中体现国有资产出资人意志和国有资产监管要求;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充分激发经营活力,在总体把握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对由市场主导的事项,交由企业依循市场规律自主经营决策,承担履职责任,对重大投资、注册资本增减、债券发行、产权交易、公司形式变更等重要事项以审慎、专业、稳健为原则实施监管。全方位防范国有资本风险。为保障国有资本安全,引导市属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权责分明、约束有力、互相制衡的决策管理和议事制度。强化董事会建设,发挥董事会决策作用,增强其责任意识。指导国有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防范重大投资、经营风险;建立公司律师制度,降低法律风险。对国有企业开展月度债务风险督查,督促其实施定期会办制度,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夯实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防范廉政风险。

  (五)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年4月,根据中央、省和南通市的部署及要求,改革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制订《**市深化市管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明确市管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结构水平、综合考评办法、薪酬的规范支付管理、福利待遇的统筹规范、薪酬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等。**年起,新薪酬制度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执行“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的工资结构。

  市国资办根据各市属企业业务功能、经营发展情况,每年分别制定年度绩效考核细则,考核年度届满,组成考核小组,对市属企业年度经营目标、承担任务、内部管理与风控、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加强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同时,加强其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等情况的考核评价,体现以德为先、全面担当。将年度绩效评价结果与绩效薪酬,任期评价结果与任期激励直接挂钩,体现公平性、远期性原则,充分发挥薪酬激励导向和约束作用。

  (六)国有资产处置和收益情况。以降成本、促效益为前提,坚持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监管和收益评价,确保国有资产价值充分利用,交易过程规范有序,各方权益获得有力保障。国资办按照相关规定,负责市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监管等工作;不断完善企业国有产权市场化运行机制,指定合法的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加强对交易全过程的审核、备案、监管和综合评价,保障企业国有资产产权公平、公正、公开转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度挖掘国有资产内涵价值,引导市属企业通过规范化的公开拍租形式出租闲置资产,实现国有资产增值。**年以来,国资办以法律法规和规范化流程为本,对城投公司安置房拍卖、商业用房出租,国投公司蝶湖酒店及国有土地转让行为实施有效的全过程监管,促使其实现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

  (七)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指导市属企业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年底,组织市属企业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的工作,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和市场公平。鼓励企业结合自身主营业务和专业特长,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如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医养综合体、文体中心等项目,助力城镇建设,保障民众美好生活的需求。通过平台转型与深化改革,不断扩大业务规模,增加从业人员,切实为社会减轻就业负担。

  三、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立县级层面的国企监督管理机构尚需政策支持。目前市国资办与财政局合署办公,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专业性极需提高。为做好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国有企业监督管理等工作,极需成立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机构,增加机构编制,招录专业人才,增强管理队伍力量。完善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机制,实现财政部门负责政府债务管理,新机构负责转型后的市场化国有企业监督管理的新模式。但是由于国家层面机构改革,成立新的机构暂时冻结,目前仅有通州区于去年成立专门机构。

  (二)已市场化转型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已转型企业的业务目前仍以政府公益性项目建设和收入不能完全覆盖成本的安置房建设销售等为主,且市属企业间存在一定量的业务交叉,导致各企业间可能会相互占用资源、制约发展。各企业虽有纲要性的经营定位,但并未在全盘统筹各母子公司资产资源的基础上明确清晰的集团业务板块。

  (三)快速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极需政策指导。财预〔**〕50号和苏政发〔**〕124号文均要求积极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融资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转型已成为当前化解债务工作的重点之一,转型已成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的必然选择。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绝非“一转了之”,让转型后的国有企业能够生存并做大做强。目前上级尚未确定一套系统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评价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的标准,上级关于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的政策指导也有待进一步明确。

  (四)园区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进展缓慢。目前我市七大园区分别成立了一套融资公司体系,七家平台公司承载的历史使命和具体功能不一样,在平台融资收紧的背景下,导致各家后续发展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别。园区间资源禀赋不同,单独一个园区无法调动足够资源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但是,打破行政区划后,调动园区的积极性,处理招商和项目建设的关系,都将成为难题。另外,新的市级国有企业,由于整合了不同园区的平台公司,如不建立适当的防火墙机制,在个别公司可能存在债务风险的情况下会直接传导到其他主体,导致系统性风险发生。

  (五)国家出资人与出资企业间权责边界不完全清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和企业的发展壮大,监管权利清单和责任清单未完全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且未完全考虑企业功能定位、经营能力、发展阶段及自主管理成效等,致使某些事项仍存在国家出资人代表机构与国家出资企业之间权责边界模糊的现象,国有资产监管仍存在实施手段不够精准、监管适度性尺度拿捏不准、监管关系双方职责不清的情形。

  四、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出台《**市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意见》,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等方面推进改革、落实指导和管理工作,力争到2021年,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整体实力强、主业突出、市场化程度高的国有企业新格局,为**实施“领跑沿海、融入上海、包容四海”的发展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进一步夯实市本级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在推进平台公司转型工作中,立足长远,求真务实,注入有效资产,招引优秀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防止出现只为化债而转型和简单化债数据挪位的现象。一是实体企业注入。逐步将行政事业单位下属的实体注入我市国有企业。二是资金注入。根据我市土地出让金的收入情况,逐步向国有企业注入资本金。三是划拨资产。通过闲置资产的测绘、转性等工作,在符合监管机构要求的条下,将闲置资产注入国有企业。四是积极探索国有企

  业参与竞标土地机制,解决国有企业优质资产匮乏问题。五是探索代建项目市场化结算机制。

  (三)积极稳妥推进园区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目前我市园区经济建设任务差异明显,3个省级开发区后续基础设施、园区开发投入较大,而海工船舶工业园、滨江医药化工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基本成型,后续仅有零星的安置房建设和道路建设。我市将采取分类整合、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市场化转型工作,将园区低层级平台分类整合至2a+、2a已市场化转型国有企业中,集中优势资源、经营性资产或资本金、授予特许经营权、规范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大并小”解决低层级平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经济开发区下属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讨论通过,近期开始实施,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下属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方案初稿已完成,文旅板块涉及的圆陀角度假区下属融资平台转型工作已启动。

  (四)强化监督管理机构,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为做好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国有企业监督管理等工作,建议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强化完善。一是积极争取政策成立国企监督管理机构。参照有关地区做法,成立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机构,增加机构编制,招录专业人才,增强管理队伍力量。完善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机制,实现财政部门负责政府债务管理,新机构负责转型后的市场化国有企业监督管理的新模式。二是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国资监管机构要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完善

  国有企业考核体系,推动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五)开展分类授权,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能分开,依法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出资关系,按照企业功能定位、治理能力、管理水平等发展实际情况,一企一策地对国有企业分类授权,做到权责对等,并定期评估效果,采取扩大、调整或收回等措施动态调整。落实国有企业监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事中事后监管,该放的放权到位、该管的管住管好,精简监管事项,明确监管重点,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水平。

篇四:关于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汇报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汇报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汇报篇一

  我县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资产清查、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产权登记等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现将我县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我县明确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本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财政局内部专门设立国资股负责管理全县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按照国有资产国家所有、单位占用使用、财政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总体思路,通过制定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占有使用单位对国有资产的三级监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并建立了“单位申请—政府(财政)批准—财政拨款—政府采购(或构建)—产权登记—资产处置—收益收缴”的业务流程。

  二、全面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运行程序

  (一)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与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工作相结合,国家投资项目经财务竣工决算审计完成后或政府采购物质供货后,将批复决算或物质采购的情况同时通知国资股,由国资股及时监督单位将已完工程或采购物质记入固定资产。

  (二)进行国有资产清查,摸清家底,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去年我们对全县124个单位展开了国有资产全面清查工作。清查过程中,首先让单位自查,并把自查结果上报财政局,采用深入到每个单位对会计账簿与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核对、询问的方式,查看固定资产是否帐账相符、账卡相符、帐实相符。采取全面和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对资产闲置、处置数量较大的单位及单位的大宗资产(如车辆、房屋及土地)进行重点清查,对土地、房屋建筑物采取现场测量与查看相关产权证件相结合,进行重点核实。通过清查,我们掌握了相关单位资产的具体情况,使单位的资产真正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为处置、出租或调

  剂闲置资产提供了依据。

  (三)开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根据上级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产权登记的步署,我们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要求资产占有单位结合推进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总账、明细账、台账和卡片账,并明确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人,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

  (四)明确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做好对闲置资产的管理工作。要求各单位严格遵守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发生国有资产调拨、转让、置换、出售、报废、报损等资产处置问题,以及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行为时,按照“单位申请、部门审核、财政审批”的程序办理。在发生国有资产处置和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行为时,由财政部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或资产评估,在审计或评估的基础上采取拍卖、招投标等公开交易方式进行。特殊情况不宜公开竞价的,经财政部门批准可以协议转让。对产权不明确的,先进行产权界定,在未明确产权归属前不得擅自处理。在办理房产、车辆过户、工商登记、土地出让手续时,未出具政府或财政部门审批的资产处置证明材料,相关职能部门不予办理。(五)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我县印发了《xx县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处置国有资产形成的收入属于国家所有,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和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担保、处置以及利用国有资产经营取得的收入,属于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六)搭建平台、科学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我县124个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安装并运行了财政部门统一配发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将所有固定资产数据和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实现了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通过对软件的“登记、申报、查询、分析、统计、审核、处置”等系统功能,基本实现对全县国有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监管。

  三、存在的问题

  (一)执行会计制度不规范、不明确。一是会计核算不规范。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从核算上对经费的收入、支出账都算的很明白,但对资产的增加、减少核算不严肃、不规范,往往是一支了事。尤其是基建工程完工,不能及时按照基建财务的要求及时进行财务决算进行资产移交,将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按国有资产进行登记。二是执行会计制度不明确。表现在经费开支形成的国有资产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记入国有资产,按基建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形成的资产也能按要求记入国有资产,但有一部分资产尤其是涉农专项资金形成的资产,单位在会计处理上无所适从,大多没有按国有资产进行反映,造成国有资产管理上的漏洞。(二)账实不符,”家底不清”。有些单位由于开支渠道不同,增加的固定资产,不列入固定资产账,这样就有一部分资产成了账外资产,无人管理,处置时不上报、不审批;有些单位接受其他单位的捐赠资产,不入账,视为己有,用完了自行处置;有些单位拆迁、报废资产,不报告,不办手续,有账无实,致使国有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管理混乱

  (三)日常管理不完善、账务处理不及时。一是日常管理不完善。通过资产清查了解到,虽然大多数单位设有固定资产明细账,但部分单位存在不及时记账的问题。有的单位只设总账进行核算,没有固定资产明细账。乡镇政府机关大多数没有固定资产明细账,基础工作和日常管理不完善。二是账务处理不及时。部分单位虽然根据县政府安排进行了资产调整,但相关单位没有根据资产管理规定办理交接手续,致使单位无法进行账务核算。清查中还发现,尚有部分单位没有根据上次资产清查的结果及时进行调账。

  (四)职责缺失,配置资产的职能无法落实。从目前的管理模式看,财政国资管理部门只行使资产的处置权,而没有真正落实资产的配置职能,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谁想买啥就买啥,造成资金开支增大,形成国有资产不必要的浪费;在资产调剂方面,有些单位办公用房和办公设备过剩、闲置,而有的单位没有办公用房,设备紧缺,还要政府拿钱租赁办公场所。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造成国有资产浪费和流失。

  (五)监管手段单一,资产管理手段落后于实际。目前,我县国资管理部门用于行政事业资产的监管手段主要是产权登记、资产处置审批、清产核资等,基本局限于资产处置环节,而无法管理单位的资产“入口”。同时,各单位的资产管理是否到位,并不影响财政资金分配部门对他们的年度资产预算安排。管理的好与坏,对下年底资金预算没有影响,无形中使单位只注重资金管理,注重资产的购进,而不在管理上下功夫。致使各单位对资产管理重视不够。

  (六)经营性资产和收入管理需要加强。事业单位由于国家专项资金的投入,积累了规模相当大的经营性资产,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中尚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的管理机制不完善,预算执行监督、财会管理没有与经营性资产监管相结合;二是经营性收入不能及时、足额上缴。目前虽然明确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上缴财政专户,但在具体征管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具体问题:如单位经营性收入的具体范围界定不清;对经营性收入的征收主体尚不明确;经营性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后,其支出管理尚不明确等。

  (七)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资产管理越位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有的单位,尤其是主管部门越权擅自行使本应属于财政部门行使的资产管理权,随意报废资产、随意调拨资产、随意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等。还有部分单位办公用房临街,单位擅自将门面房对外出租,租赁费自行支配,没有遵守收支两条线的规定。

  四、加强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严格国有资产配置。坚持资产配置与各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相适应,通过设定前置性审批环节,严格资产配置审批。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充分考虑各单位国有资产占用情况,努力实现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编制紧密结合,加大对各单位国有存量资产的调控力度,逐步建立国有

  资产调配和处置的有效机制,推进国有资产的整合、共享、共用和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

  (二)强化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到位是管好行政事业资产的前提条件。县政府应明确将资产的配置,调剂职能真正落实到财政国资管理部门,明确县政府及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各行其职,以有利于国有资产管理。

  (三)完善制度建设。根据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我县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以资产产权管理为基础,以资产配置为核心,以资产处置为关键一整套可行有用的制度办法。

  (四)加强经营性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是资产管理的重点,也是资产管理工作的难点。要加强经营性资产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公共房产统一管理、公开招租的制度,防止低价出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完善资产经营收入管理制度。单位使用有形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内部经营产生的收入都应做到应收尽收,及时、足额收取。同时,资产经营收入要按照“收支两条线”原则上缴财政专户,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杜绝隐瞒、截留、坐支、挤占和挪用资产经营收入。

  (五)加强监督检查。财政部门要与纪检、审计、财政监督检查等部门一起加大监督力度,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内容纳入日常审计、监察范围,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占、私吞国有资产的违法行为,对那些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无视管理法规,随意购置、处置国有资产,低价处置国有资产,隐瞒、逃漏国有资产收益,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浪费、流失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进行处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维护国有资产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篇二

  各位领导:大家好!

  按照今天座谈会要求,下面,我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作以下汇报。一、基本情况

  截止20xx年x月x日,全县共有行政事业单位343个,其中行政单位37个,事业单位276个。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12.6亿元。县财政局内设了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明确有分管领导,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其职责是专门负责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配置、处置、调拨、资产网络系统管理等工作。全县行政事业单位都配备了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各项资产管理均按相关制度、办法、标准执行。

  目前,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已全面做到了管理有机构,机

  构有人员,人员有职责,执行有标准,办事常态化、制度化。

  二、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我们依据中、省、市财政部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印发了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办法、标准和程序。我们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业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强化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机制

  近年来,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机构改革中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类资产配置标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涉及车辆处置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控制度》等办法、通知、标准、方案、制度等。以上所述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极大地提升了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了我县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绩效。

  2、全面履行职能,积极推进工作

  一是加强资产配置管理。目前我县各单位资产配置严格按照我县《资产管理配置办法》和《办公类资产配置标准》执行,单位提出资产配置申请,国资部门进行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

  政府采购。

  二是加强资产处置管理。各单位资产处置均严格执行《xx县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凡涉及资产调拨、捐赠、报废、出售等处置事项,均应报县财政国资部门批准,单位不得随意处置资产。对大宗资产的出售,还应报县政府批准,由申请单位、财政、住建、国土、审计等部门组成专门资产处置小组,通过市场化的形式,公开拍卖,评估机构和拍卖机构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确定,拍卖收益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近年来,我县体育场、招待所、中医医院等房地产处置,党政机关车改取消车辆的处置都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的。

  三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以县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的通知》,规定行政事业单位

  将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所用,必须报财政国资部门批准,经营合同最长不得超过两年,经营收益应按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执行“收支两条线”。

  四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的管理。随着近年来机构改革、撤乡并镇、撤并学校、单位搬迁等,行政事业单位出现许多闲置房地产。20xx年来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调查摸底,基本弄清了这部分闲置资产的底子,除一部分划入了xx县投资发展集团公司外,其余资产也明确了管理单位和管理责任,规范了管理行为。

  五是加强监督检查。20xx年,我县财政、审计、监察三部门联合对全县各单位的资产管理进行了一次大检查,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在每年例行的财政监督检查中,将资产管理做为一项内容,每年都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单位整改,对严重违规问题进行了处罚。六是认真完成省市安排的工作任务。(一)按时完成每年的资产更新数据上报;(二)完成20xx年清产核资工作;(三)编报完成20xx年经营资产和自然资源国有资产报告;(四)完成检、法两院上划涉及的清产核资工作;(五)积极参与车改,完成了机关车改取消车辆的处置,事业单位车改取消车辆的处置也正在进行当中。

  三、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力量薄弱。从局机关到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着人员不足,力量单薄的问题,制约了业务工作的时效性。

  2、在资产配置环节,我县个别单位不能严格按标准配置资产,超规格、超价格、超数量问题时有发生。在资产处置环节,部分单位未经审批,自行随意处置国有资产。

  3、个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保管和使用制度不够健全。未明确管理人员职责,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资产盘点和清查工作不及时,个别单位资产长期不进行盘点和清查,出现了账实不符现象。

  4、资产管理人员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操作技术水平不高。

  四、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我县严格按照市财政局有关资产管理工作的政策制度规定,全面做好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资产配置和处置工作严格按规定办事,没有发生任何有悖于上级精神的违纪违规事件,国有资产

  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保障了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行政效能的正常发挥。

  对市上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有以下两点:(一)建议市上制定一个更加全面细化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尽最大限度扩充配置目录范围,能将行政事业单位必需的特种设施、设备的配置目录纳入其中。

  (二)优化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一是将配置审核能纳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二是简化信息系统后台管理功能,方便基层调整;三是加强对资产信息系统的操作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操作水平。

  篇三

  近年来,各行政事业单位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构建了管理制度体系,规范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管理,进一步完善了信息系统、产权管理等基础工作,有效提升了资

  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但是,通过审计,特别是近期开展的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心项目的审计,我们发现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

  一、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责任主体缺失,主体责任不够明确。

  (一)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履行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从事事务管理工作,主要业绩体现在办事的效率和成效上,资产管理只是附属的工作事务,单位拥有的资产主要是作为办公使用,数额较小,因此一般行政事业单位对单位资产管理重视不够,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和明确的资产管理责任人,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中就会出现重复申购、各科室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管理混乱的情况,从而导致资源的闲置、浪费。实物的保管主要是具体使用者,资产使用状况、保存情况等单位不是很清楚,主要看使用者的责任心和爱护程度,单位也没有形成资产的计划管理、职责分工、定期盘点的管理制度。

  财政部门按预算安排资金,资金拨付后并没有进行跟踪管理,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资产管理与预算管

  理严重脱节,只要单位在年终报表中反映了资金拨付情况,如资金在两年内使用完毕即算通过,至于形成的资产如何管理、是否完整入账核算并不过问,致使财政部门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目前,虽然初步有一套绩效评价体系,但针对性和适用性还有待提高,绩效数据主要靠行政事业单位自己上报,财政部门难以逐一进行核对,存在监督不主动、不经常和评价过程形式胜于实质的问题。

  对于国资管理部门来说,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点多线长,存在形式多样,分布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国有资产管理者很难对资产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此外,资金由财政拨付,土地由国土部门划拨,前期建设项目和采购过程国资管理部门并没有参与,而形成的有些资产不由行政事业单位控制和管理,如一些具有公益性质的项目,往往建设单位不一定是建成后资产的管理者或使用者。特别是拥有下属事业单位或企业的行政机关,资金由单位拨付到下属部门或企业,下属单位或企业如何核算往往不再跟踪,有时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都难以分清。相关部门如没有将资产情况报到国资部门,国资部门就不了解情况,也没有主动调查了解各单位每年形成的国有资产情况,因此国资部门由于没有介入资产管理过程,这些资产就处在国资部门的监管之外。

  (二)财务核算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人少事多,特别是一些小的部门,没有专职的财务人员,由办公室人员甚至是驾驶员等兼职处理单位财务,财务知识、财经法规掌握不全面,也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资产,只是财务在核算时按规定登记账务,不能完整的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等,对购入的、自建的、无偿调入的、接收捐赠的资产不能及时计价、验收、入账,因此往往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

  许多单位对应收账款的内部管理制度不严、措施不力,造成账务不清、责任不明,没有建立一套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收账款长期不进行清理,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报账、回收、催收等

  责任制度和追究制度,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催收不力,人员变动时交接、责任划分不清,有的金额较大,年限较长,领导和经办人员已换了几任,接任的人新官不理旧账,怕得罪人,所以长期挂账,容易造成损失和违纪违

  规问题。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单位资产处置、报废时要按程序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有关部门由于情况不清,又没有专门做深入的调查了解,怕贸然批复处理造成资产损失,不愿承担责任,许多时候不作明确批准,资产管理单位也不敢擅自做账务处理,部分资产已无法使用或已经不在,但财务账上依然存在,形成账实不符;部分单位的资产已经损失或由于技术进步应进行淘汰报废,却一直疏于管理,未及时申请核销,虚增了资产。

  二、管理建议

  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完善管理制度是根本保证。

  (一)财政部门应加强对拨付项目资金的管理

  目前财政部门主要管理资金,而对资产管理重视不够,特别是各预算单位未入账的资产,因此,在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单位资产存量状况,并进行严格审查,以存量控制增量;财政部门应建立资金使用的跟踪机制,加强监督,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构建资产管理体系,预算资金用于物资采购、项目建设的,应要求资金使用单位及时报送资产管理情况,并纳入单位账务核算;充分发挥内部机构如预算、采购、基建等职能作用,与资产管理机构加强联系,相互协调,加强源头管理;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建立健全完整的资产台账,完整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和增量动态。

  (二)资产使用部门对资产管理应负主体责任

  加快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配套制度,各单位作为项目主管或资产采购部门,应本着“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按照“谁承担管理维护职责由谁入账”的要求,做到账实相符,对建设项目形成或采购的资产负起监督管理的责任,要做到资产权属清晰、收益分配方案明确。凡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不论其是否纳入预算管理,以及实行何种预算管理形式,都必须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办理登记。首先要有专门负责资产管理的机构和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做好日常性的管理工作,把好采购、登记、维护、报损等关口;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业务

  培训,让相关人员掌握资产取得、核算、管理、处理的相关法规规定,这里的培训不仅是单位财会人员,也要对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相关人员熟练掌握资产管理规定和要求,才能做到规范管理。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单位在报送报表时,应做到内容完整、数字准确,同时对国有资产变动、使用和结存情况作出文字分析说明。要注重资产的使用管理,切实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对往来长期挂账,未进行及时对账、清理和清收的问题,应制定相关制度,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定期对往来账户进行核对、清收,做到应收尽收,以免形成呆账、死账,造成国有资金流失。

  (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掌握管辖范围内的国有资产情况

  财政的资产管理职责不能完全涵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因为会出现行政事业单位和企

  业国有资产交叉的情况,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与财政预算、国土等部门的制度衔接,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控制机制,强化责任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形成管理合力,将各种来源渠道形成的国有资产全面完整地纳入管理范围,减少管理上的盲区,及时发现国有资产管理上的漏洞,对各部门和各单位在资产管理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做到不推诿、不包揽,按照资产管理规定权限履行职责,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四)审计部门加强审计监督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金额较小,品种较多,所以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往往不太重视,因为在一般审计人员看来这些都是小问题,而且每次审计都会发现,如果经常提这样的问题也显得自己审计水平不高,即使发现问题也是要求被审计单位自行纠正的较多。为规范单位资产管理,审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单位资产管理的监督,促进单位健全制度,从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单位资产管理审计监督,重点要关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之间的责任是否明确,履职是否到位,对固定资产来源、验收、使用、保管、维修、盘点等手续是否健全,账账、账实是否相符等。

  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对单位往来款项的监督管理作用,在部门预算执

  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中,将往来款项的清理作为单位和领导管理责任落实的主要事项,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应用移送等手段加大追责问责力度,使领导和财会人员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促使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及时清理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往来款项,进一步健全往来款项管理制度,以制度进行约束,明确债权、债务关系,责任到岗、责任到人,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单位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各项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和结果。

推荐访问:关于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工作 国有资产管理 情况 报告